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锋

作品数:36 被引量:576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1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2篇盆地
  • 7篇鄂尔多斯盆地
  • 5篇地质
  • 5篇裂变径迹
  • 5篇构造环境
  • 3篇地层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新生代
  • 3篇玄武岩
  • 3篇盆地西部
  • 3篇盆地西缘
  • 3篇中生代
  • 3篇磷灰石
  • 3篇面层
  • 3篇鄂尔多斯盆地...
  • 3篇鄂尔多斯盆地...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地质地球化学
  • 2篇地质地球化学...

机构

  • 19篇长安大学
  • 16篇西北大学
  • 9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郑州经济管理...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延长油田股份...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37篇王锋
  • 9篇朱文斌
  • 9篇赵红格
  • 8篇孙岩
  • 7篇刘池洋
  • 4篇舒良树
  • 3篇郭令智
  • 3篇温志亮
  • 3篇郭继春
  • 3篇杨兴科
  • 3篇赵忠岩
  • 2篇姚亚明
  • 2篇徐鸣洁
  • 2篇张威
  • 2篇赵仁夫
  • 2篇韩森
  • 2篇刘德良
  • 2篇刘池阳
  • 2篇高巍
  • 2篇张东省

传媒

  • 3篇中国地质
  • 3篇大地构造与成...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矿物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西北地质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1篇1999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零工经济”从业者劳动权利保护研究
王锋
低序次韧性断裂的负反转构造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赣湘地区的变质核杂岩和变质穹窿构造中,晚期脆性断裂与早期低序次韧性构造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联系。这是由于韧性断裂中的面理(S_2),经劈理、节理多次转化,由压性构造转化为张性构造并形成伸展型的脆性断裂。其演化机制在宏观上是碰撞造山形变后期的引张作用;微观上是岩石物体加工硬化的方向性等缘故。并综合分析了在荷载、边界变化的条件下,应力、应变在宏—微观上的重新分配(partitioning),导致低序次韧性构造向脆性断裂负反转的必然趋势。这方面的研究,不论在资源或是环境地质调查中均有实践意义。
朱文斌孙岩舒良树葛和平林伟王锋
关键词:负反转构造
上扬子地壳区域性地层岩石物性力学参数与滑动层位关系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在中下扬子地区地壳区域性滑动层位岩石物性力学参数研究的基础上,对上扬子地区地壳的相应岩层进行了系统的定量测试。其滑动层位各种参量在塑性、韧性和粘性上所表现出特征的规律,在我国南方型数字地层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可比性。同时,也揭示了地壳的构造分层性,并可作为上扬子板块浅层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分析的重要依据和建库信息。
孙岩刘德良朱文斌郭继春李本亮郭建王锋赵忠岩
新疆博格达—哈尔里克山白垩纪以来剥露历史的裂变径迹证据被引量:63
2006年
对新疆博格达-哈尔里克山火山岩和花岗岩的15个磷灰石样品和5个锆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测定表明,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年龄变化于109.3~11.9Ma之间,锆石的裂变径迹年龄变化于81.7~56.8Ma之间。矿物对法计算得到,该地区晚白垩世至新生代中期的视剥露速率为0.157~0.222mm/a。热史模拟结果表明,博格达一哈尔里克山自白垩纪以来经历了多期冷却剥露,分别是早白垩世(119~105Ma)、晚白垩世晚期(67~65Ma)、新生代早中期(47~31Ma)和新生代晚期(12~7Ma)。白垩纪以:来的天山变形作用,与亚洲南缘多期的地体碰撞增生有关。
朱文斌舒良树万景林孙岩王锋赵忠岩
关键词: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
