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兹嘉

作品数:42 被引量:27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狼疮
  • 15篇红斑
  • 15篇红斑狼疮
  • 13篇系统性红斑
  • 13篇系统性红斑狼...
  • 13篇细胞
  • 11篇外周
  • 11篇外周血
  • 11篇核细胞
  • 10篇系统性红斑狼...
  • 10篇红斑狼疮患者
  • 6篇单个核细胞
  • 6篇外周血单个核
  • 6篇外周血单个核...
  • 5篇单一核细胞
  • 5篇皮肤
  • 5篇外周血单一核...
  • 5篇疗法
  • 4篇湿疹
  • 4篇受体

机构

  • 37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胜利油田中心...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42篇胡兹嘉
  • 20篇陈志强
  • 17篇弓娟琴
  • 16篇李文忠
  • 10篇刘训荃
  • 8篇林麟
  • 7篇李慧珠
  • 7篇杨雪源
  • 7篇姚煦
  • 6篇李遇梅
  • 6篇张国毅
  • 5篇孙建方
  • 5篇靳培英
  • 5篇贾虹
  • 4篇顾军
  • 4篇崔盘根
  • 4篇岳晓玉
  • 3篇曹元华
  • 3篇曾学思
  • 3篇盛楠

传媒

  • 17篇中华皮肤科杂...
  • 10篇临床皮肤科杂...
  • 4篇中华风湿病学...
  • 3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岭南皮肤性病...
  • 1篇新药与临床
  • 1篇国际皮肤性病...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6篇2001
  • 1篇2000
  • 4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5
  • 4篇1994
  • 1篇1993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环氧合酶同工酶mRNA的表达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探讨原生型环氧合酶 (COX 1)和诱生型环氧合酶 (COX 2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了 34例活动期SLE患者和 30名正常人PBMC中COX 1和COX 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COX 1和COX 2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COX 2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 (0 6 6±0 2 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0 43± 0 16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活动期SLE组COX 1的平均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处于同一表达水平 ,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OX 2mRNA的表达增加 ,通过诱导前列腺素 (PGs)的产生参与SLE的发病过程。为特异性COX 2抑制剂应用于SLE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弓娟琴陈志强胡兹嘉李文忠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单核白细胞SLECOX-1PBMC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干扰素γ受体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初步探讨干扰素γ受体(interferonγreceptor,IFNγR)的两个氨基酸位点Val14Met和Gln64Arg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及DNA测序方法对94例SLE患者和8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基因分型。结果IFNγR1和IFNγR2基因型与SLE易感性无显著相关(P>0.01)。其中Arg64/Arg64基因型在两组患者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OR=2.481,95%可信区间为0.992~6.203)。此基因型在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频数高于SLE患者组,可能是一种具有保护作用的基因型。各个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和优势比显示各基因型的组合与SLE的发病无显著相关(P>0.01)。其中Val14/Val14与Arg64/Arg64基因型的组合在两组患者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OR=2.481,95%可信区间为0.992~6.203)。此基因型组合在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频数高于SLE患者组,故这是一种可能具有保护作用的基因型组合。结论IFNγR1和IFNγR2基因型与SLE易感性无显著相关。
姚煦李遇梅胡兹嘉李文忠陈志强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基因多态性基因型易感性聚合酶链反应
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3mRNA的表达被引量:5
2001年
探讨IL1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意义,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34例活动期SLE患者和3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1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活动期SLE患者IL13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IL13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0.8983±0.1153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0.6085±0.0903,差异非常显著P<0.001。提示高水平的IL13表达可能与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高度活化、功能异常有关,其通过刺激B细胞活化、分化与增殖或激活B细胞旁路,参与SLE的发病过程。
