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龙华

作品数:172 被引量:883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7篇期刊文章
  • 3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8篇医药卫生
  • 8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01篇耐药
  • 63篇耐药性
  • 43篇杆菌
  • 35篇球菌
  • 24篇克雷伯菌
  • 23篇碳青霉烯
  • 23篇青霉烯
  • 22篇肺炎克雷伯
  • 22篇肺炎克雷伯菌
  • 19篇碳青霉烯类
  • 19篇葡萄球菌
  • 19篇青霉烯类
  • 19篇细菌
  • 17篇药性分析
  • 17篇耐药性分析
  • 17篇抗菌
  • 15篇金黄色葡萄球...
  • 15篇黄色葡萄球菌
  • 14篇耐药特性
  • 12篇阴性杆菌

机构

  • 129篇南昌大学第二...
  • 40篇江西医学院第...
  • 16篇温州医学院附...
  • 12篇江西省人民医...
  • 7篇南昌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江西省儿童医...
  • 4篇江西医学院
  • 3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九江学院
  • 1篇南昌市第九医...
  • 1篇丽水市中心医...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江西省胸科医...
  • 1篇黔南民族医学...
  • 1篇赣南医学院第...
  • 1篇江西省妇幼保...
  • 1篇抚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72篇胡龙华
  • 82篇胡晓彦
  • 54篇贾坤如
  • 52篇钟桥石
  • 47篇章白苓
  • 46篇桂炳东
  • 40篇杭亚平
  • 29篇余方友
  • 26篇熊建球
  • 25篇王小中
  • 25篇贾坤茹
  • 23篇宁长秀
  • 22篇汪红
  • 20篇陈艳慧
  • 15篇张楠
  • 14篇俞凤
  • 12篇丁慧
  • 11篇徐建民
  • 9篇张黎明
  • 7篇王伶

