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云壮

作品数:48 被引量:320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天文地球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生物学
  • 3篇水利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9篇海岸
  • 9篇海岸带
  • 8篇水化学
  • 7篇地质
  • 7篇磁性地层
  • 5篇同位素
  • 4篇地面沉降
  • 4篇地下水
  • 4篇入侵
  • 4篇气候
  • 4篇莱州湾南岸
  • 4篇海水入侵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第四纪
  • 3篇水文地球
  • 3篇全新世
  • 3篇钻孔
  • 3篇海面
  • 3篇贝壳堤

机构

  • 33篇中国地质调查...
  • 12篇天津地质矿产...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天津城建大学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南京大学
  • 2篇青岛海洋地质...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天津地热勘查...
  • 2篇国土资源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48篇胡云壮
  • 21篇杨吉龙
  • 16篇胥勤勉
  • 12篇王福
  • 9篇田立柱
  • 8篇肖国强
  • 6篇施佩歆
  • 6篇杜东
  • 5篇李建芬
  • 5篇王宏
  • 5篇袁桂邦
  • 5篇商志文
  • 5篇李勇
  • 5篇陈永胜
  • 5篇秦雅飞
  • 4篇王强
  • 4篇杜东
  • 4篇方成
  • 3篇刘宏伟
  • 3篇周新郢

