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翟艳苓

作品数:49 被引量:116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血浆
  • 13篇凝血
  • 11篇血液
  • 9篇血管
  • 8篇血液透析
  • 8篇凝血酶
  • 8篇纤溶
  • 7篇心病
  • 7篇抑制物
  • 7篇细胞
  • 7篇冠心病
  • 7篇病患
  • 6篇老年
  • 6篇绞痛
  • 6篇冠心病患者
  • 5篇心绞痛
  • 5篇心血管
  • 5篇肾衰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机构

  • 49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市卫生局
  • 1篇泰安市中心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市大兴区...

作者

  • 49篇翟艳苓
  • 20篇刘复强
  • 10篇黄雯
  • 9篇秦明照
  • 8篇路亚枫
  • 7篇计嘉军
  • 6篇刘宁
  • 5篇胡大一
  • 4篇刘壮
  • 4篇王世华
  • 4篇王瑾
  • 4篇钱筠
  • 4篇姜立萍
  • 4篇吴轶苹
  • 3篇付研
  • 3篇赵相印
  • 3篇丁宁
  • 3篇陈莹
  • 3篇常志文
  • 3篇杨敏

传媒

  • 4篇临床荟萃
  • 3篇微循环学杂志
  • 3篇中华老年医学...
  • 3篇中国血液净化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医刊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第10届全国...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伤残医学杂志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8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1
  • 5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4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维持性血液透析对患者内皮功能及凝血纤溶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凝血纤溶系统变化及血液透析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76例MHD患者透析前后凝血酶调节蛋白(TM)、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及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MHD患者透析前TM、PAI-1、TAT和PA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为(13.2±4.0)μg/Lvs(3.9±1.4)μg/L,(67.8±31.5)μg/Lvs(37.0±5.9)μg/L,(15.8±6.2)μg/Lvs(5.0±2.7)μg/L,(145.2±90.3)μg/Lvs(62.7±13.8)μg/L(P<0.001);一次透析后MHD患者PAI-1水平较透前明显下降,(67.8±31.5)μg/Lvs(38.5±25.2)μg/L,TAT、PAP水平较透前明显升高,(15.8±6.2)μg/Lvs(28.9±15.1)μg/L,(145.2±90.3)μg/Lvs(185.2±110.0)μg/L(均P<0.001);TM、PAI-1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年限成正相关(r分别为0.464、0.435,均P<0.001)。结论MHD患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血液透析过程中凝血、纤溶系统均被激活。体外血液净化过程对MHD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凝血纤溶存在不利影响。
郑洁黄雯翟艳苓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内皮血液凝固因子
大鼠抑郁障碍参与启动心血管组织NF-κB表达增强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强迫游泳抑郁模型大鼠抑郁障碍与炎性标记物的相关性。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应用21 d强迫游泳实验建立大鼠抑郁模型,模型组大鼠包括SS组(应激+0.9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和SI组(应激+丙米嗪腹腔注射)。应用透射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外周血炎性标记物hsCRP、MCP-1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血管组织NF-κB P65、MCP-1表达。结果应激后外周血hsCRP和MCP-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组织中MCP-1为35.6±7.5,NF-κB P65为31.2±6.5,表达显著增强(P<0.05),药物干预组外周血MCP-1显著回降(P<0.05),血管组织炎性标志物表达减少。结论抑郁障碍通过NF-κB表达增强进而启动炎性反应。
陈莹常志文杨琳翟艳苓张勇林文娟
关键词:NF-ΚBP65MCP-1实验动物模型
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过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 (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浆中组织因子 (tissuefactor,TF)及其调节物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issuefactorpathwayinhibitor,TFPI)活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发色底物法检测了 4 3名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浆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活性 ,其中 2 0例为未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 (end -stagerenaldisease ,ESRD)患者 (肾衰竭组 ) ,2 3例为慢性MHD患者在一次透析开始前 (透析前组 )和透析结束时 (透析后组 )的血浆TF、TFPI活性指标。同时观察透析过程中肝素对血浆TF、TFPI活性的影响。并对 2 3名健康自愿者 (正常对照组 )进行了血浆TF、TFPI活性的测定。结果 ①TF活性在肾衰竭组和透析前组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分别为 [(1.1790± 0 .2 937)nmvs (0 .30 5 5±0 .190 1)nm ;(0 .884 8± 0 .5 4 6 1)nmvs (0 .30 5 5± 0 .190 1)nm ,(P均 <0 .0 1) ];肾衰竭组高于透析前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②TFPI活性在透析前组和肾衰竭组均较对照组轻度升高 ,且肾衰竭组TFPI活性低于透析前组 ,但P均 >0 .0 5 ,无统计学意义 ;③一次透析过程中 ,透析后组TFPI活性明显高于透析前组[(2 .110 5± 1.36 37)u/mlvs (1.3347± 0 .84 19)u/ml,(P <0 .0 5 )
黄雯徐丽平翟艳苓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血液透析
糖耐量减低患者是否需要早期干预 内皮相关因子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患者是否具有与糖尿病患者相似的内皮相关因子异常,了解内皮相关因子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方法:①选择2002-06/2003-05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89例。设糖耐量减低者38例为糖耐量减低组,男21例,女17例。设明确除外冠心病的患者20例为单纯糖尿病组,男10例,女10例。设确诊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31例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男19例,女12例。选择同期本院进行健康体检健康者20人为对照组,男10人,女10人。均对检测项目均知情同意。②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凝血酶调节蛋白、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水平。③计量资料差异性测定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q检验(方差齐时)及扩展了的t检验(方差不齐时)。数据间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检验。 