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浑金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真核
  • 3篇真核细胞
  • 3篇真核细胞表达
  • 3篇真核细胞表达...
  • 3篇质粒
  • 3篇体外
  • 3篇体外实验
  • 3篇突变
  • 3篇细胞
  • 3篇细胞表达
  • 3篇基因
  • 3篇基因突变
  • 3篇核细胞
  • 3篇表达质粒
  • 2篇综合征
  • 2篇基因重组
  • 2篇WAARDE...
  • 2篇MITF
  • 2篇表达及意义
  • 1篇蛋白

机构

  • 5篇中南大学
  • 4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罗浑金
  • 5篇李家大
  • 4篇冯永
  • 4篇陈红胜
  • 4篇张华
  • 3篇冯娟
  • 2篇梅凌云
  • 2篇贺楚峰
  • 1篇张树菊
  • 1篇靳倩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生命科学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中华耳科学杂...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Waardenburg综合征致病基因SOX10重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的构建、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通过构建基因SOX10及其突变体表达质粒初步研究其外源性表达和定位表达,为研究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syndrome,WS)发病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双酶切pECE-SOX10和pCMV—Flag后连接构建SOX10基因重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CMV-SOX10-Flag,以其为模板分别构建SOX10基因新发突变G37fs、G38fs和E248fs表达质粒,DNA测序鉴定。SOX10、G37fs、G38fs和E248fs表达质粒分别瞬时转染NIH3T3细胞,Western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分别检测和观察野生和突变SOX10蛋白在NIH3T3细胞中的外源性表达和定位表达。结果SOX10及其突变体G37fs、G38fs和E248fs表达质粒经DNA测序鉴定序列正确,三者在NIH3T3细胞中正确表达,E248fs与SOX10仅在细胞核中分布,G37fs和G38fs在细胞质与细胞核中均有分布。结论成功构建了SOX10基因及其突变体真核细胞表达质粒,突变对SOX10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产生影响,为在体外实验进一步研究中国人SOX10基因突变致WS发病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张华冯娟陈红胜李家大罗浑金冯永
关键词:基因突变体外实验
O-GlcNAc修饰调节生物节律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5年
生物体的睡眠/觉醒、进食等行为以及各种生理、生化、代谢过程都遵循着大约24 h的周期性变化,称为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s)。昼夜节律与能量代谢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位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i,SCN)的中枢生物钟与外周组织细胞中的生物钟共同组成了哺乳动物的昼夜节律系统。以CLOCK/BMAL1异二聚体为核心的转录/翻译负反馈环保障了节律系统的正常运行。各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参与了昼夜节律的调控。综述了氧连β-N-乙酰葡糖胺修饰(O-Glc NAcylation)在调节昼夜节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O-Glc NAc修饰可以增强一些生物钟蛋白的稳定性及转录活性,也可以影响其他一些生物钟蛋白的磷酸化及细胞定位。抑制生物钟蛋白的O-Glc NAc修饰导致细胞节律衰弱和多种节律基因表达下调。研究表明,O-Glc NAc作为机体能量代谢的感受器参与了多条细胞代谢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O-Glc NAc修饰为能量代谢影响昼夜节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麻砚涛罗浑金靳倩张树菊李家大
关键词:昼夜节律O-GLCNACYLATION营养代谢
MITF基因重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的构建、表达及意义
2014年
目的通过构建基因MITF及其突变体表达质粒初步研究其外源性表达和定位表达,为研究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 syndrome,WS)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和基础。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双酶切pCMV-MITF和pCMV-Flag后连接构建MITF基因重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CMV-MITF-Flag,以其为模板分别构建MITF基因新发突变R217I和T192fs表达质粒pCMV-R217I-Flag和pCMV-T192fs-Flag,DNA测序鉴定。MITF、R217I和T192fs表达质粒分别瞬时转染NIH3T3细胞或黑色素瘤UACC903细胞,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分别检测和观察野生MITF蛋白和突变R217I、T192fs蛋白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MITF及其突变体R217I和T192fs表达质粒经DNA测序鉴定序列正确,三者在黑色素瘤UACC903细胞中正确表达,MITF和R217I仅在细胞核中分布,而T192fs仅在细胞质分布。结论成功构建了MITF基因及其突变体真核细胞表达质粒,突变对MITF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产生影响,为在体外实验进一步研究国人MITF基因突变致WS发病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张华冯娟李家大罗浑金陈红胜梅凌云贺楚峰冯永
关键词:MITF基因突变分子克隆技术体外实验
PAX3基因重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的构建、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通过构建PAX3基因及其突变体表达质粒初步研究其外源性表达和定位表达,为研究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 syndrome,WS)发病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双酶切pECEPAX3和pcDNA3.0-HA后连接构建PAX3基因重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cDNA3.0-PAX3-HA,以其为模板分别构建PAX3基因新发突变H80D和H186fs表达质粒pcDNA3.0-H80D-HA和pcDNA3.0-H186fs-HA,DNA测序鉴定。将PAX3、H80D和H186fs表达质粒分别瞬时转染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和观察野生PAX3蛋白和突变H80D、H186fs蛋白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PAX3及其突变体H80D和H186fs表达质粒经DNA测序鉴定序列正确,三者在NIH3T3细胞中正确表达,H80D与PAX3仅在细胞核中分布,H186fs在细胞质与细胞核中均有分布。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AX3基因及其突变体真核细胞表达质粒,突变对PAX3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产生影响,为在体外实验进一步研究国人PAX3基因突变致WS发病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张华李家大罗浑金陈红胜梅凌云贺楚峰冯永
关键词:PAX3基因突变体外实验
Waardenburg综合征致病蛋白MITF核定位信号的鉴定及其功能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对MITF蛋白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s,NLS)进行鉴定并探讨其功能异常在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 syndrome,W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技术设计突变引物,以野生型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cMv_MITF_Flag(MITF)为模板构建突变型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CMV-MITFANLS-Flag(MITFANLS),并将二者瞬时单转或共转染UACC903细胞进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观察其对靶基因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转录活性的影响。将MITFNLS核苷酸序列5f_GAAcGAAGAAGAAGATTT'3’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EGFP-N1上,构建重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EGFP-N1-MITF-NLS(’pEGFP-N1-NLS)。将MITF、MITF/kNLS、pEGFP-N1和pEGFP-N1-NLS分别瞬时转染NIH3T3细胞后,利用免疫荧光检测对其亚细胞定位进行观察。结果成功构建了MITF/kNLS和pEGFP-N1-NLS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前者缺失MITF的NLS核心序列213ERRRRF218,后者则偶联了MITFNLS。与野生型MITF相比,MITF△NLS完全失去了激活TYR启动子作用,并且不影响野生型MITF的正常功能。与野生型MITF仅在细胞核分布相比,MITF△NLS仅在细胞质分布。pEGFP—N1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均有分布,而pEGFP—N1-NLS主要在细胞核分布。结论验证并明确了213ERRRRF218在MITF蛋白中的NLS核心序列,缺失NLS的MITF突变蛋白出现异常亚细胞定位而失去调控靶基因TYR转录活性功能可导致WS临床表型。
张华冯娟陈红胜李家大罗浑金冯永
关键词:WAARDENBURG综合征核定位信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