传媒

  • 7篇地质调查与研...
  • 6篇中国地质
  • 5篇华北地质
  • 3篇地质学报
  • 3篇地质通报
  • 2篇水文地质工程...
  • 2篇岩土力学
  • 2篇古地理学报
  • 1篇地球学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理科学
  • 1篇人民黄河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节水灌溉
  • 1篇安全与环境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脆弱指数法的曹妃甸海岸带脆弱性评价被引量:8
2013年
了解海岸带脆弱程度对于海岸带可持续开发和防灾避灾是至关重要的。基于脆弱指数法选取风暴潮灾害风险等6项因子构建指标体系对曹妃甸地区海岸带脆弱程度进行评价,采用2种赋权重方法对比讨论结果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海岸带脆弱程度由近岸至内陆呈逐渐降低趋势,高脆弱和较高脆弱区主要分布在涧河至滦南第三盐场近岸、高尚堡盐场至大清河盐场近岸;风暴潮灾害风险和地面沉降速率是影响曹妃甸海岸带脆弱性高低的2个主要指标。
刘宏伟孙晓明文冬光方成胡云壮马震
关键词:脆弱性海岸带
秦皇岛洋-戴河冲洪积平原海水入侵过程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研究
秦皇岛枣园水源地坐落在洋河-戴河滨海冲洪积平原上,主要以开采基岩裂隙水为主。近年来,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造成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引发了严重的海水入侵。本文以该水源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海水入侵动态监测、大量的水文地质调查和水化学...
杨吉龙胡云壮杜东秦雅飞陈彭
关键词:海水入侵稳定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
基于PSInSAR技术的山东半岛蓝黄交迭区地面沉降发育特征与影响因素识别被引量:7
2018年
研究区位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交迭地带,区位优势明显。地面沉降灾害的发生对该区规划建设和港口防潮堤高程构成了威胁,因此,全面了解该区地面沉降的发育特征,尤其是掌握地面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极其重要。前人在不同时段内应用GPS和水准测量方法对该区局部地段地面沉降开展了相应研究,但未对全区地面沉降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尚不能有效支撑区域规划建设及地面沉降防控管理。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基于PSInSAR遥感技术分析了该区地面沉降速率及其变化状况,并与水准测量成果进行了对比。认为多年来该区地面沉降现象明显,超过75%的区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在寿光—广饶交界处、寿光—滨海开发区北部、寿光城区西北部和昌邑—滨海开发区北部等存在多个显著片区,且多年变化总体呈现加重趋势;区内存在16个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速率达到29~168 mm/a,沉降速率超过40 mm/a的占比达到62%以上,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部和西北部;该区地面沉降受区域构造、地层结构、地下水开采和地面荷载等因素影响,其中地下水开采是区域地面沉降发生的主致因素,地面荷载加强了局部地段的不均匀沉降程度,区域构造和地层结构为地面沉降发育和加剧提供了地质背景条件。
刘宏伟杜东许静波马震赵青松裴艳东胡云壮苗晋杰白耀楠张竞
关键词:地面沉降PSINSAR影响因素
基于水化学与地球物理法的莱州湾南岸海(咸)水入侵勘查
依据109组水化学数据和31条地球物理探测剖面资料,结合钻孔地层岩性、电测井曲线等资料,对莱州湾南岸海(咸)水入侵界线进行了勘查,结果表明:水化学与地球物理结合的勘查方法对海(咸)水入侵探测效果良好;目前,海(咸)水入侵...
刘宏伟马震陈社明郭旭苏永军杜东胡云壮
关键词:海水入侵水化学地球物理法
文献传递
天津滨海地区深部黏土层弹塑性变形特征与地面沉降关系研究被引量:11
2018年
利用在滨海新区施工的2眼全取芯钻孔(G2和G3),通过原状土样工程特性指标测试、固结压力试验、0-P_0反复加、卸荷试验及地面沉降分层标监测数据分析等,系统阐述了滨海地区深部黏性土层弹塑性变形特征与地面沉降的关系。结果表明:天津滨海地区100 m以浅主要为欠固结土层;100~400 m土层处于超固结和微超固结状态,主要是由过去地下水超量开采造成的;400 m以下土层以正常固结为主。G2和G3孔不同层位黏性土层在反复加、卸荷试验过程中表现出塑性变形量逐渐减小,而弹性变形量几乎不变,与反复加、卸荷次数无关,表明黏性土层在水位反复升降条件下,逐渐变为以弹性变形为主。黏性土层这种特性显示,在地下水位反复升降多次后,黏性土层将会逐渐变成弹性体,在水位恢复时,将产生同步回弹,对防治地面沉降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弹塑性变形与黏性土层深度、天然含水率和黏粒含量的相关性发现:弹性变形量与黏性土层深度、天然含水率及黏粒含量呈正相关性;塑性变形量与深度相关性不明显,与天然含水率和黏粒含量呈负相关性。
杨吉龙袁海帆胡云壮胥勤勉施佩歆陈永胜
关键词:弹塑性变形地面沉降
渤海湾西岸钻孔记录的沉积演化过程和沉积物风化强度、物源重建被引量:8
2018年
