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波

作品数:20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艺术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文化
  • 3篇首都经济
  • 3篇首都经济圈
  • 3篇旅游
  • 3篇旅游一体化
  • 3篇经济圈
  • 2篇演艺
  • 2篇曲艺
  • 2篇文化导向
  • 2篇节日
  • 2篇江湖
  • 2篇表演
  • 1篇大众
  • 1篇大众文化
  • 1篇大众文化时代
  • 1篇当代传承
  • 1篇导向型
  • 1篇狄仁杰
  • 1篇电影
  • 1篇形式化

机构

  • 18篇中国传媒大学
  • 1篇江苏警官学院

作者

  • 18篇耿波
  • 1篇孙勇才

传媒

  • 3篇曲艺
  • 1篇电影艺术
  • 1篇高校图书馆工...
  • 1篇北方工业大学...
  • 1篇理论视野
  • 1篇江苏行政学院...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现代传播(中...
  • 1篇枣庄学院学报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深圳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美学研究
  • 1篇2012京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湖儿女》:情义之辨与奇迹叙事被引量:1
2018年
在《江湖儿女》之前,贾樟柯对现代化进程中人的情感已是不再信任。在《江湖儿女》中,他进一步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不信任:江湖中男人的情感只是为利,而女人则取江湖之义。在《江湖儿女》中,"奇迹"叙事一直存在,延续了《三峡好人》的传统。
孙勇才耿波
“世界性命运”视角下的民间艺术与农民画
2019年
海德格尔在他的文章中揭示了作为'世界性命运'领悟者角色的农民,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指出了'真理'自行设入其中的艺术作品,而中国的民间艺术与此高度符合。作为主流意识形态与精英文化'辅导'产生的农民画,一方面以民间艺术为基础,另一方面在构图形式等方面突出了'农民画'的独特性。'农民画'中蕴含的'世界性命运'可使其成为'另类民族志',向我们展示农民领悟却说不出的'命运'感。
耿波
关键词:民间艺术农民画民族志
首都经济圈旅游一体化的需求与文化导向研究
<正>一、'首都经济圈'的文化传统与'旅游一体化'的文化导向'首都经济圈旅游一体化'是北京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向,这来自于北京在区域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在华北区域社会中,北京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具有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区域...
耿波
关键词:旅游业首都经济圈文化传统
文献传递
“小城故事”的演叙、媒介杂糅与魔幻叙事被引量:1
2021年
文学、艺术的创作应与社会史密切相关。书写城镇故事的叙事称之为"小城叙事"。在传统的"小城叙事"中,通过语言讲述乡土伦理的"演叙"占据主流。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小城叙事"中,"演叙"与工业化冲击下所产生的作品中的"消息"杂糅,而且随着城镇化日益锲入工业化,小城叙事的"消息"性质日益凸显。20世纪90年代末与新世纪之交,当代中国城镇的消费化、媒介化与虚拟化日益严重,仪式性的"演叙"传统变得面目全非,呈现魔幻化的叙事凸显。贾樟柯的系列作品是对当代中国城镇变化历程的清晰展示,在他的《三峡好人》中开始出现了人们直面城镇废墟化的存在主义勇气。
耿波
关键词:《三峡好人》
“毛姆式人物”、情欲观看与毛姆的情欲写作
2020年
毛姆作品中存在着数量众多且形象鲜明的"毛姆式人物"。"毛姆式人物"乐于观察人性却从不介入故事情节的发展,几乎对故事发展没有影响。"毛姆式人物"在毛姆作品中的角色作用有三:链接作品中其他人物、作为接近事件的人和参与事件者。"毛姆式人物"对"人性"的观察和对"情色"的观看是重合的,后者是前者的前提。"毛姆式人物"是毛姆本人作为同性恋者却压抑本人的情欲,从而形成了以"观看"替代"参与"的性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造成了他作品中的"毛姆式人物"的只观看、不介入。
耿波李佳倩
关键词:毛姆情欲同性恋
从非遗到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节日研究的范式转换被引量:5
2018年
1949年以来,节日研究大部分在断代史研究领域。20世纪70年代末的"十大集成"是对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的详细展现,本身就孕育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在其中。"十大集成"在进行过程中,节日研究逐渐成为社会公共话题,并且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越来越深的影响。但在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发布后,节日研究就处在了"非遗观念"和《意见》的双重约束下,之后中国传统节日研究何去何从,这成为一个问题。
耿波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见》
曲艺直播是“生活中曲艺”的呈现与展开
2020年
一、直播是全面展开的媒体形式。从演出形式而言,近代以来,曲艺演出的载体有几次变化:民国时期的演出形式以"撂地"为主,就是曲艺表演者拿汉白玉石粉在街头边撒边念叨,以此"黏人",然后展开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曲艺演出慢慢走上了"舞台",这些舞台包括剧场、体育场、广场和一切有仪式性的场合,与曲艺演出舞台化同时进行的是广播、电视也成为曲艺的传播媒介;在20世纪90年代,不少曲艺演员有感于曲艺上了“台”却远离了观众,所以恢复了小剧场。截至现在,全国的演艺市场应是舞台、广播、电视、网络与小剧场并行,而在这其中,效果最好的,还是小剧场。
耿波
关键词:曲艺表演舞台化曲艺演员仪式性演艺市场
“创世电影”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像表达被引量:1
2019年
'创世电影'指的是以其逼真的'电脑合成技术'营造了环境,同时以浩繁的故事情节、人物和情节,将观众裹挟进去的电影形式。'创世电影'的核心特点是挑战人文主义。在中国电影中,中国的'江湖文化'电影具有'创世电影'的特征。徐克的'狄仁杰系列电影'是真正意义上的'创始电影',具有开启先河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因其注重家文化,开出'创世影像'的可能难度很大,但并不是没有,徐浩峰的电影就具有这样的特征。
耿波
关键词:江湖文化
被动中的主动:传统习俗与节日中的形式化被引量:2
2022年
传统习俗与节日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使人形成被动的生活状态,但人们却乐在其中,这种状态可称为“被动中的主动”。尼采、海德格尔与伽达默尔对“被动中的主动”的探讨,形成了西方思想史上这一问题的理论脉络。传统习俗与节日中充满主动与被动的“冲突”,这种“冲突”使“作品”被人看见,从而具有了“形式”意味。在形式的意义上,“作为节日的艺术”与“作为艺术的节日”是同构的,“艺术”因其“形式”为人所目睹,形式应是传统习俗与节日作为艺术同构的最终见证。
耿波
成人仪式在新时代的表达
耿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