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元

作品数:35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细胞
  • 19篇白血
  • 19篇白血病
  • 18篇急性
  • 12篇基因
  • 8篇干细胞
  • 8篇干细胞移植
  • 6篇急性白血
  • 6篇急性白血病
  • 5篇造血
  • 5篇造血干
  • 5篇造血干细胞
  • 5篇造血干细胞移...
  • 5篇综合征
  • 5篇疗效
  • 5篇淋巴
  • 4篇异基因
  • 4篇髓细胞
  • 4篇外周
  • 4篇外周血

机构

  • 35篇中山大学附属...
  • 7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5篇胡元
  • 34篇李旭东
  • 31篇何易
  • 30篇黄仁魏
  • 26篇王文文
  • 21篇王东宁
  • 15篇林东军
  • 12篇肖若芝
  • 6篇李晓青
  • 6篇刘加军
  • 4篇方志刚
  • 2篇曾芸馨
  • 2篇郑永江
  • 2篇王东宁
  • 1篇张祥忠
  • 1篇崔静
  • 1篇陈禹欣
  • 1篇陆英
  • 1篇李芳
  • 1篇何易

传媒

  • 4篇广东省医学会...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新医学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癌症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国际内科学杂...
  • 1篇中华移植杂志...
  • 1篇器官移植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5篇2015
  • 2篇2014
  • 9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9篇2009
  • 2篇2007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LXSN-bcr/abl质粒载体的构建及其逆转录病毒的生成
2009年
目的:构建bcr/abl融合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通过细胞包装获取高滴度含bcr/abl基因的逆转录病毒。方法:RT-PCR法克隆K562细胞bcr/abl基因断裂点DNA片段,构建pLXSN-bcr/abl表达载体;阳离子脂质体法将重组体转染EcoPack2TM-293包装细胞,序列测定鉴定病毒并测定病毒滴度。结果:成功构建pLXSN-bcr/abl重组体,序列测定与已知相应bcr/abl融合基因序列相同;脂质体法将重组体转染293包装细胞获得携带bcr/abl基因病毒,测滴度为6×105cfu/mL。结论:成功构建pLXSN-bcr/abl表达载体,并获得高滴度含bcr/abl融合基因的逆转录病毒。
胡元黄仁魏王文文刘加军王东宁李旭东何易肖若芝
关键词:质粒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遗传学研究和预后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细胞分子遗传学异常及其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76例初发APL患者治疗前骨髓,采用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应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和/或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PM...
何易李旭东胡元王文文林东军黄仁魏
CDX2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研究CDX2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取189例初发ALL患儿骨髓,运用多重巢式RT-PCR方法检测ALL常见的融合基因,以及RT-PCR方法检测CDX2基因并运用半定量法比较各组CDX2...
王东宁何易李旭东胡元王文文黄仁魏
17例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2014年
目的:总结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LAHS)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分析17例 LAHS 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17例患者均持续高热1周以上,15例出现脾大;17例血清铁蛋白均明显升高;16例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及高甘油三酯血症;14例有低纤维蛋白原血症;17例骨髓中均有噬血现象。17例中2例于化学治疗后接受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已分别存活45个月及37个月;1例于化学治疗后接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11个月死于感染;13例仅接受化学治疗者中1例存活15个月,其余12例均死亡,生存期为3~13个月。1例入院1周后即死亡者未接受治疗。结论LAHS 起病急、病情重,患者常有高热、脾大、血细胞减少、高血清铁蛋白及高甘油三酯血症,骨髓可见噬血现象。该类患者化学治疗疗效差,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可能是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李旭东王东宁何易胡元王文文黄仁魏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淋巴瘤疗效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肿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患者女,24岁,因反复发热、关节痛伴皮疹1月余.于2010年2月入院.入院体格检查T:39.9℃,R: 20次/分,P:120次/分,BP: 106/65 mmHg.急性病容,发育正常,皮肤巩膜无黄染,双侧腹股沟可触及数...
黄仁魏王文文李旭东胡元李晓青何易
伴MLL-AF10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被引量:3
2013年
11q23重排是较常见的染色体畸变之一,分子水平研究揭示此异常导致位于11q23的混合谱系白血病(mixedlineageleukemia,MLL)基因发生重排,主要见于婴幼儿白血病和部分原发成人急性白血病及治疗相关急性白血病。
何易李旭东王东宁王文文胡元黄仁魏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染色体畸变分子水平婴幼儿重排
CDX2与WT1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比较研究cdx2基因与WT1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取160例初发ALL患儿骨髓,运用RT-PCR方法检测cdx2基因与WT1基因在B-ALL,T-ALL及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情况,并运用...
王东宁何易李旭东胡元王文文黄仁魏
非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患者疗效观察
2010年
目的探讨非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URD-HSCT)治疗白血病的效果。方法 10例白血病患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第1次缓解期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第1次缓解期3例、第2次缓解期1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3例)接受URD-HSCT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典的或改良的白消安联合环磷酰胺预处理方案。4例采用环孢素+短程甲氨蝶呤+吗替麦考酚酯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另6例患者加用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输注供者有核细胞中位数为5.6×108/kg,CD34+细胞中位数为3.3×106/kg。结果除1例在移植后早期死亡不能评估外,其余9例均证实植活。发生急性GVHDⅠ度3例和Ⅱ度、Ⅲ度、Ⅳ度各1例,局限性慢性GVHD7例;发生真菌感染4例、CMV血症3例、出血性膀胱炎3例。10例患者目前无病存活7例,生存期为3个月~10年。结论 URD-HSCT安全而耐受性好,移植相关并发症仍是影响URD-HSCT效果的主要问题。
李旭东林东军何易何易王东宁王东宁胡元胡元陆英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非亲缘供者白血病移植物抗宿主病
地西他滨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急性白血病一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1例,先后予以2个疗程地西他滨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地西他滨...
李旭东何易胡元肖若芝方志刚郑永江刘加军林东军
关键词:地西他滨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伴t(6;11)(q27;q23)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分析
目的:分析伴有t(6;11)(q27;q23)的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对4例伴有t(6;11)(q27;q23)的A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检测和临床预后.结...
何易李旭东王东宁胡元王文文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临床预后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