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培华

作品数:51 被引量:222H指数:8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教育部“春晖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生殖
  • 14篇生殖器
  • 14篇生殖器疱疹
  • 14篇疱疹
  • 9篇皮肤
  • 7篇抗体
  • 6篇血清
  • 5篇亚临床
  • 5篇亚临床型
  • 5篇疗效
  • 5篇疗效观察
  • 5篇免疫调节剂
  • 5篇红斑
  • 5篇病毒
  • 4篇癣菌
  • 4篇表皮
  • 3篇血清抗体
  • 3篇药疹
  • 3篇硬皮病
  • 3篇真菌病

机构

  • 45篇桂林医学院附...
  • 8篇桂林医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渥太华大学
  • 1篇柳州市人民医...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49篇程培华
  • 19篇黄熙
  • 14篇刘群英
  • 14篇陈德华
  • 10篇蒙坚
  • 8篇罗婧莹
  • 7篇杨凤元
  • 5篇黄苹
  • 4篇蒋冬香
  • 4篇杨少华
  • 4篇张婧
  • 3篇夏利
  • 3篇严文杰
  • 3篇李红威
  • 3篇陶赞英
  • 3篇王利平
  • 2篇刘卉
  • 2篇孙文国
  • 2篇覃祥玲
  • 2篇郭昆义