传媒

  • 23篇中华医院感染...
  • 16篇实验与检验医...
  • 13篇江西医学检验
  • 1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0篇中国抗生素杂...
  • 8篇临床检验杂志
  • 8篇江西医学院学...
  • 4篇中国临床药理...
  • 3篇中国临床药理...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中国感染与化...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中国药房
  • 2篇中国真菌学杂...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9篇2018
  • 5篇2017
  • 11篇2016
  • 11篇2015
  • 11篇2014
  • 14篇2013
  • 7篇2012
  • 12篇2011
  • 7篇2010
  • 12篇2009
  • 6篇2008
  • 6篇2007
  • 7篇2006
  • 6篇2005
  • 10篇2004
1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5-羟二十烷四烯酸对胎盘滋养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机制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15-羟二十烷四烯酸(15-hydroxyeicosatetraenoic acid,15-HETE)对子宫螺旋动脉重塑相关的胎盘滋养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作用。方法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滋养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划痕实验检测滋养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利用15-HETE、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抑制剂处理滋养细胞,分析单处理、共处理后滋养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15-HETE处理滋养细胞系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滋养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增加;与15-HETE处理组相比,15-HETE和MMP-2抑制剂同时处理滋养细胞后,其侵袭和迁移细胞数量较少;与MMP-2抑制剂处理组相比,15-HETE和MMP-2抑制剂同时处理滋养细胞后,其侵袭和迁移细胞数量增多。结论15-HETE对滋养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具有促进作用,通过调节MMP-2的表达来发挥作用的。15-HETE在胎盘中作用的明确有助于阐明子痫前期的病理机制,并可能成为子痫前期的早期预测和诊断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
洪茂段玉萍厉倩胡龙华
关键词:滋养细胞迁移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等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等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常规培养和分离菌株,经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GNI+和GNS药敏卡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10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95.0%,其中70株耐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97.1%(68/70);对其余14种抗菌药物100%耐药的有5种;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20.0%)外,对其余药物耐药率都在70%以上。结论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有较强的敏感性。
章白苓桂炳东胡晓彦胡龙华贾坤如
关键词:替加环素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
儿童与成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携带PVL基因状况比较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了解从儿童或成人中分离获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菌株携带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素(PVL)基因的差异。方法分别对66株从儿童中及76株成人中分离获得的金葡菌菌株采用多重PCR,检测金葡菌16SrRNA基因、PVL基因和甲氧西林耐药决定分子A(mecA)基因;并同时检测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mec(SCCmec)基因型及亚型。结果在66株从儿童分离的金葡菌株中,共检出7株mecA基因阳性,MRSA 7/66(占10.6%);而在76株从成人分离的菌株中,共检出39株mecA基因阳性,MRSA 39/76(占51.3%),成人菌株MRSA发生率显著高于儿童(χ2=26.73,P<0.01)。从儿童或成人中分离的金葡菌菌株PVL基因携带率分别为31/66(占47.0%)和6/76(占7.9%);从儿童或成人中分离的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的PVL基因携带率分别为29/59(占49.2%)和2/37(占5.4%),儿童与成人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从儿童中分离的2株携带PVL基因的MRSA菌株都属于SCCmecⅣ型,从成人中分离的4株携带PVL基因的MRSA菌株中,SCCmecⅠ型、Ⅱ型各1株,SCCmecⅢ型2株。结论从儿童中分离的金葡菌株携带PVL基因阳性率较成人高,携带PVL基因以MSSA菌株为主。
胡龙华熊建球周信云余晓君贾坤如胡晓彦章白苓桂炳东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成人儿童PVL基因
非发酵菌的临床检出状况及耐药特点
2001年
目的 :为了了解非发酵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状况及其耐药特点 ,为临床治疗此类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按常规方法进行菌株分离 ,然后采用VITEK仪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共检出非发酵菌 318株 ,占总检出菌数的 2 6 .32 % (318/ 12 0 8)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 16 2株占 5 0 .94%、不动杆菌 75株占 2 3 .5 8%、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5 6株占 17.6 1%。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亚胺硫霉素较敏感 ,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硫霉素较敏感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头孢他啶较敏感。结论 :非发酵菌已成为主要致病菌占临床感染的 1/ 4,种类分布广 ,耐药性严重 ,临床治疗的根本方法是早期、足量。
胡龙华余方友贾坤如胡晓彦
关键词:非发酵菌药物敏感试验
2012年临床分离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了解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特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E试验检测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及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MIC。参照CLSI 2012年版标准判读药敏结果,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2年共收集到非重复临床分离菌4 45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 181株(71.4%),革兰阳性菌1 273株(28.6%)。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占28.5%,其次为血液(26.7%)和脓液(包括伤口分泌物,20.3%)。居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6.1%)、鲍曼不动杆菌(12.4%)、铜绿假单胞菌(11.8%)、肺炎克雷伯菌(10.3%)和金葡菌(8.8%)。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占29.2%和79.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耐药株占14.2%,β溶血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屎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检出2株屎肠球菌和4株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8.0%、40.4%和34.0%,ESBLs阳性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ESBLs阴性的菌株。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低于1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0.2%。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60.0%。结论该院临床分离菌耐药现象严重,尤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增高较快,应引起重视。
