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帅
- 作品数:17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郑州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R-R间期心房颤动的桡动脉图改变被引量:1
- 2007年
-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患者症状的轻重与心室率快慢(R—R间期)有关,过快或过慢的心率直接影响心脏血流动力学功能,可使患者出现心悸、气促、乏力及心前区压迫感等不适症状.甚至发生心力衰竭(心衰)。因此,了解房颤时不同R—R间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 李中健邢适颖王丽亚吕聪敏杨丽红苑帅潘运萍
- 关键词:心房颤动桡动脉图R-R间期
- 艾滋病患者心电图改变与CD_4^+T淋巴细胞分级的关系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心电图改变与CD4+T淋巴细胞分级的关系。方法按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高低将479例艾滋病患者分为Ⅰ、Ⅱ、Ⅲ级,对各级艾滋病患者的心电图做出诊断。结果三个级别艾滋病患者心电图异常率、左房室肥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Ⅱ级与Ⅲ级艾滋病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级别艾滋病患者快心率失常率、慢心律失常率、右房室肥大率、ST-T及T波改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Ⅲ级艾滋病患者心电图异常率及快心律失常率高于Ⅰ级与Ⅱ级艾滋病患者,患者心电图改变与CD4+T淋巴细胞分级有关。
- 李中健郭森李世锋井艳朱涛潘运萍吕聪敏杨丽红苑帅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心电图淋巴细胞
- 早搏发生部位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早搏发生部位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经同步12导联心电图诊断为房性早搏(48例)及室性早搏(51例)的患者,检测心功能,并通过信号处理技术对早搏桡动脉图计算积分面积。结果在早搏提前率相同的情况下,左房与右房早搏桡动脉图积分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与右室早搏桡动脉图积分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性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与早搏的发生部位无关,室性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与早搏的发生部位有关。
- 李中健邢适颖徐金义潘运萍苑帅李世锋井艳
- 关键词: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桡动脉图血流动力学心电图
- 腹壁胎儿心电图1633例检测报告
- 2006年
- 李中健李世锋潘运萍董同庆吕聪敏王利亚杨利红苑帅
- 关键词:胎儿心电图常规检查项目腹壁
- 冠脉造影与两种导联心电图T波变化的分析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头胸导联心电图 (HCECG)和常规导联心电图 (RLECG)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分析 172例两种导联心电图的T波形态 ,并结合其中 1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心血池 (99mTC RBC)、Holter、UCG、X线心脏片、血脂检查做比较。结果 ①正常组两种导联心电图T波形态一致 ,均在正常范围 ,但T波振幅均值HCECG >RLECG(P <0 .0 1)。②异常组HCECG与对照的几项检查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且HCECG能排除T波的假性改变 ,更符合冠脉造影诊断 ,可用来客观反映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③HCECG与冠脉造影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 HCECG为无创性检查 ,能提供心肌缺血的初步判断 ,有助于冠脉造影前的临床筛选。
- 李中建苑帅杨利红王利亚吕聪敏董同庆
- 关键词:冠脉造影心电图T波头胸导联常规导联
- 少儿食管电生理33例分析
- 2006年
- 杨丽红张强乔鹏杨丽君苑帅李中建
- 关键词:电生理学
- 艾滋病患者心电图改变与转氨酶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心电图改变与转氨酶的关系。方法:将416例艾滋病患者按生化检查转氨酶定量测定结果分为转氨酶正常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时升高组,对各组患者的心电图做出诊断,分析艾滋病患者心电图改变与转氨酶的关系。结果:①4组艾滋病患者心电图异常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艾滋病患者心电图快速心律失常:转氨酶正常组54例,占26.4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组6例,占19.35%;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组21例,占46.6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时升高组32例,占23.53%。③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组心电图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高于转氨酶正常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时升高组(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时,心电图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高,提示心肌有炎性改变。
- 李中健郭森李世锋吕聪敏潘运萍杨丽红苑帅朱涛井艳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心电图转氨酶
- 93例急性脑血管病动态心电图和心功能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动态心电图(DCG)及心功能改变的特点。方法对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ACVD的93例患者,发病72h内记录DCG,1月内进行无创性心功能检测。结果93例中84例(90·32%)出现心电图异常,且与ACVD的性质无关,而与病变部位有关,丘脑部位病变组显著高于脑叶病变组(P<0·05);93例中39例(41·94%)心功能低下,与ACVD的性质无关。结论DCG及心功能检测对ACVD有重要临床意义。
- 杨丽红张强乔鹏苑帅
-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动态心电图心功能
- 不同年龄段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心电图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段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心电图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400例不同年龄段AIDS患者的心电图.结果 ①AIDS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比较:46~50岁组高于11~15岁组(P=0.008)、21~25岁组(P=0.041)、31~35岁组(P=0.022)、41~45岁组(P=0.001)、51~55岁组(P=0.0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缓慢心律失常发生率:46~50岁组高于31~35岁组(U=2.44)、36~40岁组(U=2.18)和41~45岁组(U=2.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左房室肥大发生率:11~15岁组小于46~50岁组(U=2.53)、56~60岁组(U=1.97)、60岁以上组(U=2.94),>60岁组大于36~40岁组(U=2.22)、41~45岁组(U=2.48)和51~55岁组(U=2.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AIDS患者均可出现心电图异常,但与年龄呈正相关.
- 郭森李世锋井艳朱涛吕聪敏潘运萍杨丽红苑帅李中健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年龄段心电图
- 腹臂导联在基层医院应用的临床价值
- 2011年
- 体表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金标准,但不少心电图上的P波往往不易甚至无法辨认,从而给其诊断和鉴别诊断造成困难。目前食管心电图以高大P波的优势,成为心律失常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诊断工具之一;然而食管调搏技术要求有一定的器械和操作人员,在基层医院开展造成困难。作者通过同步记录100例患者食管导联、腹臂导联和常规导联心电图,并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 张强乔鹏杨丽红苑帅
- 关键词:常规导联心电图体表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