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臧玉华

作品数:22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肾小球
  • 5篇肾小球肾炎
  • 5篇肾炎
  • 4篇增生
  • 4篇乳腺
  • 4篇乳腺癌
  • 4篇系膜
  • 4篇系膜增生
  • 4篇系膜增生性
  • 4篇腺癌
  • 4篇膜增生性
  • 3篇预后
  • 3篇增生性肾小球...
  • 3篇系膜增生性肾...
  • 3篇系膜增生性肾...
  • 3篇淋巴
  • 3篇免疫
  • 3篇膜增生性肾小...
  • 3篇病理

机构

  • 13篇大连医科大学
  • 6篇大连医科大学...
  • 6篇大连医学院
  • 3篇空军医学高等...
  • 3篇白城市中心医...
  • 2篇辽宁省肿瘤医...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大连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医学院附...

作者

  • 22篇臧玉华
  • 5篇任力
  • 4篇刘梦海
  • 3篇石炳华
  • 2篇李莹
  • 2篇王波
  • 2篇黄波
  • 2篇黄波
  • 2篇吕申
  • 2篇毛利民
  • 2篇孙文芳
  • 2篇高金霞
  • 2篇李佰祥
  • 2篇张朝
  • 2篇任立群
  • 2篇张众
  • 2篇曲波
  • 1篇李传刚
  • 1篇刘用楫
  • 1篇刘辉

