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符巍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入路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手术治疗策略
  • 2篇颅咽管瘤
  • 1篇蛋白
  • 1篇第三脑室
  • 1篇翼点
  • 1篇翼点入路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三脑室
  • 1篇手术入路
  • 1篇同源
  • 1篇同源蛋白
  • 1篇内注射
  • 1篇迁移
  • 1篇迁移率
  • 1篇侵袭性
  • 1篇注射

机构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符巍
  • 4篇霍钢
  • 2篇伍敏
  • 2篇崔敏
  • 2篇郑履平
  • 2篇祝瑞
  • 2篇杨刚
  • 1篇王晓澍
  • 1篇杨德兰
  • 1篇曾月成
  • 1篇莫永彪

传媒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人类大鼠肉瘤蛋白同源蛋白和高迁移率族蛋白A1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的关系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人类大鼠肉瘤蛋白同源蛋白(V-Ha-Ras harvey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HRAS)和高迁移率族蛋白A1(High-mobility group A1,HMGA1)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60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按侵袭性垂体腺瘤综合判定方法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采用RT-PCR法检测HRAS和HMGA1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HRAS和HMGA1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侵袭组和非侵袭组HRAS和HMGA1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60例垂体瘤患者中,28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32例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组HRAS阳性表达率(22/28)、免疫印迹灰度值(1.25±0.16)、mRNA表达量(0.96±0.16)均高于非侵袭性腺瘤组(15/32、0.76±0.10、0.54±0.15)(P<0.05),侵袭性垂体腺瘤组HMGA1阳性表达率(20/28)、免疫印迹灰度值(0.98±0.12)、mRNA表达量(1.12±0.20)均高于非侵袭性腺瘤组(14/32、0.66±0.09、0.52±0.19)(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RAS和HMGA1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表达上调,提示二者与垂体腺瘤侵袭性行为的发生有关。
祝瑞霍钢崔敏符巍伍敏
关键词:HRASHMGA1垂体腺瘤侵袭性
囊内注射博莱霉素在治疗囊性颅咽管瘤中的价值及前景被引量:1
2014年
颅咽管瘤是鞍区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由原始胚胎上皮细胞残余组织发生。传统的手术切除被认为是治疗此类疾病的首选,但因颅咽管瘤所处的解剖位置特殊,积极手术导致重要结构损伤的风险较大,即使能达到完全切除,术后也易复发,因此此类肿瘤的治疗一直是困扰神经外科医师的一大难题。多年来,囊内注射博莱霉素治疗手术全切除难度大的巨大囊性颅咽管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降低了该类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及复发率。
符巍霍钢
关键词:颅咽管瘤博莱霉素囊内注射
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策略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治疗鞍区脑膜瘤49例临床资料,比较鞍上型与鞍旁型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对比单侧额下入路与翼点入路的差异,总结鞍区脑膜瘤手术治疗策略。结果:鞍上型21例,鞍旁型28例,鞍上型脑膜瘤对视力、视野的影响及对垂体、视神经压迫较鞍旁型更常见(P<0.05)。49例鞍区脑膜瘤,全切33例(SimpsonⅠ级、Ⅱ级),次全切14例(SimpsonⅢ级),部分切除(SimpsonⅣ级)2例,全切率为67.3%。单侧额下入路与翼点入路相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无差异(P>0.05)。结论:鞍上型与鞍旁型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具有差异,前者对视力、视野的影响及对垂体、视神经压迫更常见。在保留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切除肿瘤是主要目的,单侧额下入路及翼点入路均能使鞍区肿瘤获得良好暴露,对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
伍敏霍钢杨刚郑履平崔敏祝瑞符巍莫永彪曾月成
关键词:鞍区脑膜瘤手术治疗翼点入路
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策略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总结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28例第三脑室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经终板和经前纵裂-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2种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和适应症。结果:2种手术入路在全切肿瘤率上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907),经前纵裂-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比经终板入路更容易出现尿崩(P=0.027)、电解质紊乱(P=0.033)等并发症。经终板入路适用肿瘤主体位于视交叉后上第三脑室底前部的肿瘤切除,而经前纵裂-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适用于完全位于第三脑室内或肿瘤主体位于第三脑室内的肿瘤切除。结论:根据颅咽管瘤的影像学特征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术中注意保护下丘脑和垂体柄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符巍霍钢杨刚王晓澍郑履平
关键词:颅咽管瘤第三脑室手术入路
暴力攻击行为的脑影像学研究进展
2006年
  攻击是指任何形式有目的的伤害另一个生物体而为该生物体不愿接受的行为,攻击的极端形式就是暴力行为.暴力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WHO<世界暴力与健康报告>指出,自杀和凶杀是15岁~29岁年龄段人口死亡的第5、6位原因,每年有300至700百万青少年或年轻成年人因与暴力有关的损伤住院治疗,每天有数百万妇女、儿童和老人受到来自家庭成员的虐待.暴力问题直接影响社会安定,威胁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后果极为严重,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对暴力行为的研究也一直是社会学、心理学、犯罪学等学科的热门课题.随着脑影像学的不断发展,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扫描(SPECT)、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磁共振波谱分析(MRS)等技术对暴力行为发生的脑功能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也不断取得进步.……
符巍杨德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