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纪晓东

作品数:72 被引量:594H指数:13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建筑科学
  • 7篇理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3篇抗震
  • 17篇抗震性
  • 17篇抗震性能
  • 14篇连梁
  • 13篇静力
  • 12篇剪力
  • 12篇剪力墙
  • 11篇拟静力
  • 11篇混凝土
  • 10篇拟静力试验
  • 10篇静力试验
  • 10篇钢筋
  • 9篇地震
  • 9篇振动
  • 9篇振动台
  • 9篇振动台试验
  • 9篇混凝
  • 9篇钢筋混凝
  • 9篇钢筋混凝土
  • 9篇钢连梁

机构

  • 71篇清华大学
  • 8篇北京工业大学
  • 6篇北京市房地产...
  • 5篇中国地震局工...
  • 3篇北京交通大学
  • 3篇清华大学建筑...
  • 2篇唐山学院
  • 2篇中国地震局
  • 2篇北京市建筑设...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建筑设计...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中国建筑标准...

作者

  • 72篇纪晓东
  • 38篇钱稼茹
  • 16篇赵作周
  • 7篇马琦峰
  • 6篇徐龙河
  • 6篇王彦栋
  • 5篇王满生
  • 5篇杨威
  • 4篇陈俞
  • 4篇李宁波
  • 4篇曹万林
  • 4篇高祥
  • 3篇潘鹏
  • 3篇程小卫
  • 2篇康洪震
  • 2篇朱尔玉
  • 2篇叶列平
  • 2篇李易
  • 2篇陆新征
  • 2篇张微敬

传媒

  • 12篇建筑结构学报
  • 11篇工程力学
  • 6篇建筑结构
  • 3篇土木工程学报
  • 3篇地震工程与工...
  • 2篇世界地震工程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E...
  • 1篇应用力学学报
  • 1篇高等建筑教育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建筑钢结构进...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动力学与控制...
  • 1篇土木建筑与环...
  • 1篇地震科学进展
  • 1篇第九届全国地...
  • 1篇第26届全国...