传媒

  • 10篇华夏医学
  • 6篇中国皮肤性病...
  • 5篇中华皮肤科杂...
  • 4篇临床皮肤科杂...
  • 3篇中国性科学
  • 3篇实用皮肤病学...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广西医学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皮肤病与性病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国外医学(皮...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华理疗杂志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全国真菌感染...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维A治疗系统性硬化病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检测
2009年
系统性硬化病(SSC)是一种以胶原纤维硬化为基础的结缔组织疾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作为一种促纤维化细胞因子,在SSC发病中起作用。我们应用阿维A治疗28例SSC肢端型患者,对治疗前后血清CTGF水平进行检测,进一步评价CTGF与SSC病情的相关性,探讨阿维A治疗SSC的作用机制。
罗婧莹黄熙陈德华程培华刘群英
关键词: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系统性硬化病阿维A后血清结缔组织疾病
联合使用免疫调节剂后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豚鼠模型免疫状态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段联合使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及匹多莫德片治疗后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豚鼠模型的免疫状况,借以间接揭示人类RGH患者长期间隙性服用免疫调节剂的疗效。方法用HSV-2 Sav感染已排除HSV感染的雌性中华彩豚,造成RGH豚鼠模型后,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先后测出不同用药时间段(3个月,6个月,12个月)、RGH豚鼠模型组(未给药)及空白对照组的豚鼠血清IL-5,10,13及血清IFN-γ的浓度(pg/m L),再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RGH豚鼠模型组IL-5,10及IL-13的浓度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不同用药时间段豚鼠的IL-5,10及IL-13浓度均低于RGH豚鼠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RGH豚鼠模型组IFN-γ的浓度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不同用药时间段豚鼠的IFN-γ浓度均高于RGH豚鼠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间段联合使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及匹多莫德片后可纠正RGH豚鼠模型机体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分化状态。
王利平张婧黄熙蒙坚刘群英蒋丽君程培华
关键词:RGH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
瘢痕疙瘩与肥大性瘢痕治疗进展
1993年
瘢痕疙瘩是在皮肤损伤如外伤、手术、炎症反应或烧伤等的愈合过程中,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并超出原损伤范围而形成。肥大性瘢痕亦系皮肤结缔组织对创伤的反应超过正常范围的表现,与前者仅有程度上的差异与发病部位的不同。二者均发生在特异素质的个体,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男女发病率大约相等。
程培华
关键词:瘢痕疙瘩过度增生愈合过程皮损内注射胶原合成
239例药疹住院病例分析
2006年
刘群英黄苹陈德华黄熙程培华
关键词:致敏药物
阿维A对系统性硬皮病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种以皮肤及各系统胶原纤维进行性硬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疾病。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在SSc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临床上发现维A酸类药物对SSc有较好疗效。笔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予阿维A口服和不予阿维A口服各治疗15例SSc肢端型患者,并对治疗前、后血清TGF—β1值进行检测,以了解TGF—β1与SSc病情的相关性,同时探讨阿维A治疗SSc的作用机制。
罗婧莹黄熙陈德华程培华刘群英
关键词:硬皮病阿维A转化生长因子-Β1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Meta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检索下列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美国全科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和Springer Link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1996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集所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 4.2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共纳入8个临床对照试验80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维A较单纯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效果更为明显(OR=2.45,95%CI为1.80~3.33,P<0.01)。2组治疗后PASI评分较治疗前都降低,但是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维A组较阿维A组降低更为明显(RR=-2.12,95%CI为-2.60^-1.64,P<0.01)。阿维A组引起皮肤瘙痒的并发症较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维A组发生率更高(OR=0.51,95%CI为0.30~0.88,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较单纯应用阿维A有更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更轻。
许丽程培华蒙坚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复方甘草酸苷阿维AMETA分析
142例亚临床型生殖器疱疹患者病毒脱排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亚临床型生殖器疱疹(GH)患者的病毒脱排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亚临床型GH患者142例,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单纯疱疹病毒(HSV)-DNA脱排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Ig G抗体类型。分析年龄、性别、抗体类型及病程长短、发病频率对病毒脱排阳性率的影响。结果 142例患者中HSV-DNA阳性率为49.3%,女性的病毒脱排阳性率高于男性(P<0.05)。血清HSV-ⅠIg G++HSV-ⅡIg G+与单纯HSV-ⅡIg G+患者病毒脱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二者均高于单纯HSV-ⅠIg G+患者。病程≤6年的患者病毒脱排阳性率高于>6年者,频发患者(复发≥6次/年)高于少发患者(复发<6次/年,均P<0.05)。病程≤6年的患者中,频发患者高于少发患者,而病程>6年的患者中,频发与少发患者病毒脱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女性患者HSV-Ⅱ感染率高于男性(P<0.05)。结论亚临床型GH患者的病毒脱排阳性率与性别、血清抗体类型、病程及发病频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张婧黄熙蒙坚王利平魏娇蒋冬香程培华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属抗体
医学五年制本科生皮肤性病学双语教学的实践和改进措施探讨
2009年
程培华
关键词:皮肤性病学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生殖器疱疹无症状排毒与血清抗体及药物治疗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生殖器疱疹(GH)无症状排毒患者排毒与血清抗体检测及药物治疗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90例无症状GH患者,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排毒质粒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抗体情况,并检测用药治疗后排毒情况。结果 490例患者中排毒阳性160例(32.7%)。HSV-1及HSV-2 IgG和(或)IgM检测阳性327例(66.7%),排毒阳性的160例中71例(44.3%),排毒阴性的330例中256例(77.6%),P<0.01。盐酸伐昔洛韦片治疗组和阿昔洛韦咀嚼片治疗组治疗第5天、第10天、第4个月后病毒阳性例数均较对照组减少。结论 GH无症状患者排毒率约占32.7%,排毒阳性患者用药治疗后能明显抑制患者排毒率。
李红威程培华王丽娜李德宪蒋冬香刘永明刘群英黄萍
关键词:荧光PCR检测血清抗体检测
血清ANCA检测在SLE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活动期135例和非活动期50例SLE患者临床资料,间接免疫荧光(IIF)方法检测患者血清ANCA,阳性者加做髓过氧化物酶(MPO)、蛋白酶3(PR3)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比较IIF检测的SLE各组及对照组间ANCA的阳性率;ANCA与SLE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关系;以及ANCA阳性的SLE活动期患者治疗(至稳定期)前后血清ANCA的浓度。结果①SLE活动期ANCA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活动期(P<0.001),SLE活动期ANCA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②SLE中ANCA阳性组与ANCA阴性组在临床表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NC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在实验室指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SLE活动期中MPO-ANCA阳性患者治疗前ANCA血清浓度显著高于治疗后(P<0.001)。结论 ANCA与SLE发病和疾病活动有关,可能是判断SLE病情复发与缓解的一个有效指标。
李红威程培华欧阳清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