结果:患者89例及健康者2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糖耐量减低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凝血酶调节蛋白水平:糖耐量减低组、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对照组相近(P>0.05)。③纤溶酶原激活物抑 制物1水平:糖耐量减低组、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糖耐量减低组高于单纯糖尿病组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P<0.01)。④相关性:糖耐量减低组患者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与C肽呈显著正相关(r=0.442,P<0.05);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与饮酒史无明显相关性(r=0.469,P=0.07),与总胆固醇、病程呈显著正相关(r=0.659,0.766,P<0.01)。而糖尿病患者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与病程呈显著正相关(r=0.316,P<0.05);Ln(凝血酶调节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显著正相关(r=0.292,P=0.046);纤�
宋艾秦明照翟艳苓
关键词:葡糖耐量试验心血管疾病VWF凝血酶调节蛋白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组织因子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与组织因子(TF)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老年AECOPD患者49例(AEc0PD组)和同龄健康志愿者30例(对照组),AECOPD组依据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分为PCT增高组(PCT≥0.5μg.L,19例)和PCT正常组(PCT〈0.5μg/L,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TT和血清MCP-1。结果AECOPD组血浆TF、血清MCP-1水平分别为(203.6±92.9)、(152.8±99.9)n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6.9±24.3)、(87.5±41.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血浆TF与血清MCP-1呈正相关(r=0.673,P=0.029)。PCT增高组血浆TF及血清McP.1水平分别为(215.3±71.2)、(181.1±61.6)ng/L,显著高于PCT正常组的(192.4±79.7)、(137.3±74.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ECOPD患者存在激活的高凝状态,PCT增高者更严重。老年AECOPD患者血浆TF与血清MCP-1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监测血浆TF与血清MCP-1水平对老年AECOPD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及心、肺、脑等血栓性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王勇丁宁翟艳苓刘复强郑毅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凝血致活酶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类
红细胞聚集增高对心绞痛患者发病的影响被引量:2
1999年
近年来,关于冠心病血液流变学的研究报道很多,但有关冠心病患者红细胞聚集程度有否改变,报道甚少。本文测定了44例初发型心绞痛患者,40例其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40例正常人的红细胞聚集、红细胞变形、全血粘度,并进行综合分析,以探讨红细胞聚集改变在心绞痛发病中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分组 依据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经冠脉造影或心肌核素扫描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84例。其中初发型心绞痛组(简称初发组)44例,男女各22例,年龄40~61(平均52.5)岁。其他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简称不稳定组)包括劳动加重型21例,自发型19例,共40例,男女各20例。
翟艳苓刘复强秦明照付研王瑾潘素芳
关键词:心绞痛红细胞聚集血液流变学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MCP-1、TF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1,MCP-1)与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王勇丁宁郑毅翟艳苓刘复强
血浆TAT、PAI-1增高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并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及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发生机制复杂且与诸多因素有关,特别是与血管、凝血系统的关系密切。本文旨在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
翟艳苓刘复强付汉青计嘉军陈烨刘壮王世华
关键词:高血压微血管并发症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纤溶酶原激活物
文献传递
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测定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意义。方法:测定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急性心肌梗塞、24例脑梗塞患者的血浆纤维结合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溶酶原及血浆粘度,并与40例健康成年人进行比较。结果:提示3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均有血液粘度增高的特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纤维结合蛋白代偿性增高,对防止进一步发生重要脏器的微栓塞起重要作用。结论:动态监测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可作为判断心脑血管疾病病情演变的参考指标。
翟艳苓刘复强秦明照付研王瑾宣叶菁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纤维结合蛋白
脐血和不同年龄组成人红细胞聚集、变形能力的分析被引量:2
1999年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pecialties of erythrocyte aggregation and deformation in newborns, the effect of age increase on erythrocyte rheology of health adult. Methods: The level of erythrocyte aggregation(Optical density assay) and deformation(Laser diffraction assay) were measured in 20 cases of cord blood, 115 cases of different age healthy adult. Results: The erythrocyte aggregation in cord blood group( 7.76 ± 0.80 ) were higher( P < 0.05 ) than those in middle age and youth control( 6.85 ± 0.82 , 6.77 ± 0.81 ). Erythrocyte aggregation and deformation in between other groups can be compared no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Newborns have good ability of erythrocyte aggregation and deformation; The age increase has no marked influence on erythrocyte aggregation and deformation of health adults. The study is conducive to distinguish abnormal and pathologic erythrocyte rheology in clinic.
翟艳苓刘小超刘复强邓移风赵莲张秀荣
关键词:脐血红细胞聚集红细胞变形年龄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