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宁粉

作品数:21 被引量:168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与建设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建筑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动力特性
  • 8篇振动
  • 8篇振动台
  • 8篇振动台试验
  • 8篇台试
  • 8篇力特性
  • 6篇地震
  • 6篇动力分析
  • 6篇增量动力分析
  • 5篇抗震
  • 5篇抗震性
  • 5篇抗震性能
  • 5篇剪力
  • 5篇剪力墙
  • 5篇高层建筑
  • 4篇地震动
  • 3篇地震动强度
  • 3篇墙结构
  • 3篇立面
  • 3篇脉动法

机构

  • 15篇西安建筑科技...
  • 9篇同济大学
  • 4篇长安大学
  • 2篇西北电力设计...
  • 2篇新疆城建(集...
  • 1篇三峡大学
  • 1篇中国冶金科工...
  • 1篇华陆工程科技...

作者

  • 21篇苏宁粉
  • 8篇周颖
  • 8篇白国良
  • 8篇吕西林
  • 7篇徐亚洲
  • 4篇吴涛
  • 2篇丁鲲
  • 2篇卢文胜
  • 1篇刘章军
  • 1篇李红星
  • 1篇齐虎
  • 1篇孔江涛
  • 1篇王秋维
  • 1篇赵更歧
  • 1篇付昊
  • 1篇付昊
  • 1篇刘伯权
  • 1篇赵春莲
  • 1篇陶毅
  • 1篇王志伟

