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玲
- 作品数:4 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被引量:20
- 2013年
- 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典型流域选取林地、耕地、果园、撂荒地和草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林地、耕地和撂荒地的土壤含水量显著大于果园和草地。耕地和果园的饱和持水量显著大于草地。各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水分物理因子基本具有一致性,其变异系数均属于中等变异。水平方向上各个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较为均一,土壤饱和导水率和土壤含水量平均为0.84mm/min和19.18%,土壤容重平均为1.34g/cm3,但毛管孔隙度均在10%以下,表层土壤通气透水性能较差。近年来虽大面积新修梯田、发展经济林,表土水分物理性质得到改良,但从整体性能上来看,还是较差,今后需进一步改善土壤环境。
- 易扬信忠保覃云斌肖玉玲赵瑞
-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分物理性质饱和导水率
- 广西桂林漓江河岸带植被配置类型与退化机制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河岸带植被结构与组成等配置状况直接影响其稳定河岸、净化水质、生物多样性、生物栖息地以及旅游景观等重要功能。查明漓江河岸带主要植被配置类型及其各自退化表现、原因与恢复途径,是开展河岸带退化植被恢复的基础与前提。该研究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与测量,对漓江桂林-阳朔河段51个河岸带断面的地形、土壤、植被等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了河岸带植被退化的主要表现、主导干扰因素,并通过流域与河岸带尺度综合的角度,提出了漓江河岸带植被恢复的思路。从岸坡地形与植被组合出发,按照自然、近自然、人工等干扰程度,广西漓江河岸带可划分为江心洲宽滩地疏林灌草自然型、丘陵陡坡林灌草自然型、平原农田缓坡灌草近自然型、平原滩地林草近自然型、聚落阶地疏灌林草人工-自然混合型、城镇岸坡林草人工型等6种典型植被配置模式。漓江河岸带植被退化主要表现为多样性差、景观破碎、生态功能弱,而城镇、交通、旅游等不合理开发建设是主导性的干扰因素。从生态稳定和景观美观的角度,提出了漓江河岸带植被恢复与优化的思路,以期为广西漓江河岸带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 信忠保肖玉玲王冬梅李扬任远李青山
- 关键词:河岸带植被配置生态退化植被恢复
- 生态植被建设对黄土高原农林复合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3年
- 自1999年以来,黄土高原大规模地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环境呈显著恢复态势。采用2002年和2008年两期Spot5遥感影像,评估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黄土高原典型农林复合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驱动下,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剧烈,总变化率高达36.77%,主要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耕地、果园、幼林地、林地等。28.95%的耕地转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其中48.83%转为果园,44.69%转为幼林地。景观格局变化呈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山腰缓坡区以转化为果园为主,中、高海拔多转化为幼林地。退耕后流域生态景观得以优化,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 易扬信忠保覃云斌肖玉玲
- 关键词:生态恢复黄土高原土地利用
- 生态植被建设对黄土高原农林复合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
- 999年以来,黄土高原大规模地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环境呈显著恢复态势.采用2002年和2008年两期Spot5遥感影像,评估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黄土高原典型农林复合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退耕...
- 易扬信忠保覃云斌肖玉玲
- 关键词:森林生态学土地利用植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