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涛
- 作品数:23 被引量:4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基因突变位点鉴定和基因型表型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旨在明确肥厚性心肌病(HCM)的突变谱并探讨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阜外医院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71例患者,应用半导体靶向二代测序鉴定基因突变,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随访,应用生存分析等明确基因型与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33例(46%)患者被检出34种突变位点,其中首次报道的突变位点占65%(22/34),MYH7和MYBPC3基因各占35%(12/34),多基因突变占12%(4/33)。与突变阴性患者相比较,突变阳性者的发病年龄早[(40±12)岁vs(49±11)岁,P=0.001];家族史和家族猝死史发生率高(52%vs 13%,P<0.001;50%vs 1%,P<0.001);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多见(36%vs13%,P=0.022)。随访(36±8)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突变阳性者较突变阴性患者心血管死亡发生率高(P=0.019)、心衰住院率高(P=0.037)和心脏性猝死发生率高(P=0.010)。除了年龄≤35岁的患者多见(39%vs 0%,P=0.041),MYH7突变携带者较MYBPC3突变携带者的表型和预后无统计学差异。在4例多基因突变携带者中,2例患者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其中1例发生适当放电;2例随访为终末期HCM并伴有左室血栓和心衰住院,其中1例列入心脏移植名单。结论囊括几乎所有致病基因的二代测序方法增加了基因突变的检出率。基因突变阳性预测不良预后,但与单个突变基因的类型无关。多基因突变可能预示左室收缩功能障碍。
- 肖嫣卢超霞刘芳田涛杨坤璂张莹孟旭范鹏刘亚欣王林平张学周宪梁
-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基因多基因突变
- 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患者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LVEF≤50%)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安全性及远期(5年)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成功行CTO-PCI的患者资料,选取术前LVEF≤50%患者303例(LVEF≤50%组),经倾向性评分匹配(1:1)LVEF>50%患者303例(LVEF>50%组)。随访5年,以复合终点(心原性死亡+靶血管相关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作为主要研究终点;以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心原性死亡、靶血管相关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再住院作为次要研究终点。结果:LVEF≤50%组SYNTAX评分明显高于LVEF>50%组[(19.27±9.03)分vs(.17.09±9.22)分,P=0.00]。两组间支架成功置入率(71.9%vs.74.3%,P=0.52)和并发症发生率(35.0%vs.34.3%,P=0.86)相近。548例(90.4%)患者完成5年随访,LVEF≤50%组5年主要研究终点事件率明显高于LVEF>50%组(18.5%vs.12.5%,P<0.05),差异主要由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事件(12.9%vs.7.9%,P<0.05)驱动。LVEF≤50%组5年次要研究终点事件,除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高于LVEF>50%组外,其余次要研究终点心原性死亡、靶血管相关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再住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长期服用氯吡格雷可降低主要研究终点事件发生风险(HR=0.52,95%CI:0.31~0.88,P=0.02)。结论:LVEF≤50%的CTO患者PCI后即刻手术安全性、有效性良好,但远期主要研究终点事件风险高于LVEF>50%组,特别是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风险突出,长期服用氯吡格雷可降低相关风险。
- 管浩崔锦钢袁建松王天杰田涛管常东胡奉环乔树宾
- 关键词: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左心室射血分数
- 肌小节基因突变在左室致密化不全人群的筛查
- 目的:评估肌小节基因突变在中国LVNC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及分布情况,初步探讨其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前瞻性入选2003至2010年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明确诊断为LVNC的先证者。给予患者全面地临床评估,并采集外周血提...