渤海湾沉积记录研究对于认识华北平原形成过程及晚新生代以来东亚季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渤海湾G4孔~5.2 Ma以来的沉积物开展了粒度、色度及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CIA、Al/Si、Al/Na、Al/K、Ba/Sr及(La/Sm)N、(La/Yb)N元素地球化学指标揭示钻孔底部5.2 Ma至1.6 Ma沉积物的化学风化程度由中等风化向弱风化转变,反映晚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冷和东亚冬季风对华北平原产生同步影响. 1.60 Ma以来G4孔沉积物出现(La/Sm)N、(La/Yb)N明显增大, CIA、Al/Si、Al/Na、Al/K、Ba/Sr变化趋势与同期深海氧同位素、黄土CIA及87Sr/86Sr缓慢降低特征不相符的情况,指示发生了一次物源变化,可能与黄河进入华北平原有关.渤海湾钻孔剖面显示自1.60 Ma开始至0.78 Ma,黄骅坳陷被快速填平补齐,可能揭示黄河带来的大量物质对华北平原形成贡献巨大.
杨吉龙胥勤勉胡云壮袁海帆王福田立柱肖国桥
关键词:上新世风化过程地球化学
津冀沿海“空陆海”综合地质调查与观测体系建设被引量:3
2021年
根据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地质安全和国土空间规划的需求,本文基于在津冀沿海地区的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项目,建立了一套适合海岸带综合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的技术方法体系。该技术方法体系集空基遥感和无人机监测、陆基定点监测、滩浅海两栖船和无人艇平台移动监测、海洋水动力单指标和综合观测站、实验测试及数值模型研究等技术于一体。依托该技术,在津冀沿海建立了"空陆海"综合地质调查监测体系,可开展海岸带地层结构、活动断裂、地下水、地面沉降、海洋水动力、侵蚀淤积等调查监测和资源环境综合地质调查评价工作,为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地质安全等提供科学数据。综合调查和观测体系体现了当前调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可在全国各地海岸带调查工作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李勇文明征杨朋田立柱田立柱王福
关键词:海岸带地质调查海洋观测
3.45Ma以来滦河冲积扇中部唐山TD1孔记录的区域构造和气候演化被引量:19
2014年
对位于渤海湾西北岸晚更新世早期滦河冲积扇中部的TD1孔进行了磁性地层学、14C测年、沉积旋回、测井沉积学、孢粉地层学和介形类研究,结果表明:(1)220m深的钻孔地层记录了古地磁学布容(Brunhes)、松山(Matuyama)和高斯(Gauss)极性时,钻孔底部层位年龄接近3.45 Ma。(2)钻孔揭示了滦河冲积扇中部地层结构,最厚的湖相沉积地层出现在上新世,第四纪以来主要由辫状河流体系分支河道相与相关沉积构成。(3)测井相与岩心沉积相分析结合显示,约3.45Ma以来出现6个大沉积旋回,与冲积扇顶端钻孔所见沉积旋回在深度上基本可以对比,其中3.2、3.0、2.0和0.78Ma的沉积旋回分别覆于全孔4期浅水湖泊—湖沼沉积物之上;末次盛冰期与渤海湾西岸钻孔一样出现浊黄橙色沉积,显示低水位域的沉积特征。(4)尽管古季风可以导致降水增多并出现湖沼沉积,但是该钻孔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在6 ka BP层位,中全新世大暖期气候对该地水热状况影响最大。
胡云壮张金起白耀楠夏雨波王强
关键词:磁性地层沉积旋回测井相气候演化更新世
天津滨海地区G2孔磁性地层年代及其构造指示被引量:22
2014年
建立可靠的地层年代标尺对于研究滨海地区晚新生代沉积物记录的沉积环境变化、新构造运动及古气候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位于天津滨海地区迄今所获得的最长的全取心钻孔G2(深1226m)进行了详细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孔年代地层划分及其区域构造意义。结果表明,G2孔的底界年龄约为8.5Ma。其中,1226-658m为晚中新世,属馆陶组上部,658-303m属上新世明化镇组,303m以上属第四纪马棚口组、佟楼组、塘沽组和天津组,全新统天津组底界深度为19.4m。G2孔包含2个沉积速率较高(大于200m/Ma)的时期,分别为8.5-6.43Ma和3.58-3.03Ma。这2个时期与晚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的扩展隆升在时间上有很好的可比性,指示高原隆升可能对华北地区的沉积和构造演化有重要影响。
肖国强杨吉龙赵长荣王强胥勤勉胡云壮秦雅飞李静肖国桥
关键词:磁性地层沉积速率新构造运动
3Ma以来华北地区植被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被引量:6
2020年
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旋回的形成过程,及其陆生植被系统的响应及演化过程是研究地质时期全球变化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华北地区北部LN1钻孔的121个高质量孢粉数据重建了过去3 Ma以来的区域植被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区域植被经历了4个主要发展过程,约3~2 Ma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主要为以松、桦、栎、胡桃、榆等组成的落叶阔叶林;约2 Ma,区域植被急剧变化,主要表现为针叶林扩张,阔叶林比例的减少,在2~1.2 Ma转变为以松、云杉、桦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在中更新世全球气候转型期,区域植被再次发生迅速改变,在约1.2~0.7 Ma转变为稀树的灌丛草原,0.7 Ma以后区域气候进一步干旱化,在最近0.7 Ma内区域环境转变为典型草原为主的植被景观。区域的植被变化反映了华北平原区近3 Ma以来整体上呈现出干旱化与寒冷化的趋势,其中2.0 Ma,1.2 Ma,0.7 Ma气候事件最为突出。上述结果反映了华北地区植被的演变过程及季风降水的逐渐减少与北极冰盖在近3 Ma以来的迅速扩张期同步对应。
胡云壮杨吉龙李影周新郢刘宏伟商志文
关键词:第四纪古地磁年代植被演化气候变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