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静华

作品数:90 被引量:485H指数:11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1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8篇稻瘟
  • 24篇病菌
  • 23篇稻瘟病
  • 23篇瘟病
  • 21篇水稻
  • 10篇稻瘟病菌
  • 10篇病害
  • 9篇烟草
  • 9篇病原
  • 7篇玉米
  • 7篇生理小种
  • 7篇生物学
  • 7篇小种
  • 7篇抗性
  • 7篇枯病
  • 7篇病原鉴定
  • 6篇生物学特性
  • 6篇水稻品种
  • 6篇菌属
  • 6篇抗病

机构

  • 88篇云南农业大学
  • 6篇清华大学
  • 5篇台湾大学
  • 3篇云南农业职业...
  • 3篇中国科学院遗...
  • 3篇云南省烟草农...
  • 3篇云南省植物病...
  • 2篇云南省农业科...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湖南省农业科...
  • 1篇教育部
  • 1篇沈阳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云南出入境检...
  • 1篇云南省植保植...
  • 1篇景谷县农业技...
  • 1篇文山学院

作者

  • 90篇范静华
  • 37篇陈海如
  • 24篇陈建斌
  • 23篇朱有勇
  • 21篇孔宝华
  • 19篇周惠萍
  • 12篇蔡红
  • 10篇李作森
  • 10篇王云月
  • 9篇曾千春
  • 8篇李凡
  • 8篇张中义
  • 6篇李晓玲
  • 6篇刘云龙
  • 6篇李炎
  • 6篇李正跃
  • 5篇何月秋
  • 5篇曾显雄
  • 4篇刘进元
  • 4篇孙雁

