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鹏新

作品数:149 被引量:1,412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7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4篇农业科学
  • 5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4篇天文地球
  • 5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电气工程
  • 3篇理学
  • 2篇电子电信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0篇干旱
  • 39篇小麦
  • 35篇遥感
  • 31篇冬小麦
  • 22篇叶面
  • 22篇叶面积
  • 22篇作物
  • 22篇干旱监测
  • 21篇叶面积指数
  • 19篇同化
  • 15篇估产
  • 14篇土壤
  • 13篇单产
  • 13篇作物生长
  • 12篇反演
  • 11篇植被
  • 10篇地表
  • 10篇玉米
  • 10篇植被指数
  • 10篇数据同化

机构

  • 132篇中国农业大学
  • 34篇陕西省气象局
  • 13篇北京师范大学
  • 8篇陕西省农业遥...
  • 6篇武汉大学
  • 6篇西北农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商丘市农林科...
  • 3篇河北科技师范...
  • 3篇黑龙江农垦科...
  • 2篇国家测绘局
  • 2篇国家农业信息...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中国农业机械...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国家卫星气象...
  • 1篇华中电网有限...
  • 1篇马里兰大学
  • 1篇中科三清科技...

作者

  • 149篇王鹏新
  • 39篇张树誉
  • 39篇刘峻明
  • 34篇李俐
  • 16篇解毅
  • 15篇王蕾
  • 13篇黄健熙
  • 12篇孙威
  • 10篇苏涛
  • 8篇朱德海
  • 8篇田苗
  • 8篇景毅刚
  • 7篇刘翔舸
  • 7篇韩萍
  • 5篇梅树立
  • 5篇白雪娇
  • 5篇刘春红
  • 4篇龚健雅
  • 4篇王维
  • 4篇许文宁

