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小安

作品数:38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广西民族大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历史地理
  • 6篇文化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4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明清
  • 4篇社会
  • 4篇文化
  • 4篇边疆
  • 3篇社会变迁
  • 3篇清代
  • 3篇族群关系
  • 3篇民族
  • 3篇国家认同
  • 3篇传说
  • 2篇信仰
  • 2篇学历
  • 2篇移民
  • 2篇神话
  • 2篇神话传说
  • 2篇史学
  • 2篇士子
  • 2篇土司
  • 2篇区域历史
  • 2篇中学历史

机构

  • 31篇广西民族大学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广西民族学院
  • 1篇上海第二工业...
  • 1篇云南省委党校

作者

  • 37篇胡小安
  • 1篇何卫东
  • 1篇李瑞彬
  • 1篇李剑文
  • 1篇李炳林

传媒

  • 10篇广西民族大学...
  • 4篇广西民族师范...
  • 3篇广西地方志
  • 3篇贺州学院学报
  • 3篇文山学院学报
  • 2篇广西社会主义...
  • 2篇昆明学院学报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中学历史教学...
  • 1篇科教文汇
  • 1篇林区教学
  • 1篇传承
  • 1篇中学课程资源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西灌阳的历史与卫所移民的祖先记忆
本文以明清以来方志中提到的卫所遗留村落为基础,实地走访据称是卫所军户后裔的部分姓氏,通过考察村民的家族迁徙传说、历史记忆,结合族谱、碑刻和地方志史料,试图勾勒这样一幅图景:明朝廷为了防范瑶人,在今全州、灌阳一带设置了一些...
胡小安汪桂芳
关键词:移民
广西灌阳的历史与卫所移民的祖先记忆被引量:1
2019年
以明清以来灌阳方志中提到的卫所遗留村落为基础,通过考察族谱、传说和地方志史料,了解明朝廷为了防范瑶人,在今全州、灌阳一带设置了一些卫所。这些卫所的屯田遍及各地,逐渐形成了以卫所军户命名的村落,并与当地民户以及傜人发生了一系列矛盾纠纷。今天自称为军户后裔的姓氏在叙述自己祖先来源之时,添加了不同元素,显示部分姓氏的祖先有可能是傜人,至少受到当地傜人习俗的影响。为研究祖先历史建构过程提供一个新的个案,对卫所军户身份的变化和明代各地卫所的运行状况有进一步认识。
胡小安汪桂芳
关键词:移民
明代岭南的“招主”与“土”“流”中间地带的治理问题
2019年
明代岭南流官治理区域存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些地区形成了与土司制度有相似但本质不同的基层管理机制即“招民入籍”,并由此产生了招主阶层以及“州县—里甲(招主)—瑶僮”这一赋税管理体系。通过分析明代两广地区官员书信奏折和地方文献,梳理招主的形成和职权责利,阐释州县、招主与瑶僮之间的关系,以此观察岭南边疆的治理问题,从而进一步了解明代中后期复杂的政治与族群关系,倡导从帝国边陲看帝国政治的研究视角。
胡小安
传统民俗节日的循环再生——以广西隆安县那桐镇“四月八”农具节为个案被引量:1
2015年
那桐"四月八"农具节是隆安地区的传统民俗节日,产生于壮族先民的原始崇拜,与稻作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那桐"四月八"农具节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融合再造,从生存需求所形成的民间信仰逐渐发展成为与地方经济文化相适应的现代人文表达。
李瑞彬胡小安
关键词:壮族民俗
西南少数民族同根意识刍议被引量:2
2001年
西南各族很早以来就形成了一种牢固的同根意识 ,主要表现在其世代传颂的创世神话以及其内聚传说上。其同根意识的形成与西南各族的地理环境、历史渊源及分布格局等因素密切相关 ,这种同根意识对各民族的整合 ,中华凝聚力的加强起了重要作用 ,并有巩固边疆、增结团结。
胡小安
关键词:西南少数民族族源神话传说
明朝初年“控西南”的方略及在广西的实施
2017年
以宋朝、明朝在西南地区方略的比较,说明明朝广西的战略地位存在一个从"防西南"到"控西南"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明廷在政治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进取措施,比如在原土司地区设置卫所、分封靖江王等。纠正了以往对朱元璋广西战略政策的固有认知,有助于重新认识明朝初年的西南方略。
胡小安李剑文
关键词:宋明时期
明清鼎革与边陲士子的出处--以谢良琦为例
2021年
以明清鼎革之际的桂林全州士子谢良琦为例,考察了边陲士子在时代变局中的出处行为和对待新朝、旧朝的感情态度。由于作为边疆地区的广西桂林曾经处于南明政权的核心地带,使当地士子得以大量任职朝廷,并由此切实感受到南明政权党争的严酷;也由于处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士子有更多的生活压力,从而于公于私都有寄希望于新朝的想法,并不抗拒出仕,但是鉴于传统教育、任职经历、社会舆论等时代环境的压力,使得这批人存在内心的不安。
胡小安
关键词:边疆地区明清易代遗民
武婆信仰与桂林区域社会变迁被引量:1
2011年
运用历史人类学方法探讨了桂林地区武婆信仰的起源、发展和衰落的过程,纠正了以往研究的一些错误结论。并着重分析了宋、明两次打击武婆事件的经过,指出其实质是国家正统力量与地方性知识的博弈。武婆信仰的命运反射的是一个区域的历史进程。
胡小安
关键词:区域历史
从史学研究看教学史料的选择和解读——以“洋务运动”为例被引量:1
2018年
一、多元史观与"洋务运动"研究 关于"洋务运动",在现行的大学中学教材叙述中,一般认为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有一批被称为"洋务派"的官员,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掀起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运动,起于19世纪60年代,终结于19世纪末期"甲午战争"清朝政府的失败。
胡小安
关键词:洋务运动史学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史料教学
土司的结构过程:以明清时期广西永宁州土司为例被引量:9
2014年
通过对明清时期广西桂林府永宁州土司的设置与裁撤过程的分析,指出其过程与国家治策息息相关,并与地方社会的发展变迁相一致,由此希望进一步认识土司在帝国制度体系中的位置以及地方政治与社会中的影响。
胡小安
关键词:明清时期利益博弈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