传媒

  • 20篇云南农业大学...
  • 8篇云南农业大学...
  • 5篇西南农业学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植病、菌...
  • 2篇植物保护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植物病理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2005中国...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Journa...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烟草科技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09
  • 8篇2008
  • 6篇2007
  • 12篇2006
  • 12篇2005
  • 10篇2004
  • 2篇2003
  • 7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3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稻瘟菌诱导的广谱抗性被引量:8
2004年
以稻瘟弱致病菌对关东51、爱知旭、新2号作诱导接种,又用稻瘟强致病菌、稻胡麻叶斑菌、稻白叶枯病菌进行挑战接种,水稻均获得对这3种病害的诱导抗性。又以稻胡麻叶斑菌为诱导因子,也同样使水稻表现了不同程度的抗瘟性。
范静华周惠萍王洪珍陈建斌陈海如朱有勇
关键词:稻瘟菌诱导抗病性
云南省部分地区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被引量:1
2011年
对分离于云南省部分地区的24个大斑病单孢菌株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0号生理小种仍然是云南省的优势小种,占供试菌株的41.7%;23N号生理小种占33.3%;1号、3号及23号各占供试菌株的8.3%。
姜开梅范静华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
OsBTF3:一种新型的受白叶枯病菌诱导的水稻转录因子的功能分析
<正>在前期研究中,对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在细胞水平上的互作进行cDNA-AFLP分析,从基因表达图谱鉴别了一批差异性表达的水稻基因,其中一种新型的水稻转录...
刘维振范静华吴茂森何晨阳
文献传递
云南元江芦荟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毒力测定被引量:5
2008年
对引起云南省元江县芦荟炭疽病的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毒力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该地芦荟炭疽病的菌原是芦荟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其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5~35℃,最适温度为30℃,致死温度为60℃、10min;病菌能有效地利用各种碳源和氮源,最适碳源是麦芽糖,最适氮源是硝酸钠。70%代森锰锌对菌落抑制效果最佳。其次75%百菌清,80%比超也有一定抑制效果。
周惠萍范静华陈海如陈建斌周石琼李燕
关键词:芦荟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毒力测定
昌宁县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化研究
1992年
1991年测定了昌宁县的21个单孢菌株,分别为 B_(13),C_(13),E_1,E_3,F_1,G_1 5群6个小种.与1984年测定结果相比,小种种群有所变化,其优势小种除原有的 G_1外,又增加了E_1和 E_3两个.同时还测定了昌宁县水稻栽培品种对当地21个单孢菌株的感染百分率,以便客观地评定品种的抗性.
范静华陈海如
关键词:稻瘟病生理小种
利用水稻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研究被引量:112
2003年
根据品种遗传背景的差异、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不同 ,笔者选用了 2个汕型杂交稻品种 (汕优 6 3和汕优 2 2 )和 2个优质地方稻品种 (黄壳糯和紫谷 )进行了品种多样性混合间栽和不同品种净栽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汕型杂交稻与优质地方稻品种混合间栽比同一品种净栽对稻瘟病有极为显著的控制效果 ,尤其突出的是混合间栽中高度感病的优质地方稻品种对稻瘟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均有极显著的下降 ,防治效果达 83%~ 98%。因此 ,合理的品种多样性混合间栽是水稻品种稻瘟病控制的有效途径。试验还证明 ,品种混合间栽与品种净栽相比具有明显的抗倒伏和增产效果 ,品种混合间栽比净栽杂交稻平均增产 6 .5 %~ 9.7%。
朱有勇陈海如范静华王云月李炎范金祥杨仕生马光亮陈建斌李作森卢宝荣
关键词:水稻控制方法稻瘟病
生物传感器在环境分析中的研究现状与前景被引量:11
2000年
论述生物传感器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在环境控制中 ,生物传感器作为广谱装置应用于废水或生化需氧量的检测以及特异性地对农药、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除草剂和次氮基乙酸等环境污染物进行检测。讨论了各类生物传感器 (如酶生物传感器、全细胞生物传感器、受体传感器和免疫传感器 )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实例及其优缺点 ,并指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以阐明其应用趋势 。
尹畅刘健平范静华
关键词:生物传感器农药环境污染分析
玉米大斑病的分离、培养及产孢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0
2004年
对采自云南省宣威市玉米大斑病标样进行分离、培养及产孢,提出了一种简便易行、污染少的单孢分离法。结果表明,该病菌对蔗糖和玉米汁的利用效果较好;燕麦和燕麦桔子汁培养基更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光暗交替有利于产孢。为该病原菌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姜开梅范静华朱有勇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产孢
一份云南地方稻广谱持久抗稻瘟病初步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为发掘利用广谱持久抗稻瘟病水稻质源,接种分析了云南地方粳稻品种子预44对云南省7群18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苗叶瘟抗性,考察了该品种大田穗瘟抗性及其作为抗源育种利用的情况。结果表明,子预44抗6群16个中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即ZA1,ZA49,ZA57,ZA61;ZB1,ZB13,ZB17,ZB25;ZC1,ZC3,ZC13,ZC15;ZE1,ZE3;ZF1和ZG1。而且作为抗源育种利用20多年还未丧失抗性,具有广谱持久稻瘟病抗性。用其作父本分别与高感稻瘟病粳稻丽江新团黑谷和江南香糯杂交,获得F1、F2和BC1F1遗传群体。用稻瘟病菌生理小种ZB13和ZE1分别对亲本丽江新团黑谷、江南香糯和子预44及其杂交后代群体F1、F2和BC1F1进行分蘖期接种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子预44对稻瘟病菌生理小种ZB13和ZE1均表现为单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子预44抗稻瘟病基因的定位与克隆,以及育种利用提供了重要基础。
张锦文洪汝科范静华张祎颖曾千春罗琼
关键词:稻瘟病广谱
检测李坏死环斑病毒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免疫捕获反转录PCR检测李坏死环斑病毒(PNRSV)的方法,属植物保护领域。其方案是,通过抗体特异捕获抗原、RT-PCR以及电泳检测等步骤,对植物中感染的李坏死环斑病毒进行扩增,并通过凝胶电泳进行分离和检...
李凡陈精兰陈海如李正跃孙健王钰丽刘云龙范静华王扬姬广海孔宝华蔡红杨斌蒋小龙白松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