年份

  • 5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11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尺寸RC框架-剪力墙结构振动台试验及震损识别
设计并完成了一个1/2缩尺的三层钢筋混凝土(RC)框架-剪力墙结构振动台试验,试验中拍摄得到了大量高质量的震损RC构件照片,并以此对基于计算机视觉的RC构件损伤识别技术进行了验证。模型结构框-剪和框架方向均发生了严重破坏...
庄赟城纪晓东苗增辉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振动台试验损伤识别计算机视觉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和连梁易损性曲线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构件易损性曲线表征了构件的指标参量(如位移角、转角等)与达到某个指定损伤等级的概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可用于评价构件的损伤程度和确定修复方法,是结构抗震性能和韧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该文对满足中国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的74个钢筋混凝土(RC)剪力墙试件和32个RC连梁试件的试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了构件的各损伤等级对应的损伤状态现象及相应的修复方法;并分别采用位移角和连梁转角为指标参量,建立了RC剪力墙和连梁的易损性曲线。分析讨论了设计轴压比对RC剪力墙易损性曲线的影响,以及跨高比对RC连梁易损性曲线的影响。比较了该文建立的易损性曲线和美国FEMA P-58规定的易损性曲线,并分析了两者差异原因。
纪晓东徐梦超庄赟城江枣
关键词:RC剪力墙易损性曲线
区域与城市地震风险评估与监测技术研究项目及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0年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人口与财富高度集中,城市向大型化、复杂化发展,在地震面前变得越发脆弱,而我国多数城市位于地震高危险区,灾害风险迅速攀升。充分借鉴国际减轻地震灾害风险先进理念,结合当今智能技术,开展地震风险评估与监测技术研究,已成为我国当前防震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区域与城市地震风险评估与监测技术研究"以研发高性能区域与城市地震灾害监测及组网观测技术为手段,建立融合工程结构性态、社会和经济等多元信息的区域与城市大震风险动态评价指标体系、评估技术和软件系统平台,并开展应用示范,实现区域与城市地震灾害风险科学化、精准化和动态化评估,为显著提升我国抗御地震灾害风险能力提供关键技术支撑。经过两年的研究,设计并生产了MEMS加速度计样品,提出了观测网络优化布置方法、典型结构台阵优化布设方案和改进的数据多跳路由算法数据传输模式;构建了RC构件可视损伤识别的卷积神经网络Damage-Net,引入强跟踪滤波算法,实现了建筑结构体系时变物理参数的有效追踪,并建立了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方法;提出了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数据异常探测方法、桥梁结构基于弹塑性耗能差率的损伤指数模型和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递归图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建立了桥梁地震破坏监测和性态评估标准Benchmark模型;分别建立了基于遥感数据的建筑物提取技术、单体建筑结构和区域建筑群结构性能水平恢复函数模型和结构恢复能力计算方法,构建了区域和城市大震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风险动态评价模型;提出了基于物联网大震灾害监测系统总体架构、考虑多损伤状态的参数化桥梁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开发了建筑群地震灾害仿真系统;初步完成了示范建筑地震监测方案设计,完成了示范桥梁地震监�
张令心钟江荣林旭川孙利民公茂盛纪晓东鲍跃全何浩祥
关键词: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监测技术多元信息智能技术
中美规范RC剪力墙抗震设计对比研究
本文对比中国和美国规范关于RC剪力墙抗震设计的规定.对比表明,两国规范关于RC墙正截面承载力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以及混凝土强度、最小墙厚、分布钢筋、轴压比和剪力限值等构造要求均相近.但美国规范对于RC墙的变形能力要求显著...
纪晓东刘丹钱稼茹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设计约束边缘构件
文献传递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拟静力倒塌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竞赛Ⅰ:框架试验被引量:49
2012年
为研究汶川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机理,清华大学开展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拟静力倒塌的系列试验研究,包括1个3层4跨RC框架、2个关键梁柱节点和4个关键框架柱。结合试验举行了相应的数值模拟分析竞赛,并将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全部在互联网上公布,供有关科研和工程人员参考。本文介绍了3层4跨RC整体框架的试验设计、试验过程和主要试验结果。
陆新征叶列平潘鹏赵作周纪晓东钱稼茹
关键词:汶川地震钢筋混凝土数值模拟
钢管与管外混凝土界面粘结抗剪能力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为研究并揭示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钢管与管外混凝土界面的粘结抗剪能力,完成了10个试件的推出试验,其中3个试件的钢管外壁未焊接抗剪连接件,4个试件的钢管外壁焊接钢筋环、3个试件的钢管外壁焊接栓钉作为抗剪连接件。试件的破坏形态为钢管混凝土被推出,钢筋环的焊缝及栓钉的栓杆被剪断;未焊接抗剪连接件试件的实测界面抗剪粘结强度略大于1.0MPa;钢筋环直径由6mm增大为8mm、或由1根增加为2根、或栓钉直径由10mm增大为16mm,界面的受剪承载力增大;1根直径8mm的钢筋环的受剪承载力大于4根直径16mm的栓钉的受剪承载力。钢筋环及栓钉的受剪承载力试验值大于公式计算值。提出了钢管与管外混凝土界面抗剪粘结设计建议。
钱稼茹赵作周纪晓东
关键词:受剪承载力
可更换钢连梁抗震性能及设计
可更换钢连梁是一种新型耗能构件,可提高高层建筑的功能可恢复能力。本文中的可更换钢连梁由跨中的可更换消能梁段和两端的非消能梁段组成,与RC墙肢连接形成混合联肢剪力墙。本文总结已有研究,提出了可更换钢连梁的设计方法、设计流程...
纪晓东王彦栋钱稼茹经杰
关键词:抗震性能设计方法分析模型易损性曲线
中国尊大厦内置钢板支撑混凝土剪力墙设计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为减轻结构总重量、控制墙身截面厚度、满足轴压比和抗震性能要求,中国尊大厦核心筒底部区域采用内置钢板混凝土剪力墙,中间区段采用内置钢板支撑混凝土剪力墙;在结构塔冠位置(104层及以上)由于刚度突变及鞭梢效应的影响,采用内置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等措施予以加强。由于目前尚无内置钢板支撑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的研究,因此对内置钢板支撑混凝土剪力墙进行了专项试验研究和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内置钢板支撑混凝土剪力墙施工简单,混凝土浇筑密实度容易得到保证。其刚度和受剪承载力与内置H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的刚度和受剪承载力基本相同,两种墙的极限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也基本相当。
齐五辉杨蔚彪常为华宫贞超田士川李华峰纪晓东
关键词:弹塑性分析
计算机视觉结构位移测量方法、系统、终端和存储介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机视觉结构位移测量方法、系统、终端和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视觉结构位移测量方法是基于数据融合的计算机视觉结构位移测量方法,主要内容如下:获取结构监测视频后,通过预分析剥离背景成分并选择感兴趣区域;通过金...
纪晓东高祥余越庄赟城
中美规范RC剪力墙抗震设计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本文对比中国和美国规范关于RC剪力墙抗震设计的规定。对比表明,两国规范关于RC墙正截面承载力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以及混凝土强度、最小墙厚、分布钢筋、轴压比和剪力限值等构造要求均相近。但美国规范对于RC墙的变形能力要求显著高于中国规范。对高轴压比的一字形墙,美国规范对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长度和配箍的规定高于中国规范;美国规范对于T形墙腹板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长度的规定远大于中国规范。RC墙的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分别按照中美规范设计的高轴压比一字形墙,其极限位移角可达到各自规范规定的变形能力要求;对于高轴压比T形墙,当腹板受压时,按美国规范设计的墙的极限位移角可达到0.03,而按中国规范设计的墙的极限位移角仅为0.008,尚未达到中国规范对于RC墙变形能力要求。本文提出了T形墙约束边缘构件的设计建议。
纪晓东刘丹钱稼茹
关键词:RC剪力墙抗震设计约束边缘构件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