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德英

作品数:289 被引量:1,249H指数:15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4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7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41篇肝炎
  • 88篇病毒
  • 61篇细胞
  • 57篇乙型
  • 57篇慢性
  • 52篇乙型肝炎
  • 50篇肝炎病毒
  • 31篇基因
  • 29篇重型
  • 27篇慢性乙型
  • 25篇重型肝炎
  • 22篇单胞菌
  • 22篇戊型
  • 21篇血清
  • 20篇铜绿
  • 20篇铜绿假单胞
  • 20篇戊型肝炎
  • 19篇乙型肝炎病毒
  • 19篇疗效
  • 18篇衰竭

机构

  • 223篇华中科技大学
  • 45篇同济医科大学...
  • 1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2篇厦门大学
  • 11篇武汉市第一医...
  • 6篇深圳市中医院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湖北省中医院
  • 5篇北京地坛医院
  • 4篇广西中医学院...
  • 4篇广州市第八人...
  • 4篇成都中医药大...
  • 4篇上海中医药大...
  • 4篇湖南中医药大...
  • 4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深圳市第三人...
  • 4篇成都市传染病...
  • 4篇福州市传染病...
  • 4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288篇田德英
  • 57篇宋佩辉
  • 54篇张振纲
  • 45篇许东
  • 32篇杨道锋
  • 26篇黄元成
  • 21篇倪明
  • 20篇周健
  • 19篇陈焰
  • 18篇吴亮
  • 14篇夏宁邵
  • 14篇吴会玲
  • 14篇陈安群
  • 14篇黄加权
  • 14篇章述军
  • 13篇邢铭友
  • 12篇李晖
  • 11篇齐俊英
  • 11篇宋世会
  • 10篇陈红云

