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成基

作品数:231 被引量:942H指数:17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7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1篇医药卫生
  • 17篇生物学
  • 10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27篇细胞
  • 63篇骨髓
  • 60篇造血
  • 44篇基质
  • 44篇基质细胞
  • 42篇小鼠
  • 42篇复合伤
  • 37篇干细胞
  • 34篇骨髓基质
  • 32篇骨髓基质细胞
  • 29篇基因
  • 28篇放烧复合伤
  • 23篇血功能
  • 23篇造血功能
  • 20篇间充质干细胞
  • 20篇充质干细胞
  • 19篇电离辐射
  • 19篇烧伤
  • 14篇骨髓间充质
  • 13篇教学

机构

  • 202篇第三军医大学
  • 39篇第三军医大学...
  • 19篇第三军医大学...
  • 18篇第二军医大学
  • 1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0篇第三军医大学...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南京大学
  • 5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江苏省肿瘤医...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解放军第15...
  • 2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长治医学院
  • 1篇成都医学院
  • 1篇成都军区昆明...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231篇罗成基
  • 84篇郭朝华
  • 65篇程天民
  • 54篇粟永萍
  • 53篇邹仲敏
  • 35篇周燕虹
  • 33篇冉新泽
  • 25篇陈幸华
  • 24篇王劲
  • 22篇孔佩艳
  • 19篇张勇
  • 18篇徐辉
  • 15篇施炎
  • 15篇李蓉
  • 15篇周进明
  • 13篇许祥裕
  • 12篇杨龙
  • 11篇蔡建明
  • 11篇史春梦
  • 10篇杨如俊