传媒

  • 3篇建筑结构学报
  • 2篇振动与冲击
  • 2篇地震工程与工...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 2篇结构工程师
  • 1篇世界地震工程
  • 1篇工业建筑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山西建筑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第六届全国防...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ie对称性和守恒量在结构动力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研究了单自由度无阻尼自由振动的Lie对称性和守恒量,采用Lie对称性方法,对单自由度无阻尼自由振动体系的Lagrange方程,利用常微分方程在无限小变换下的不变性,建立Lie对称性的确定方程,得出了该系统的Lie对称性导致的守恒量的条件以及守恒量的形式。
付昊苏宁粉
关键词:LIE对称性守恒量
配合比及养护制度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基于最紧密堆积原则的配合比设计及大量试配,得到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理论配合比,以胶凝材料、粗骨料、钢纤维、养护制度、龄期为主要变化参数,设计28组边长为100mm的立方体抗压试件,测得其立方体抗压强度及二次抗压强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因素对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试件的抗压强度均达到130 MPa以上,且二次抗压强度均可达到110 MPa;RPC的抗压强度随水胶比的增大而减小,随钢纤维掺量的增大而增大;RPC在热水养护条件下的强度较高,龄期的影响较小,RPC在常温养护下的强度随龄期的增长而显著增大.
王秋维王志伟陶毅苏宁粉
关键词:活性粉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立方体抗压强度养护制度
空气冷凝汽器支架结构体系动力特性测试被引量:2
2007年
对四个不同电厂的空气冷凝汽器支架结构体系进行了现场动力特性测试,通过功率谱和传递函数分析,获得不同结构形式的空气冷凝汽器支架结构的实际动力特性参数,并对实测结构进行有限元模态分析,对比实测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该类结构以空间扭转振动为基本振型。由于结构沿竖向质量和刚度分布不均,造成了钢筋混凝土管柱和钢桁架平台底面连接处以及钢桁架平台顶面与A型架连接处成为结构的薄弱部位,设计时应予以加强。
白国良苏宁粉赵更歧孔江涛李红星
关键词:动力特性脉动法
基于振动台试验的高层剪力墙结构增量动力分析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将增量动力分析和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两种方法相结合,对一缩尺比为1∶5的12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进行3条地震波输入下的振动台试验,并将传统振动台试验的多级加载进一步细分至15个水准,以峰值加速度为地震动强度参数(IM),以各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工程需求参数(EDP),绘制IM-EDP曲线。借鉴增量动力分析曲线簇的处理方式,将曲线上的某些特征点与结构性能的变化相联系定义极限状态;在曲线上求取多遇、基本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响应值,结合试验现象,对结构进行确定性的抗震性能评估。采用ABAQUS建模并对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和基于振动台试验加载顺序的连续计算,对比IM-EDP曲线及其50%分位数曲线可知,试验IM-EDP曲线基本为IDA曲线簇的下限,即通过振动台试验所得IM-EDP曲线进行基于概率的抗震性能评估时,将偏于保守;连续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能有效考虑试验中损伤的累积。
苏宁粉信卓白国良徐亚洲秦朝刚
关键词:高层剪力墙结构增量动力分析振动台试验抗震性能
空气冷凝汽器支架结构体系动力特性及周期计算公式研究
空气冷凝汽器支架结构体系是随着空气冷凝汽器冷却水工艺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结构体系。它与常规结构形式相比有很大区别,属于典型的竖向刚度和质量分布严重不均匀的结构。目前,直接空冷工艺已经被国内部分火力发电厂采用,但大部分都是国外...
苏宁粉
关键词:动力特性脉动法
文献传递
高层建筑结构增量动力分析的地震动强度参数研究被引量:31
2013年
在总结增量动力分析中地震动强度参数的基本性质、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不可忽略高阶振型影响的高层结构增量动力分析,在结构基本周期对应弹性加速度谱值Sa(T1,ξ)和Cordova提出的双参数地震动强度参数S*基础上,提出幂函数乘积形式的地震动强度参数S12和S123,它们是以结构主要周期点对应的弹性加速度反应谱值为底数、以各周期点的振型参与质量系数比为指数的各振型结果的乘积。以某复杂高层结构为例,对比采用本文提出的地震动强度参数与已有地震动强度参数进行增量动力分析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高层结构,采用地震动强度参数Sa(T1,ξ)比采用PGA进行增量动力分析更具有效性;采用PGV作为地震动强度参数进行增量动力分析的有效性优于考虑单一谱值的参数Sa(T1,ξ)和考虑前两阶谱值的参数S*和S12,但较考虑前三阶谱值参数的S123差;本文提出地震动强度参数,考虑阶数越多更显其有效性;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建议高层结构采用S123作为地震动强度参数进行增量动力分析。
周颖苏宁粉吕西林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增量动力分析
随机地震作用下剪力墙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为了开展随机地震动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地震反应研究,制作了一个1/5缩尺的12层现浇剪力墙振动台试验模型,基于谱表示-随机函数方法生成了适用于7度设防的34条非平稳多遇地震动样本。通过结构动力特性测试分析了模型结构的振型和阻尼比变化,根据振动台试验结果分析了随机地震动作用下结构动力放大系数、楼层剪力及层间侧移角的均值、方差、变异系数和概率密度函数。结果表明,结构随机地震反应表现出明显的离散性,加速度放大系数的离散性随楼层增高而增大,楼层剪力的离散性随楼层增高而减小。实测的随机反应及其概率信息可为剪力墙结构随机响应数值模拟和动力可靠度评估提供验证。
徐亚洲刘克东刘章军苏宁粉
关键词:剪力墙振动台试验动力特性抗震性能
增量动力分析中地震动强度参数的有效性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分别对一6层规则框架、一规则超高层和一不规则超高层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以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峰值位移PGD、弹性加速度谱S_a(T_1)、速度谱S_v(T_1)、位移谱S_d(T_1)、Cordova等提出的参数S*以及周颖等提出的参数S12和S123为地震动强度参数,所有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工程需求参数,通过对数空间的线性回归,以系数R^2为指标,对比分析这些参数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反应谱参数的有效性均优于PGA;PGD有效性最差;对规则结构,S*的有效性高于S_a(T_1)和PGA;对不规则结构,低于S_a(T_1)但高于PGA;对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地震动强度参数,考虑振型数越多,有效性越高;对超高层结构,PGV的有效性最好;而对6层框架,PGV的有效性仅次于S*,显著高于其他参数.
苏宁粉周颖吕西林康灵果
关键词:增量动力分析有效性
复杂高层结构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法的地震易损性分析被引量:73
2012年
增量动力分析法(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是一种以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为基础的参数分析方法,计算结构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作用下的响应,能够反映结构体系随地震动强度的变化,经历弹性、弹塑性直至倒塌的全过程性能。而建筑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是指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结构达到或超过某种极限状态的条件概率。因此,增量动力分析的结果提供了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所需的数据。本文在增量动力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震易损性分析,提出基于IDA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某复杂超限高层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得出该结构在3个地震水准下,超越5个极限状态的概率。研究表明,基于增量动力分析的易损性分析结果,可为预测重大工程结构的地震破坏和损失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吕西林苏宁粉周颖
关键词:增量动力分析地震易损性易损性曲线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模型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为了研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并制作了1个12层1/5装配整体式剪力墙模型结构,选用3条地震波,通过振动台试验,研究了装配整体式剪力墙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加速度放大系数、楼层剪力和位移及最大层间位移角等动力响应,并记录了裂缝形态。试验分析表明:模型结构的自振频率在完成第一阶段水准地震波输入后下降约20%;随峰值加速度增大,模型结构自振频率减小,加速度放大系数逐渐降低,楼层剪力逐渐增大;在塑性阶段,预制墙板顶部或底部与现浇楼板连接部位出现多条水平裂缝,且沿模型高度分布较为均匀,模型结构的非线性变形明显,层间位移角显著增大,自振频率显著降低;采用层间位移角对其进行抗震性能评价,在8度抗震设防时该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但应加强预制墙板与楼板的连接,增强其整体性,避免楼层通缝的出现。
白国良秦朝刚徐亚洲吴涛苏宁粉李忠亮孙煜喆
关键词:振动台试验动力特性抗震性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