弓娟琴陈志强胡兹嘉李文忠
关键词:红斑狼疮IL-13单个核细胞
异维A酸联合手术治疗疣状表皮发育不良一例被引量:6
1998年
胡兹嘉张宝民方方
关键词:疣状表皮发育不良异维A酸外科手术
红皮病12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4
1999年
目的探讨红皮病的病因、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8例红皮病的临床资料。结果128例患者 ,男女之比2.9∶1 ,平均发病年龄52.4岁。71.1 %继发于原有皮肤病 ,其中银屑病所致者占48.4 % ,12.5 %为药物过敏 ,5.5 %继发于恶性肿瘤 ,10.9 %病因不明。不合理治疗(34.4 %)是诱发和加重红皮病的主要因素。随访的85例患者中 ,4例死于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应用导致的并发症 ,3例死于恶性肿瘤。结论原因不明的红皮病大多与潜在肿瘤、药物过敏有关。红皮病的预后取决于致病原因、并发症及治疗方法 ,药物过敏引起的红皮病预后最好 ,银屑病性红皮病易反复发作。
弓娟琴滕传远陈志强胡兹嘉
关键词:红皮病预后病因
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18
2005年
目的评价0.1%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受试者分别接受国产糠酸莫米松乳膏和艾洛松治疗。患者每日局部涂药1次,连续用药4周。在治疗始及治疗后第1~4周对各观察指标进行评估记录。结果本研究共入选受试者284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42例)中湿疹143例,神经性皮炎141例。治疗后1~4周,两组患者各项症状/体征指标计分及总计分均有明显下降。试验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时,湿疹患者试验组基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8.87%、97.18%;对照组基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4.51%、92.96%。神经性皮炎患者试验组基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5.71%、100%;对照组基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0.28%、94.37%。两组患者总体评价试验组基愈率77.30%,有效率98.58%。对照组基愈率82.39%,有效率93.64%。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中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试验组发生接触性皮炎1例。结论0.1%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湿疹、神经性皮炎使用方便,安全性好。
杨雪源胡兹嘉毕志刚顾军范卫新王塞枫于浩娄冬华
关键词:糠酸莫米松乳膏湿疹皮炎
外用0.1%氨甲蝶呤霜治疗银屑病54例被引量:2
1994年
54例顽固性斑块型银屑病患者外用0.1%氨甲蝶呤霜随机自体双盲对照治疗6周,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作血清MTX浓度监测。结果:MTX霜组有效率83.3%(对照组37.0%)、显效率48.1%(对照组9.3%)、治愈率7.4%(对照组0)。血清中未测得MTX。未见明显全身副作用。结果表明外用0.1%氨甲蝶呤霜治疗银屑病有效。
张国毅张嵘申国庆顾恒马林沈丹蓓曹林校顾有守胡兹嘉
关键词:银屑病氨甲喋呤药物疗法
新生儿红斑狼疮1例被引量:3
2007年
患儿男,43d。因全身红斑43d,加重14d,于2006年5月15日至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就诊。患儿出生后即发现额部有一绿豆大的红斑,未经治疗于2d后消失,
黄贵义胡兹嘉
关键词:红斑狼疮新生儿
地洛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5
2002年
目的 观察地洛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 ,并与氯雷他定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法。结果 完成治疗者共 15 8例 ,其中地洛他定组 79例。治疗后 ,患者主、客观症状观察项目平均积分于服药第 14、2 8天均有下降 ,但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治疗结束时 ,地洛他定组痊愈 60例(75 .95 % ) ,总有效率 89.87% (71/79) ;氯雷他定组痊愈 5 4例 (68.3 5 % ) ,总有效率为 87.3 4% (69/7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3 ,P >0 .0 5 )。
顾军温海胡兹嘉连石郭志丽贺佳
关键词:地洛他定荨麻疹慢性特发性
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
2002年
探讨原生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34例活动期SLE患者和30名正常人PBMC中cNOS和iNOS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活动期SLE患者iNOS和cNOS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iNOS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0.7710±0.1050)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0.5249±0.0770),差异非常显著(P<0.01);活动期SLE组cNOS的平均表达水平与正常人对照组处于同一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NOSmRNA的表达增加,可能通过诱导一氧化氮(NO)及其代谢产物的产生参与SLE的发病过程。特异性iNOS抑制剂的开发与研制可能是治疗SLE新药发展的一个方向。
弓娟琴陈志强胡兹嘉李文忠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RNASLE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