传媒

  • 38篇第三军医大学...
  • 32篇中华放射医学...
  • 15篇重庆医学
  • 11篇辐射研究与辐...
  • 9篇解放军医学杂...
  • 8篇疾病控制杂志
  • 8篇中国实验血液...
  • 8篇中国临床康复
  • 7篇西北医学教育
  • 5篇中国辐射卫生
  • 5篇免疫学杂志
  • 4篇国外医学(放...
  • 4篇中华疾病控制...
  • 4篇第10届全国...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海洋药物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营养学报
  • 2篇国外医学(输...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9篇2008
  • 8篇2007
  • 17篇2006
  • 15篇2005
  • 21篇2004
  • 22篇2003
  • 21篇2002
  • 19篇2001
  • 20篇2000
  • 24篇1999
  • 10篇1998
  • 8篇1997
  • 10篇1996
  • 5篇1995
  • 6篇1994
  • 1篇1993
2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皮质激素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03年
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性死亡过程 ,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之一。糖皮质激素是常见的凋亡诱导剂 ,可诱导未成熟胸腺细胞及多种造血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凋亡 ,同时凋亡也是其临床应用治疗骨髓瘤及白血病的主要机制。然而其诱导细胞凋亡的具体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 ,近几年对其诱导凋亡的机理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
程晓刚粟永萍罗成基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细胞凋亡信号传递线粒体BCL-2家族
放射复合伤治疗进展
放射复合伤是核战争和平时核事故中多见的伤类。因伤情重、发展快、诊治难,是伤亡的重要原因,故是救治的重要对象。放射复合伤的治疗应重视:抗休克和保护心功能,早期外科处理和创伤促愈,控制感染和调节免疫,控制肠源性感染和恢复肠道...
罗成基
关键词:放射复合伤
文献传递
放烧复合伤后白细胞介素-3基因的表达被引量:5
1997年
为了进一步探讨放射损伤和放烧复合伤引起造血功能障碍的机理,研究了作为造血调控的重要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IL-3)基因在放射损伤、烧伤、放烧复合伤后不同时相点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mRNA抽提、分子杂交、细胞培养、IL-3生物活性测定、3H-TdR参与实验等生物技术方法。结果放射损伤后IL-3基因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照射后第3,14天表达的IL-3mRNA减少了77%,21%;IL-3蛋白减少了83%,36%。烧伤对IL-3基因表达的影响呈双相性,烧伤后第3天IL-3表达受到抑制;烧伤后第14天IL-3的表达增强;放烧复合伤后IL-3的表达受到抑制,其抑制程度介于放射损伤与烧伤之间,各观察组IL-3基因表达的变化与骨髓有核细胞数的变化呈平行关系。结论放射损伤、放烧复合伤后IL-3基因表达被抑制可能是急性放射病引起造血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叶治家董燕麟罗成基曹廷兵曾昭铸程天民
关键词:烧伤放烧复合伤白细胞介素-3
趋化因子SDF-1对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的作用被引量:2
2001年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1(stromalcell derivedfactor 1,SDF 1)是一种由骨髓基质细胞释放的趋化因子 ,是趋化因子CXC亚家族的成员之一。近年研究表明 :SDF 1不仅与正常机体造血功能的维持及造血干 /祖细胞的回髓定位和植入有密切的关系 ,同时与各种白血病细胞的移动和功能之间也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本文重点就SDF
孔佩艳郭朝华罗成基
关键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淋巴细胞白血病
聚合酶β活力的测定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2
1995年
本文作者主要报道了一种测定DNA聚合酶β活力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DNA聚合酶α、β等能催化活化DNA中的DNA合成,将3H-TTP等掺入DNA双链缺口中。在选用对DNA聚合酶β活力无影响,而对其它DNA聚合酶活力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的抑制剂N-乙基马来酰亚胺以后,活化DNA中3H-TTP掺入量可以代表DNA聚合酶β活力的大小,用该法测定裸鼠肝细胞、肝癌细胞核内DNA聚合酶β活力,发现肝癌细胞内DNA聚合酶β活力高于正常肝细胞。经γ射线照射30Gy后,两种细胞核内该酶活力均无明显下降,本方法操作简单、比较经济、准确可靠,易于在国内推广应用。
蔡建明郑秀龙高建国罗成基程天民余宏宇杨如俊
关键词:DNA聚合酶Β肝癌细胞Γ射线
医学院校青年教师培训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最有活力的因素,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是一切院校工作中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教学过程管理的督导体系构建与研究的重要内容。医学院校教师培养机制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历来是一个不断研究、不断推进、不断翻新...
翟建才罗成基黄建军翟羽
mRNA致敏树突细胞对胃癌的免疫治疗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了解DC在胃癌胃黏膜中的功能状态,探讨DC用于胃癌等实体瘤防治的可能性,旨在为胃癌的治疗探索一条新的途径. 方法:利用致敏DC治疗胃癌,以观察其对荷胃癌小鼠的免疫治疗效果. 结果:荷胃癌小鼠经胃癌细胞RNA致敏的DC治疗后,小鼠腹水产生率、肿瘤转移率、动物的存活率、平均瘤体质量等指标分别为75%(6/8)、25%(2/8)、75%(6/8)、(2.04±0.33 g),均优于对照组(P<0.01);局部组织中IL-12、IL-18 和IFN γ的基因表达水平都明显升高(P<0.01);肿瘤局部CD4+、CD8+细胞数量分别为0.71±0.25/μm2和0.67±0.22/μm2, P<0.05),TIL细胞毒活性明显增强. 结论:胃癌RNA致敏的DC,能促进胃癌抗原的提呈并启动和增强局部的抗瘤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和生存质量, 对荷胃癌小鼠具有一定的免疫治疗效果.
罗治彬徐采朴朱高友张朋斌郭朝华罗元辉房殿春罗成基
关键词:胃癌免疫治疗
藻蓝蛋白对小鼠粒单系祖细胞生成的影响被引量:26
1996年
藻蓝蛋白(C—phycocyanin,C—PC)是从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中分离、纯化所得。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研究了C—PC对小鼠粒单系祖细胞生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PC能够提高粒单系祖细胞(CFU—GM)的生成,亦能明显提高正常小鼠血清的集落刺激活性。C—PC体内或体外刺激制备的小鼠脾细胞条件培养液能明显增加CFU—GM的集落数。在有集落刺激因子(GM—CSF)存在时,体外加入C—PC培养粒单系祖细胞,C—PC能明显提高CFU—GM的集落生成率。
张成武曾昭琪张媛贞罗成基郭朝华施炎
关键词: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粒单系祖细胞海洋药
骨髓基质细胞在造血调控中的作用被引量:7
1999年
骨髓基质细胞是支持和调节造血细胞定居、增殖、分化和发育的内环境〔1〕。骨髓基质细胞通过与造血细胞密切接触和基质细胞的粘附结构共同调节造血干/祖细胞的骨髓定位。同时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调控造血〔2〕。本文就骨髓基质细胞对造血调控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陈幸华罗成基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造血干细胞造血调控
5名电离辐射事故患者外周血T细胞T细胞抗原受体、T细胞分化抗原决定簇-3效应的研究被引量:1
1995年
文中报道了5名事故性急性骨髓型放射病患者照后2.5和3.5年外周血T淋巴细胞T细胞受体(TCR)基因,TCR、T细胞分化抗原决定簇-3(CD_3)表达与TCR/CD_3复合物功能的辐射效应.发现5名患者于照后2.5年,2名(5.2Gy和2.4Gy,55岁)于照后3.5年外周血T细胞应答抗CD3单抗刺激而增殖的能力尚未完全恢复;经同时用IL-2和抗CD_3单抗刺激,增殖能力比单用抗CD_3单抗刺激有所增强;后2名的外周血TCR、CD_3阳性细胞百分率一直低于正常对照和其他患者;并见一患者出现DNA重排杂交带型.本文并从TCR/CD_3在介导T细胞抗原刺激反应中的作用,电离辐射对TCR/CD_3复合物的影响,后果和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闵锐程天民罗成基孟祥顺丁振海杨如俊陈杞
关键词:受体抗原抗原表达放射病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