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林

作品数:51 被引量:82H指数:6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手术
  • 11篇颅脑
  • 10篇外科
  • 7篇外科手术
  • 7篇脑损伤
  • 6篇癫痫
  • 6篇细胞
  • 6篇显微外科
  • 6篇颅脑损伤
  • 6篇儿童
  • 5篇入路
  • 5篇切除
  • 5篇显微外科手术
  • 5篇难治
  • 4篇镇静药
  • 4篇镇静药物
  • 4篇神经外科
  • 4篇髓母细胞瘤
  • 4篇瞳孔
  • 4篇细胞瘤

机构

  • 51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成都军区成都...
  • 1篇成都军区
  • 1篇解放军第47...
  • 1篇华西医大附一...
  • 1篇德阳市第二人...
  • 1篇剑阁县人民医...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作者

  • 51篇程林
  • 41篇匡永勤
  • 34篇顾建文
  • 22篇杨立斌
  • 20篇贺伟旗
  • 20篇程敬民
  • 18篇杨涛
  • 18篇邢学民
  • 17篇马原
  • 16篇卢敏
  • 16篇夏勋
  • 16篇曾凡俊
  • 14篇周虎田
  • 14篇黄海东
  • 10篇赵凯
  • 8篇曾力
  • 7篇杨文涛
  • 7篇黄茂清
  • 7篇屈延
  • 7篇李讯

传媒

  • 5篇第八届全国创...
  • 4篇立体定向和功...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西南国防医药
  • 4篇成都军区医院...
  • 3篇四川医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局解手术学杂...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西南军医
  • 1篇中外医疗
  • 1篇第七届全国立...