传媒

  • 39篇农业机械学报
  • 20篇干旱地区农业...
  • 17篇农业工程学报
  • 6篇武汉大学学报...
  • 4篇中国农业科技...
  • 3篇资源科学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3篇干旱区研究
  • 3篇农业环境保护
  • 3篇遥感信息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全国首届定量...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电力系统自动...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2
  • 7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12篇2018
  • 9篇2017
  • 11篇2016
  • 10篇2015
  • 9篇2014
  • 9篇2013
  • 2篇2012
  • 10篇2011
  • 11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1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动态模拟的冬小麦水分胁迫敏感性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以关中平原为研究区域,在对农业技术转移决策支持系统(DSSAT)中的CERES-Wheat模型进行标定基础上,模拟冬小麦整个生育期以日为步长的实际蒸散量和潜在蒸散量,采用Jensen模型研究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无论旱作样点还是灌溉样点,冬小麦在同一生育时期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相同,且拔节期的敏感性最强,抽穗-灌浆期次之,返青期和乳熟期依次递减。灌溉样点在拔节期和抽穗-灌浆期的水分胁迫敏感系数分别为0.589与0.342,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相差较大,而旱作样点在两生育时期的水分胁迫敏感系数分别为0.405与0.383,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相差较小,由于灌溉样点在拔节期发生水分胁迫现象可以通过及时灌溉以缓解缺水情况,因而会减弱其后抽穗-灌浆期的水分胁迫敏感性。根据水分胁迫敏感性,对不同生育时期缺水采取不同措施,较好地实现抗旱防旱资源的合理利用。
贺鹏王鹏新解毅张树誉刘峻明
关键词:冬小麦水分胁迫
长时间序列气象数据结合随机森林法早期预测冬小麦产量被引量:35
2019年
冬小麦生育早期的产量预测对于制定冬小麦整个生长期的精准管理决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该文基于随机森林算法,采用1990—2015年河南省小麦平均拔节期至平均抽穗期地面观测气象数据与统计产量数据,分别提取不同穗分化期的温湿度、降水等47个气象要素和小麦种植区经纬度、高程3个空间要素,共计50个参数作为特征变量集,以实际单产、气象产量和相对气象产量分别作为目标变量,构建多种变量组合模型对冬小麦产量进行回归预测,并结合袋外数据重要性结果对产量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使用气象产量和相对气象产量作为目标变量建模的预测效果优于单产模型,决定系数R^2均达到0.8以上,气象产量的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分别为415和558 kg/hm^2,相对气象产量的MAE和RMSE分别为0.07和0.09;2)相较于气象特征,空间特征在产量预测中起决定性作用,且小花分化期以及抽穗开花期的气象特征产量预测精度高于其他穗分化期;3)在气象特征中,利用袋外数据变量重要性得出平均温度、最低温度、负积温、最高温度在不同生育阶段对产量的影响程度。该研究结果为冬小麦生育早期产量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刘峻明和晓彤王鹏新黄健熙
关键词:温度冬小麦
土壤水分供给量的遥感定量反演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水分供给量的遥感定量反演方法,其包括作物生长的动态模拟、遥感定量反演、以及土壤水分平衡和动力学方程相结合的集成,从而获得作物生长期内某一时段至整个生长期内的土壤水分供给量。本发明集成了作物水分胁迫信息...
王鹏新苏涛刘峻明刘春红
文献传递
估算区域蒸发蒸腾量的遥感模型对比分析被引量:40
2006年
蒸发蒸腾量是地球表面水量和能量平衡中的重要分量。蒸发蒸腾通过水文循环影响着区域乃至全球的气候、生态及农业生产。与传统的地面点观测手段相比,利用遥感监测区域蒸发蒸腾具有快捷、宏观、经济等优势和特点。该文在阐述利用遥感研究蒸发蒸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常用的遥感蒸发蒸腾模型,并着重对SEBAL、V ITT等模型进行了评述和对比分析,指出了利用遥感研究区域蒸发蒸腾中存在的问题。
张晓涛康绍忠王鹏新佟玲
关键词:遥感
效率系数和一致性指数及其在干旱预测精度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6年
基于关中平原2003—2014年Aqua-MODIS数据的条件植被温度指数的干旱监测结果,引入效率系数和一致性指数对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ARIMA)模型和季节性ARIMA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其在干旱预测精度评价中的适用性。两种干旱预测模型的精度评价结果为ARIMA模型与季节性ARIMA模型的效率系数分别为-0.04与-4.27,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40与0.37,表明ARIMA模型对干旱的预测精度高于季节性ARIMA模型,这与均方根误差、皮尔森相关系数及Kappa系数等的评价结果一致,且效率系数对不同干旱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的区分效果尤为显著,对干旱预测模型的精度评价比一致性指数更为合理。因此,效率系数更适合用于遥感干旱预测模型的精度评价。
王蕾王鹏新田苗刘峻明李俐
关键词:干旱预测
冬小麦活体叶片叶绿素和水分含量与反射光谱的模型建立被引量:72
2007年
定量测定小麦活体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水分含量,在小麦估产、农情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为进行高光谱遥感提供基础。文章使用ASD便携式光谱仪和LI-COR 1800型积分球,在350~1650nm的光谱范围内,测量冬小麦叶片在不同生长期的反射光谱,用偏最小二乘方法建立了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和水分含量与反射光谱的定量分析模型。在400~750nm的光谱范围,建立了叶绿素含量与反射光谱的模型,结果为:叶绿素的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相关系数为0.898,相对标准偏差为13.6%。在14001600nln的光谱范围,建立了水分含量与反射光谱的模型,其结果为:水分的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相关系数为0.999,相对标准偏差为0.3%。在农业生产中,这些结果是满意的。
吉海彦王鹏新严泰来
关键词:反射光谱偏最小二乘法冬小麦
基于作物模型模拟年际生物量变化的冬小麦干旱监测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选择关中平原地区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在对农业技术转移决策支持系统(DSSAT)中的CERES-Wheat模型进行标定的基础上,根据距平的方法分析了模型模拟的冬小麦生物量的年际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生物量距平为正值时,未发生旱情或旱情不明显;生物量距平为负值时,发生了干旱。据此建立了基于生物量距平的干旱监测模型。通过气象网站的降水量资料对该研究区域2000—2009年每年4月下旬的单点干旱监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生物量距平与最近2旬至5旬的累计降水量距平的相关性较高,证实了应用该模型进行干旱监测的可行性和近实时性。将该模型与2000—2009年MODIS每8天的GPP产品相结合,得到了干旱的区域分布结果,结果表明:关中平原在2000、2003年和2007年4月下旬时发生干旱,在其余研究年份4月下旬时未出现旱情。
刘骁月王鹏新张树誉王维
关键词:干旱监测生物量作物模型
土壤和植物中的镍及其相互关系被引量:16
1993年
本文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土壤中镍的来源、含量,镍在土壤固相和溶液中的化学组成;镍在作物体内的含量,镍对作物的作用及其在作物体内的迁移;土壤镍和植物镍的关系等。
王鹏新
关键词:土壤植物污染物
Sentinel-2卫星影像的大气校正方法被引量:51
2018年
Sentinel-2卫星是全球环境与安全监测系统"哥白尼计划"中的第二颗卫星,其影像具有高时空分辨率,是未来遥感应用的重要数据源。采用大气校正简化模型(SMAC)、6S模型和Sen2cor方法对Sentinel-2卫星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将上层大气表观反射率转换为地表反射率,并结合实测地物的光谱数据进行分析。Sentinel-2卫星影像经过大气校正后,影像光谱曲线与地面实测光谱曲线的变化趋势一致,具有较高的拟合度。三种模型大气校正的结果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和较高的精度,其中Sen2cor方法精度最高,决定系数(R2)为0.8196,均方根误差(Ermse)为0.0388,其次为6S模型和SMAC。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分析可以看出,SMAC计算的NDVI值与实测值的相关性最高,R2为0.6389,Ermse为0.093,其次为6S模型和Sen2cor方法。结果表明这三种方法的大气校正精度较高,Sentinel-2卫星影像经过校正后影像质量明显得到提高,增加了可用性。
苏伟张明政蒋坤萍朱德海黄健熙王鹏新
关键词:遥感大气校正地表反射率
合成孔径雷达土壤水分反演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5年
土壤水分作为地表水存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陆地和大气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成为水文、气象、农业和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由于其数据的极化特征、后向散射强度及相位特性对土壤水分的敏感性而成为高空间分辨率土壤水分监测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首先对可用于土壤水分反演的SAR传感器进行总结;然后,分别对裸露地表和植被覆盖地表的微波散射模型进行介绍;在讨论影响土壤水分监测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的校正方法,并探讨当前合成孔径雷达反演土壤水分的主要方法;最后总结土壤水分反演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李俐王荻王鹏新黄健熙朱德海
关键词:土壤水分合成孔径雷达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