葛庆仁
- 作品数:12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核科学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流化床脱硝三氧化铀的氨裂解气还原研究
- 1993年
- 应用等温热重法研究了由流化床脱硝三氧化铀的氨裂解气还原动力学,结果表明,在温度为550~660℃和转化率为0~95%的范围内,反应动力学服从Sepencer-Toply方程,符合未反应核化学反应控制模型,测得还原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33.8kJ/mol。实验证明氨裂解气还原过程与氢氮混合物(3H_2+N_2)的基本相同。测定了氢分压和水蒸气分压对还原反应的影响,求得氢的分压指数为0.57。水蒸汽的存在,明显的抑制了还原反应速度。
- 康仕芳谢振风葛庆仁
- 关键词:二氧化铀
- 谷氨酸菌体的絮凝及分离被引量:13
- 1996年
- 通过对谷氨酸菌体带电性质的测定,并采用脱乙酰甲壳素作絮凝剂对谷氨酸发酵液进行絮凝处理,研究了pH值、温度、絮凝剂的加入量及混合方式等因素对谷氨酸菌体絮凝的影响。
- 牟占军葛庆仁
- 关键词:絮凝脱乙酰甲壳素谷氨酸菌体发酵
- 脱乙酰甲壳素与谷氨酸菌体絮凝机理的探讨被引量:1
- 1996年
- 本文采用脱乙酰甲壳素作絮凝剂对谷氨酸发酵液进行处理。研究了絮凝剂加入量及加入时混合方式等因素对谷氨酸菌体絮凝的影响。基于大量的实验材料及对絮粒的显微结构测定,探讨了谷氨酸菌体与脱乙酰甲壳素作用的絮凝机理,认为此机理为架桥机理。
- 牟占军葛庆仁
- 关键词:脱乙酰甲壳素絮凝絮凝机理
- 高活性粉体的反应模型被引量:2
- 1990年
- 研究了由AUC制得的高活性U_3O_8的氢还原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速度与粒度无关,且转化率与时间呈线性关系.提示了颗粒具有高度多孔性及颗粒内部含有片状“微粒”.用扫描电镜观察颗粒表面及其断面,直观地证明了上述分析,为建立高活性粉体的反应模型提供了物理基础.提出了颗粒-微粒和块体-颗粒-微粒模型.用独立测定的模型参数计算而得的动力学曲线与实验结果相符.
- 葛庆仁谢振风康仕芳葛庆峰
- 关键词:粒度
- 超细铜粉制备过程中的粒度分布行为研究被引量:12
- 1996年
- 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对超细铜粉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平均停留时间减小,粒度变小,分布变窄;高的进料液浓度或较高温度下形成的粒子发生了“粒级凝聚”或“核级凝聚”。表面活性剂有显著的防凝作用。在适度晶核泛溢情况下,粒径分布符合粒子数平衡理论所预言的分布规律。
- 黄锡文葛庆仁谢振风
- 关键词:铜粉表面活性剂超细粉末粒度分布
- 陶瓷级二氧化铀的脱氟动力学被引量:1
- 1996年
- 陶瓷级二氧化铀的脱氟动力学宋正孝,谌竟清,牛文泰,谢振风,葛庆仁(天津大学)关键词二氧化铀,脱氟动力学1前言核动力堆所需的陶瓷级二氧化铀通常以六氟化铀为起始原料,在其一系列的转化加工过程中,其中间产物及最终产品不可避免地要带有一定量的残留氟。这些残留...
- 宋正孝谌竟清牛文泰谢振风葛庆仁
- 关键词:烧结性能反应堆核安全
- 2709碱性蛋白酶菌体絮凝分离的研究
- 1995年
- 发酵液去除菌体的净化工艺是酶制剂纯化的关键步骤,也是酶液浓缩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无毒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脱乙酰甲壳素和无机絮凝剂Al2(SO4)3复合有效地使2709碱性蛋白菌体得到絮凝聚并而分离。与其它文献报道相比,具有优良的絮凝效果,絮凝悬浮液具有良好的过滤性能。
- 牟占军葛庆仁谢振风
- 关键词:蛋白酶脱乙酰甲壳素絮凝加酶洗衣粉
- 降低UO_2氢氟化尾气HF浓度的新工艺
- 1990年
- 本文以一步法脱硝-还原UO_2氢氟化动力学数据为依据,结合反应器流动特性进行反应条件最佳化处理,提出了搅拌床(尾气段)—流化床(成品段)串接流程新工艺,并对搅拌床的操作工况进行了优化设计和实验研究。搅拌床热态模拟实验表明,UO_2的出口转化率可达47—50%,尾气HF浓度<5%,与流化床双床串接流程相比,其出口转化率与一级流化床基本相同,而尾气HF浓度获得了大幅度下降,达到了当前国际先进水平,因此不失为一种新颖而先进的工艺流程。
- 赵珺赵思源沈国宏尚臣康仕芳丛培君辛振林葛庆仁许贺卿
- 关键词:燃料制取
- α—淀粉酶菌体絮凝分离的研究
- 1995年
- 发酵液去除菌体的净化工艺,是酶制剂纯化的关键步骤,也是酶液浓缩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α—淀粉酶菌体带电性质的测定,采用阳离子型脱乙酰甲壳素絮凝剂与无机絮凝剂复合对α—凝粉酶发酵液进行处理后抽滤,取得良好的絮凝分离效果。为α—淀粉酶的精制提供一条经济可行的途径。
- 牟占军葛庆仁谢振风
- 关键词:脱乙酰甲壳素絮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