汪红宁长秀钟桥石杭亚平宋林容张黎明胡晓彦章白苓贾坤如胡龙华
关键词:耐药性细菌细菌分布耐药性监测
谷氨酸和肽聚糖在促进细菌间纳米管形成中作用的研究
目的对细菌间纳米管形成机制及组成成分进行探索,旨在为预防细菌耐药提供潜在靶标。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菌间纳米管的形成,用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源质谱(SDAPCI—MS)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检测细...
钟桥石杭亚平刘衍伶丁慧俞凤陈艳慧胡龙华
关键词:纳米管谷氨酸肽聚糖
文献传递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性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了解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布特点,探讨其耐药规律,为临床防治其感染提供帮助。方法常规方法进行菌株分离,VITEK-32型或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WHONET 5.5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从各种感染性标本中共分离到47株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呼吸道标本占绝大多数,达51.1%(24/47),其次为脓液和尿液,分别为23.4%(11/47)和12.8%(6/47)。该菌种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的耐药性最严重,耐药率分别为92.6%和91.9%,其次是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西丁、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及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率均>45%,耐药率较低的有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8.3%和8.6%。结论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可引起患者多部位感染,下呼吸道是其主要感染部位,该菌种耐药性较严重,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对其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胡龙华胡雪飞熊建球贾坤如章白苓胡晓彦
关键词:弗劳地枸橼酸杆菌耐药性
两株泛耐药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耐药机制及临床感染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研究两株泛耐药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耐药机制及其感染临床特征。 方法 收集2016年10-11月该院临床分离到的两株泛耐药雷氏普罗威登斯菌,采用Vitek 2 compact 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用E-test法测定亚胺培南的MIC值,用改良碳青霉烯酶灭活试验(mCIM法)检测碳青霉烯酶;PCR扩增检测碳青霉烯酶、ESBLs、AmpC酶、喹诺酮类等19种耐药基因并测序确定基因型;采用接合实验和S1-PFGE分析质粒特征。 结果 两株实验菌株对检测的16种抗菌药物中仅菌株N339对替加环素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均耐药,mCIM试验阳性,两株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均同时携带blaNDM-1和blaPER-4基因,未检测到其他耐药基因,菌株N339接合成功,使结合子获得相似的耐药表型;S1-PFGE分析表明两株菌均含有两个相同大小( 200~ 300 kb)的质粒。 结论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质粒同时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NDM-1和超广谱β内酰胺PER-4基因是导致其广泛耐药的主要原因,且能通过质粒转移,应引起高度重视。首次发现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同时携带NDM-1和PER-4两种基因。
俞凤胡龙华陈艳慧钟桥石杭亚平蒋沁炊方雪瑶许秀华张楠胡晓彦
关键词:NDM-1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原发性胃癌患者胃肠道菌群特征
2023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癌患者胃肠道菌群种类和分布构成,探究原发性胃癌患者的微生态与癌变发生相关性,并寻找可能存在的菌群生物标志物。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分别收集未经治疗的5例初诊胃癌患者(胃癌组)和5例健康对照人群(对照组)胃黏膜和粪便样本,共20个样本,采用16S rD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胃癌组和对照组胃肠道菌群,通过PICRUSt2预测菌群功能差异。结果: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物种多样性分析显示,胃癌组和对照组胃黏膜样本优化序列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胃癌组粪便(WAFB)OTU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ɑ多样性指数Dominance、Shannon、Chao1、Simpson、Pielou_e及Observed_otu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距离矩阵与(主坐标分析)PCoA分析显示两组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线性判别效应分析(LefSe)结果显示,在细菌分类的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胃癌组黏膜(WANM)古细菌和拟杆菌门丰度降低,而厚壁菌门和弯曲杆菌门丰度增加,胃癌组粪便(WAFB)的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丰度降低,而变形杆菌门、拟杆菌门和弯曲杆菌门丰度增加。在属水平上,胃癌组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丰度高于对照组,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等益生菌则低于对照组。功能基因预测结果显示,胃癌组与对照组菌群代谢通路存在差异。结论:胃癌患者胃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结构发生了特征性改变,其中在门水平上,无论是胃黏膜菌群,还是肠道菌群,其拟杆菌门和变形杆菌门为具有显著差异的标志性菌群,在属水平上,胃癌患者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丰度显著增高,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等益生菌则显著降低。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可能作为本地区胃癌患者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凌宝殿谢志军张文娟王晓玲王芳胜胡晓梅赖姨梅吴何莉胡龙华
关键词:胃癌
质粒介导的耐氟喹诺酮类药物基因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了解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质粒介导的耐氟喹诺酮类药物大肠埃希菌的流行情况和耐药机制。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常规培养的耐左氧氟沙星的大肠埃希菌株100株,提取DNA后PCR扩增qnrA、qnrB、qnrC、qnrD、qnrS、aac(6')-Ib和qepA基因,并对aac(6')-Ib阳性产物测序比对。结果 (1)7株细菌检测出qnr基因,其中qnrA2株,qnrS 5株,1株qnrS和qnrA同时阳性,qnrB、qnrC和qnrD均未检出。(2)5株检测出aac(6')-Ib基因,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均为野生型,未发现aac(6')-Ib-cr基因。(3)所有菌株均未检测出qepA基因。结论该院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耐药机制主要还是靶位突变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导致的,但7%的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也提醒我们要密切关注质粒介导的耐药情况。
刘宁胡龙华张楠
关键词:QNR基因氟喹诺酮类耐药性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