传媒

  • 83篇中西医结合肝...
  • 28篇内科急危重症...
  • 18篇临床内科杂志
  • 1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0篇临床肝胆病杂...
  • 8篇中华传染病杂...
  • 7篇医药导报
  • 7篇同济医科大学...
  • 6篇中华检验医学...
  • 5篇中华医院感染...
  • 5篇华中医学杂志
  • 5篇中国组织化学...
  • 3篇药物流行病学...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国康复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8篇2013
  • 11篇2012
  • 14篇2011
  • 13篇2010
  • 19篇2009
  • 28篇2008
  • 34篇2007
  • 32篇2006
  • 19篇2005
  • 20篇2004
  • 17篇2003
  • 8篇2002
  • 12篇2001
  • 12篇2000
  • 14篇1999
  • 9篇1998
2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FN-α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TNF、IL-6和IL-4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α -干扰素 (IFN -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细胞免疫机制。方法 收集我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3 0例 ,分别在IFN -α治疗前 ,治疗后 1个月、 3个月、 6个月和 9个月留取血标本 ,用放免法 (RI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白细胞介素 - 6(IL - 6)水平 ,同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 - 4 (IL - 4 )水平 ,并与 3 0例正常献血员的各值分别进行对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IL - 6水平升高 (P <0 0 1) ,IL - 4水平降低 (P <0 0 1) ;经IFN -α治疗后 ,血清TNF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血清IL - 4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IFN -α通过诱导体内细胞因子变化 。
陈焰田德英张振钢
关键词:A-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
尿酸对HBV表位肽S_(28-39)负载DC诱导免疫效应的影响
2007年
目的观察尿酸对由HBV表面抗原表位肽负载的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效应的影响。方法以负载肽S28-39的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细胞,联合尿酸(uric acid,UA)尾静脉注射接种小鼠,每周1次,共2次。分为DC对照组,联合尿酸组,尿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特异性CTL活性;ELISA法检测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IFN-γ水平。结果体内S28-39特异性CTL,以联合尿酸接种组杀伤活性最强;联合尿酸接种组脾细胞IFN-γ分泌较对照组增高。结论尿酸能够增强乙肝表位肽负载的树突细胞诱导的S28-39特异性CTL杀伤活性;能促进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尿酸具有增强负载S28-39树突细胞诱导的细胞免疫效应的活性。
马晓军田德英贺杰峰许东梁智辉李晖
关键词:尿酸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武汉地区散发性戊型肝炎流行病学及病毒基因型被引量:8
2006年
为了解武汉地区戊型肝炎病毒(HEV)流行病学特点及基因型。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4年同济医院就诊急性肝炎916例流行病学特点,应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法(RT-nested—PCR),扩增HEV开放读码框架2(ORF2)的部分序列120份,用Clustal X和Treeview软件比较武汉地区HEV序列与4个HEV主要代表株序列。发现所扩增的HEV,核苷酸同源性为(82.61~98.55)%,与Ⅰ型(缅甸株)、Ⅱ型(墨西哥株)、Ⅲ型(美国株)、Ⅳ型(中国/台湾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76.52~81.74)%、(70.43~73.04)%、(76.52~81.16)%和(84.35—88.70)%。故认为武汉地区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以HEVⅣ型感染为主,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以30-59岁为主,全年均可发病,3,6月为高峰季节。
陈焰田德英夏宁邵
关键词:肝炎戊型基因型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被引量:4
2000年
我们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及20位正常健康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浓度,旨在探讨血清IL-2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4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同济医院1996年2月~1998年3月肝病门诊及传染科住院病人。
王平田德英宋佩辉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血清IL-2干扰素
联合检测HBV前S1抗原和核心抗原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HBV前S1抗原(preS1)和核心抗原(HBcAg)(均为HBV核酸相关抗原,nucleic acids related antigen,HBV NRAg)的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对393份HBsAg、HBV DNA双阳性的血清和612份HBsAg阴性血清进行HBV NRAg检测,所有标本均采用多区段巢式PCR确认阳性、阴性,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HBV DNA定量分析。结果:393份HBsAg、HBV DNA双阳性血清中,HBV NRAg阳性为382份,其阳性率为97.2%;612份HBsAg阴性的血清标本中,609份确认为HBV DNA阴性,其中检出2份HBV NRAg阳性,607份为阴性,其HBV NRAg的阴性率为99.7%(607/609),另3份HBsAg阴性血清HBV DNA阳性者,其HBV NRAg均为阳性。结论:联合检测preS1和HBcAg的HBV NRAg可作为临床HBV感染的筛选及判断HBV复制的有意义的补充项目。
章述军田德英李晖周健袁权葛胜祥张军夏宁邵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前S1抗原核心抗原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探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分析2008年度临床分离131株铜绿假单胞菌(PAE)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8年度武汉市第一医院的PAE临床分离菌株,分析其来源与分布,并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PAE标本检出率最高的是咽拭子28.24%(37/131),临床科室检出率居首位的是重症监护病房(ICU)22.14%(29/131)。PAE对头孢他啶(81.68%)和亚胺培南(67.94%)敏感率高,对氯霉素(4.58%)、复方新诺明(7.63%)、四环素(9.92%)耐药率高。结论:PAE对抗生素耐药相当严重,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是临床上对PAE进行经验性治疗时的较好选择。
王平王顺吴立明田德英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
重叠感染SEN病毒影响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疗效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SEN病毒(SENV)感染情况,了解SENV感染对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疗效的影响。 方法 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5例CHB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时血清中的SENV DNA,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HBV DNA阳性的患者进行拉米夫定耐药相关基因YMDD基序(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变异检测。 结果SENV在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时CHB患者中的感染率为11.1%(5/45),5例SENV DNA阳性的CHB中4例为HBV DNA阳性,其中2例出现YMDD变异,1例为HBV DNA阴性;40例SENV DNA阴性患者中10例HBV DNA为阳性,30例为阴性,SENV感染组与无感染组之间HBV DNA对拉米夫定的应答率差异有显著性,x2-3.97,P<0.05。 结论 CHB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重叠SENV感染可能会使HBV DNA对拉米夫定的应答率下降。
许东田德英张振纲陈红云宋佩辉
关键词:SEN病毒感染拉米夫定慢性乙型肝炎药物治疗
慢性血吸虫肝病合并POEMS综合征1例
2007年
邹慧吴乐昊许东黄元成田德英
关键词:慢性血吸虫肝病POEMS综合征双下肢浮肿血小板升高病例特点皮肤变黑
枸杞糖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枸杞糖肽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82例,分为两组,每组41例,治疗组应用枸杞糖肽胶囊30mgpobid,对照组给予肝泰乐片200mgpotid,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6个月后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ALT、AST、TBil、GGT)、血脂(TG、TC、LDL-C、HDL-C)、B超结果,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0.7%,优于对照组(P<0.05)。与3个月疗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GGT明显下降,血脂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尤其在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用药过程中治疗组出现1例不良反应。结论:枸杞糖肽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延长疗程可增加疗效。
邢铭友刘璐钱冬斌方建国齐俊英宋佩辉田德英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
湖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与临床的相关性被引量:56
2005年
目的 了解湖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湖北地区HBV DNA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190例,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52例、慢性乙型肝炎56例、重型肝炎32例、肝硬化22例、原发性肝癌28例,应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的基因型。 结果 多对HBV型特异性引物法可快速准确鉴定HBV的基因型。190份HBV DNA阳性血清标本中,B基因型140例(73.7%),C基因型42例(22.1%),BC混合型8例(4.2%),未发现A、D和E基因型;B基因型在重型肝炎和肝癌患者中占绝对优势,分别为87.5%和89.3%,显著高于HBsAg携带者的67.3%;B基因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253.1±306.7)U/L高于C基因型患者的(154.1±192.9)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HBsAg携带者外的慢性HBV感染者中,B基因型患者血清抗-HBe阳性率50.5%(53/105)显著高于C基因型的18.5%(5/27),P<0.01。 结论 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同时进行聚合酶链反应的基因分型方法可用于HBV基因型的流行病学调查;湖北地区存在HBV的B、C和BC混合基因型,B型为本地区的优势基因型并在严重肝病和肝癌中的比例较高,基因型的分布可能有较大的地区差异。
雷延昌郝友华田拥军孟忠吉王宝菊田德英赵西平杨东亮
关键词:慢性HBV感染C基因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HBSAG携带者HBVDNA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