- 杨延坤王继征田涛王虎王怡璐贾镭孙凯邹玉宝周宪梁惠汝太
- 叶酸降低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治疗对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影响的系统评价
- 目的:内皮功能受损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始动因素。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是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的无创方法。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诱发内皮功能受损,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研究表明,B族维生素可有效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 肖嫣刘亚欣田涛杨坤璂高凌根周宪梁
- 经鼻烟窝处远端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身高180~188 cm患者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身高180~188 cm患者中应用现有器械实施经鼻烟窝处远端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经鼻烟窝处远端桡动脉入路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130例患者,按身高分为身高180~188 cm组(n=44)和身高<180 cm组(n=86)。收集两组患者人口基线特征、临床基本资料和用药情况、病变特点以及手术入路血管迂曲情况,比较两组穿刺时间、冠脉造影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时间、对比剂用量、曝光时间、操作成功率及穿刺相关并发症(血管并发症、桡动脉闭塞率)的差异。结果:两组造影导管到位成功率均为100%(身高180~188 cm组1例因路径动脉迂曲改良导管后成功)。身高180~188 cm组和身高<180 cm组穿刺时间[(3.40±1.89)min vs.(3.62±2.50)min],造影时间[(11.48±2.98)min vs.(12.02±5.48)min],PCI时间[(45.14±34.81)min vs.(45.04±25.64)min],放射剂量[(2092.48±1893.38)mGy vs.(1719.36±1320.37)mGy],曝光时间[(924.20±859.99)s vs.(939.60±761.81)s],对比剂用量[(132.73±80.39)ml vs.(134.71±68.31)ml],术后压迫时间[(3.14±0.88)h vs.(2.95±0.30)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介入操作成功率均为100%,且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身高180~188 cm组和身高<180 cm组出现桡动脉痉挛的患者分别为5例(11.4%)和7例(8.1%),出现拇指麻木感的为2例(4.5%)和3例(3.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4 h两组均无桡动脉闭塞发生。结论:本研究初步显示,对于身高180~188 cm且锁骨下动脉无严重迂曲的患者,利用现有器械实施经鼻烟窝处远端桡动脉入路的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安全可行。
- 叶绍东刘海明高立建唐杨王欢欢宋莹田涛刘小宁宋雷高展杨伟宪陈珏刘海波陈纪林袁晋青
- 药物与手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室壁瘤的疗效对比分析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伴室壁瘤的发生率、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连续收集在我院诊治的1844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通过超声、心脏核磁和左室造影筛选室壁瘤,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随访。结果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室壁瘤患者22例(患病率1.1%),其中11例患者反复发作持续性室速,9例伴有附壁血栓。随访4.5±3.0年后,18例无手术患者左心扩大、收缩功能下降,其中11例发生心脏性死亡、进展性心衰或卒中;另4例经室壁瘤切除术后左室功能逆转,无不良事件发生。2例瘤内有存活心肌的室壁瘤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另1例手术后存活。结论肥厚型心肌病伴室壁瘤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持续性室速和附壁血栓,其预后极差,室壁瘤切除术可有效改善预后,而瘤部位存活心肌可能是其心脏性猝死的预测因子和早期手术指征。
- 肖嫣田涛周宪梁惠汝太
-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室壁瘤预后
- 终末期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 目的:旨在评估汉族终末期肥厚型心肌病(end-stage hyper trophic cardiomyopathy,ES-HCM)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及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02年至2013年在阜外心血...
- 杨延坤肖嫣杨坤璂田涛周宪梁
-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大血管原发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大血管原发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1~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大血管(直径≥3.0 mm)原发病变的137例患者,记录患者一般信息、病史、手术资料,以及随访12个月期间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情况。结果:137例患者共有143处冠状动脉大血管原发病变,13处(9.1%)为A型病变,92处(64.3%)为B型病变,38处(26.6%)为C型病变,血管平均参考直径(3.1±0.3)mm。住院期间无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原性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以及急性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1例因预扩张后严重夹层置入1枚支架。随访12个月期间无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原性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结论: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大血管原发病变安全、有效,预后良好。
- 刘蓉乔树宾崔锦刚袁建松王天杰田涛管浩刘圣文许浩博杨伟宪
- 关键词:冠状动脉大血管原发病变
- 心血管病患者补充叶酸预防脑卒中的荟萃分析
- 2018年
- 目的:评估心血管病患者补充叶酸对预防脑卒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数据库2016-10之前的数据,选取心血管病患者补充叶酸预防脑卒中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荟萃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利用相对风险的95%可信区间用来检验补充叶酸和脑卒中风险之间的相关性。
- 范鹏田涛杨坤周宪梁
- 关键词:心血管病患者随机对照实验预防脑卒中固定效应模型COCHRANE
- 国产7F薄壁鞘管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分析应用国产7F薄壁鞘管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入路(dTRA)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使用国产7 F薄壁鞘管经鼻烟壶区dTRA行PCI的患者共63例。分析手术成功率、即刻入路相关并发症和24 h桡动脉闭塞的发生情况。结果:63例患者中,1例穿刺失败,更改为右桡动脉穿刺,远端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98.4%;4例患者因闭塞血管病变严重未能开通,PCI手术成功率为93.7%,平均PCI手术时间为(80.1±43.5)min。3例(4.8%)患者成功完成左侧dTRA,47例(74.6%)患者成功完成右侧dTRA,12例(19.0%)患者成功完成双侧dTRA(均为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穿刺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透视时间)分别为(3.0±1.7)min和(38.8±18.9)min。术后4例(6.3%)发生血管并发症,包括1例穿刺部位少量出血,无皮下血肿,1例桡动脉痉挛,2例术后手臂疼痛/肿胀,所有患者均未发生24 h桡动脉闭塞。结论:使用国产7F薄壁鞘管经鼻烟壶区dTRA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具有较高的成功率,行PCI安全、有效,术后即刻入路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桡动脉闭塞发生率低。
- 徐娜徐淑清刘海明王攀唐杨张海峰石万克宋莹崔成王欢欢田涛刘小宁张茵宋雷高展刘海波陈珏徐波吴永健杨伟宪袁晋青高立建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