年份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2篇2011
  • 5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2
  • 3篇2001
  • 5篇2000
  • 2篇1999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种扫描基线对前连合、后连合平面定位的比较研究
2001年
目的:确认姚氏线作为扫描基线对获得AC-PC平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各50例次帕金森氏病的立体定向手术,分别以姚氏线、额枕线和与听眦线成向后开放10°角线作为CT定位扫描基线,获取轴位AC-PC平面及目标核团平面影像。结果:姚氏线作为扫描基线的AC-PC平面直接显示率最高(92%),与其它两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别(P<0.01),并且姚氏线组的手术疗效也优于另两组(P<0.05)。结论:姚氏线为国人理想的CT立体定向定位扫描基线。
曾力程林杨立斌李汛周虎田汪庆华王开祥白晓红
关键词:前连合帕金森氏病立体定向手术
顽固性癫痫患者记忆障碍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顽固性癫痫患者记忆功能的损害。方法采用韦氏记忆量表对顽固性癫痫口才记忆功能进行评估,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差性分析。结果顽固性癫痫患者记忆功能普遍低于对照组,其中起病年龄、发作频率和海马硬化对记忆商(MQ)具有相关性。结论顽固性癫痫患者有明显记忆损害,尤其以短时和瞬时记忆明显;发病年龄,发作频率和海马硬化对记忆功能有影响。
程林匡永勤杨涛贺伟旗邢学民罗耀辉屈延
关键词:癫痫顽固性癫痫海马硬化
儿童髓母细胞瘤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表达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维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在儿童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获随访的儿童髓母细胞瘤(男46例,女38例,年龄6~12岁)中uPAR表达,按术后生存期3、5、10年,分为A、B和C组,使用Cox回归统计分析。结果84例儿童髓母细胞瘤中,uPAR阳性表达64例(76%),A、B和C组间uPAR阳性表达分别为95%、67%和40%(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uPAR是影响生存时间的一个独立的预后因子,它与预后存在高度负相关性。结论uPAR表达水平同儿童髓母细胞瘤预后密切相关。
陈礼刚程林曾凡俊卢敏罗克枢汪盛贤
关键词: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儿童髓母细胞瘤预后
100例深部脑肿瘤的脑电图探讨
2000年
脑电图检测对幕上肿瘤、尤其是对大脑凸面肿瘤的阳性率高,文献记载达 94.4%~100%,定位定测正确率达 85.1%,而对深部肿瘤的检测结果则不理想。籍应用X—刀治疗脑深部肿瘤之际,本文收集观察了100例深部肿瘤患者的脑电图。结合临床脑CT、核磁共振(MRI)检查,探讨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深部肿瘤共100例,男性55例,女性45例。按年龄分组6~13岁14例。
方芳程林杨立斌李开慧刘博
关键词:脑肿瘤脑电图
大黄素在制备抑制中枢兴奋性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目的在于扩展大黄素的用途,将大黄素用作制备通过抑制中枢兴奋性,从而治疗颅脑外伤和手术创伤的药物。大黄素通过已经被破坏的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可抑制损伤的神经元细胞膜对早期钙离子通道的开放,从而阻止神经元钙超载诱发的脑水...
顾建文朴永旭匡永勤曾凡俊卢敏李迅程林
文献传递
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手术切除中上岩斜区肿瘤(附43例报告)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切除中上岩斜区肿瘤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10年4月收治的43例中上岩斜区肿瘤,其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23~64岁,平均42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4个月,均采用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对肿瘤与中上岩斜区毗邻结构关系进行评估,分离肿瘤与天幕及岩斜部脑膜的近端粘连,由近及远分块切除肿瘤,逐渐分离扩大脑干、下视丘、海绵窦与肿瘤之间的间隙,避免直接接触上述重要结构,彻底切除肿瘤。观察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43例患者中肿瘤完全切除31例(72.1%),次全切除7例(16.3%),大部切除5例(11.6%),死亡1例(2.3%)。23例术后出现部分神经功能障碍。术后随访3~48个月,神经功能障碍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切除中上岩斜区肿瘤具有手术路径短、容易暴露的优点。缩小肿瘤体积、扩大操作空间是此类手术的关键。
邢学民顾建文孔滨匡永勤贺伟旗程敬民杨涛程林黄海东杨文涛夏勋马原赵凯张修忠林龙曾凡俊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脑肿瘤岩斜区
三七总甙对家兔脑损伤组织NO、丙二醛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甙(PNS)对减轻脑损伤后脑组织继发性损害的机理。方法:参照王荣丽方法检测家兔脑损伤后24h脑组织NO含量,改良八木国夫法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观察PNS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脑损伤24h脑损伤组NO、MDA及含水量均高于脑损伤+PNS组和对照组,p<0.01。同时,脑组织中NO和MDA含量与含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脑损伤+PNS组和对照组脑组织中NO、MDA及含水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NS能通过降低脑损伤后NO及MDA的产生,减轻脑水肿的发生,对继发性脑组织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匡永勤周虎田曾力李开慧曾凡俊杨立斌程林李讯张建明韩金安
关键词:三七总甙家兔脑损伤NO丙二醛
显微外科治疗儿童髓母细胞瘤被引量:8
2000年
目的 用显微技术切除儿童髓母细胞瘤,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术后生存质量。方法 对34例儿童髓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4例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全切27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3例,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为5.9%.获随访30例,临床治愈24例,症状改善6例,5年生存率为50%。结论 微创的显微外科技术是保证减少术后并发症,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对于大多数患儿,建议术后辅以放疗。
陈礼刚曾凡俊卢敏张健民杨立斌黄茂清程林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显微外科手术儿童
5.12汶川大地震后批量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
2009年
总结地震后92例颅脑损伤伤员入院后调整诊疗模式,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脱水及镇静治疗,必要时急诊手术清除颅内血肿的救治经验。对于批量颅脑损伤患者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邢学民顾建文贺伟旗匡永勤杨立斌程林
关键词:颅脑损伤地震伤
创伤性脑动脉痉挛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1999年
目的 采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创伤后脑动脉痉挛的发病率和临床特征,并确定血液流变学因素对TCD诊断脑动脉痉挛的影响。方法 对135例GCS计分为3~15分的颅脑损伤病人连续进行TCD监测,同时检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64例(47.4%)有脑动脉痉挛(轻度32例,中度29例,重度3例),1例重度痉挛者发展成为MCA供血区的脑梗塞。无痉挛组、轻度痉挛组和中~重度痉挛组之间的血液粘滞度无显著性差异,排除了血液流变学因素对用TCD诊断创伤性脑动脉痉挛的影响。脑动脉痉挛与CT发现脑池积血或血性脑积液显著相关。脑电图异常与脑动脉痉挛显著相关。结论 创伤性脑动脉痉挛是颅脑损伤后的常见并发症,个别病例动脉痉挛的严重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当。连续的TCD监测能够及时无创地诊断创伤性脑动脉痉挛、决定治疗策略以防止动脉痉挛导致的缺血性脑损伤。
曾力李讯程林李开慧柴建康匡永勤黄茂清胡威夷
关键词:脑动脉痉挛创伤性TCD监测轻度颅脑损伤伤病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