传媒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大连医学院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吉林医药学院...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解放军医学高...
  • 1篇大连大学学报
  • 1篇2000全国...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3
  • 3篇1992
  • 1篇198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及伴发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近期疗效观察
1993年
本文报导奥美拉唑(Ome)治疗消化性溃疡及伴发慢性胃炎(CG)、幽门螺杆菌(HP)感染80例近期疗效的临床研究结果。以 Ome 20mg/日与法莫替丁(Fam)40mg/日分组治疗四周作对比研究,发现 Ome 不仅对十二指肠溃疡(Du)、胃溃疡(Gu)的愈合率(86.8%、70.4%)优于 Fam(P<0.05),而且对伴发的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也明显优于 Fam。Ome 对 Du、Gu伴发 CG 总有效率分别为81.1%、85.2%,高于 Fam(36.4%、29.4%)P<0.01;Ome 对 Du、Gu 伴发的 HP 感染总有效率分别为83.0%、81.5%,而 Fam仅分别为21.2%、17.7%,差异非常显著(P<0.01)。上述结果提示,奥美拉唑不仅有卓越的愈合溃疡作用,对溃疡伴发的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亦有显著疗效。
王芳薇姜春萌曲波段伟力臧玉华任立群孙强
关键词:奥美拉唑消化性溃疡胃炎
肿瘤坏死因子α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作用被引量:4
1997年
临床确诊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的118例分为轻、中、重3组。从每组中随机抽取8例作为实验组,取3例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组。然后对所选取的27例进行免疫电镜检查。结果显示:正常及空白对照组肾小球内未见金颗粒,轻度MsPGN的系膜细胞(MC)内Go、RER附近有少量散在分布的金颗粒;中度MsPGN增生的MC内金颗粒数增多,Go、RER及Ly附近与轻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重度MsPGN增生的MC内见有大量金颗粒聚集呈团、线状或散在分布,与轻、中度MsPGN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以上结果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由MC产生。
任力刘梦海臧玉华臧玉华石炳华
关键词: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肿瘤坏死因子Α
中药丁香胃灵散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组织学改变逆转的影响被引量:1
1992年
中药胃粘膜再生方—丁香胃灵散,代号CG-Ⅱ,是由理气活血,益气养阴中药为主组成,为观察其促进胃粘膜再生作用,对4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进行CG-Ⅱ治疗3~12个月,并观察治疗后胃粘膜萎缩、肠化生的变化;发现两种病变均有逆转变化,总有效率72.7%。以疗程长者效果最佳。其中16例在CG-Ⅱ治疗后查细胞标记指数(LI),13例已属CSG范围。说明CAG不是不可逆转的病变,治疗得当可以逆转;也说明CG-Ⅱ有较好的促胃粘膜再生作用。
于春先曲波傅国华李连宏臧玉华张丽秋朱耀寰刘耘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
丹皮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探讨丹皮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利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组缺血时腹腔注射丹皮酚,缺血2h再灌注24h观察对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脑梗死体积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犤(2.27±0.70)分犦比较,丹皮酚治疗组犤(1.67±0.72)分犦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减少(t=2.302,P=0.029),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减轻。梗死体积治疗组犤(105.25±9.48)mm3犦较对照组犤(117.26±7.94)mm3犦减小,但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2.173,P=0.062)。结论:丹皮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孙文芳高素洁高金霞臧玉华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
Decorin、p16和PCNA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探讨乳腺癌原发癌中Decorin、p16和PCNA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本实验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乳腺癌原发癌中Decorin、p16和PCNA的表达。结果 :Decorin在癌周纤维细胞及胶原均有表达 ,癌细胞胞浆和 /或胞核表达 ;癌旁增生的乳腺小叶呈强阳性表达 ;癌周纤维组织染色强度与癌细胞染色强度呈正相关。p16染色部位为胞核或胞核与胞浆同时表达 ,无淋巴结转移组的染色强度明显高于有转移组。PCNA仅于胞核表达 ,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明显低于有转移组。Decorin的表达强度与p16的表达强度有很好的正相关 ;p16的染色强度与PCNA的表达有明显的负相关。结论 :Decorin可能通过调节p16的表达来调控细胞增殖 ;乳腺癌的增殖状态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王波李莹黄波毛利民臧玉华吕申
关键词:乳腺癌淋巴结DECORINP16PCNA
乳腺癌中LewisY抗原与增殖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评价LewisY(Ley)抗原在良恶性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增殖、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乳腺癌、20例乳腺良性肿瘤中Ley、PCNA的表达情况,并对45例乳腺癌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率100%。建立Coxproportion hazard models,探讨Ley的预后意义。结果 Ley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Ley高表达的患者增殖活性强(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的预后分析中,Ley的预后作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ey表达与增殖有关,Ley高表达的细胞增殖活性强。
黄波郭健韩梅臧玉华
关键词:乳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预后细胞增殖
Ⅲ、Ⅳ型胶原在人类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的作用被引量:1
1996年
将临床确诊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的118例分为轻、中、重3组,从每组中随机抽取10例作为实验组,取3例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组。然后对所选取的33例分别进行光镜图像分析、免疫荧光检查。结果显示:在Masson染色的绿染部分分析结果中,中、重度MsPGN与正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ASM黑染中,重度与正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间接免疫荧光见Ⅲ型胶原在中、重度MsPGN中出现,Ⅳ型胶原随着病变进展明显增加。以上结果表明,在MsPGN病变过程中Ⅲ、Ⅳ型胶原参与系膜基质扩增及肾小球硬化过程。
任力侯朝晖刘梦海臧玉华李佰祥石炳华
关键词:MSPGN计算机图像分析
金石散对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血清生化和肝形态学影响的动态观察
1999年
肝内胆汁淤积(intrahepatic cholestasis,IC)是众多肝病重要病变之一,长期慢性淤胆也是导致纤维化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但 IC 的治疗难度较大,缺乏理想的治疗药物。本室研制的胆结石溶石中药金石散已应用于临床多年,不仅具有显著的溶石作用,而且还有改善胆汁成分、利胆、减轻肝外淤胆性病变等药效。据此,本研究拟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就金石散对 IC 常规胆淤血清生化和肝形态影响进行初步观察,以探讨其治疗 IC 的新的药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 动物及分组 SD 雄性大鼠72只,体重200~250g,大连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随机分为4组,每组18只。2 药物 ANTT,Sigma 产品;UDCA,合肥制药厂;金石散。
裴秋玲姜妙娜裴德恺贺斌张文渡张丽臧玉华
关键词:金石散肝内胆汁淤积血清生化组织形态学溶石作用
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病理学意义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 (CD68)、T细胞 (CD45RO)、B细胞 (CD2 0 )和增殖核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 (strept avidinoxidase,SP)法对 50例鼻息肉分别做CD2 0、CD45RO、CD68、PCNA的免疫组化染色 ,结合常规HE染色切片进行分析。结果 ①CD68+ 细胞在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较嗜中性粒细胞性鼻息肉表达率高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②CD45RO、CD2 0在鼻息肉均有阳性表达 ,CD45RO与CD2 0呈负相关 (P =0 0 5) ;③CD68阳性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鼻息肉上皮PCNA阳性表达有相关性 (P <0 0 5)。鼻息肉上皮的PCNA阳性表达和成纤维细胞PCNA阳性表达有相关性 ,(P <0 0 5)。结论 鼻息肉的形成与炎性细胞浸润密切相关。鼻黏膜局部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异常导致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增殖、腺体增生是鼻息肉发生的基础 ,CD68+
邬旭王莉芬臧玉华
关键词: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鼻息肉病理学免疫组化法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1例
1994年
1 病例介绍 女婴2个月,因发热5天,呛咳、呼吸困难2天入院。 5天前开始发热,曾肌注青霉素2天,每天40万单位,体温稍降。发病第3天开始咳嗽伴水泻4~5次/日,禁食并服痢特灵。次日腹泻愈,但低热不退,呛咳并喘憋,呼吸困难,不能吃奶。患儿为足月顺产第一胎,母乳喂养,素来常感冒。生后接种过卡介苗。
李涟之臧玉华
关键词:肌注青霉素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