韦州—石沟驿拆离滑脱构造的确定及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03年
以地震反射特征为依据,结合区域地质特征,确定了鄂尔多斯地块西部南北向基底拆离形成的韦州-石沟驿拆离滑脱构造。它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滑脱面以上有多层平行反射,不出现逆冲推覆前缘带复杂变形造成的杂乱反射;在平面上拆离滑脱构造与周边构造有明显的不协调性;它是在晚侏罗世地块西部大规模的东西向逆冲推覆所造成的南高北低的构造背景下,因重力作用沿T9界面附近的煤系地层由南至北拆离滑脱形成的,在东、西、北均以断层与周边相接,为一外来岩席构成的复式向斜,构造变形相对简单。在鄂尔多斯地块西部构造强烈变形区,因重力作用导致从南至北的拆离滑脱,形成了构造变形相对简单并且完整的石沟驿复向斜覆盖在原地岩席之上,这对该区构造演化史研究及油气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王锋刘池洋赵红格
关键词:油气聚集地质结构地震反射特征鄂尔多斯盆地
论构造耦合作用被引量:31
2003年
构造耦合作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地质现象。现今东、西太平洋的构造差异及古太平洋和现今太平洋大陆边缘构造差异与俯冲的洋壳板块性状有关,即:①俯冲角度;②俯冲角度的改变;③俯冲速率;④俯冲速率的改变;⑤俯冲深度;⑥俯冲板块前缘与海沟间的水平距离;⑦俯冲板块在670km上、下地幔界线处的构造形态;⑧俯冲板块的位移及位移方向。这种深部构造活动对浅部构造形成的制约和影响,是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耦合现象的具体表现。中国西北部的盆山耦合现象是大陆内部的构造耦合作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产生的远距离效应,导致中亚地区产生陆内A型俯冲,A型俯冲是造成盆地消亡、山系形成的重要因素。
郭令智朱文斌马瑞士孙岩王锋
关键词:中国西北部活动大陆边缘
贺兰山隆升时限及其演化被引量:51
2007年
贺兰山横亘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其隆升时限与盆地的构造属性和发展演化密切相关.对其隆起的时间前人有晚三叠世、晚侏罗世等多种认识.对贺兰山现存地层的分布和岩浆及热液活动等资料分析,认为晚三叠世-中侏罗世贺兰山并未隆升,其隆起时间应在中侏罗世之后.通过对与贺兰山相邻的银川地堑沉积地层及沉降速率的研究,指出贺兰山大规模隆升时间为始新世,在上新世以来发生了快速隆升.根据对不同时代样品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测试结果的分析,精细刻画了贺兰山的隆升-冷却过程,指出其隆升至少经历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初、早白垩世中晚期、晚白垩世和始新世以来4个阶段.其中,晚白垩世和始新世以来的隆升最为明显.早白垩世中晚期为区域冷却过程.综合分析和总结各方面研究结果,认为贺兰山隆升的最早时间在晚侏罗世,此时隆升规模较为局限;晚白垩世的隆升与鄂尔多斯盆地整体的抬升相对应;始新世开始发生大规模的隆升,上新世隆升速率进一步加快.
赵红格刘池洋王锋王建强李琼姚亚明
关键词:裂变径迹
ATB-30在高速公路下面层的应用技术研究
大粒径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具有良好的防止反射裂缝和抗车辙能力,主要用于沥青路面结构的基层,国内对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应用于沥青路面下面层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本论文对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ATB-30)应用于沥青路面下面层的技术...
王锋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结构特性
文献传递
河流相储层剩余油成因类型及分布模式被引量:21
2008年
以鄂尔多斯樊家川油田为例,通过综合分析开发地质、生产动态资料,研究了河流相储层剩余油成因类型及分布模式。河流相储层剩余油可细分为13种成因类型,其中井网未控制型、注采不完善型、层间干扰型、呈片分布差油层型、微正向构造控制型剩余油是注水开发后期主要挖潜的对象。在纵向上,剩余油分别呈分散相、片状、集合块状连续层状分布于单砂体不同部位,在渗透性差异较大的不同砂体之间由于层间干扰形成层间干扰型剩余油;在平面上,河道砂主体侧缘主要为决口扇或溢岸成因的薄层近未水淹剩余油层和上倾尖灭型剩余油。而在河流相复合砂体的任何部位,都可能存在被漏掉的微砂体、微构造型、外延断棱型剩余油。
付国民董冬王锋董满仓
关键词:剩余油河流相
贺兰山西麓中生代构造反转及意义被引量:10
2006年
通过对小松山断裂特征的再分析和对顺层断层特征的观察研究发现,发育于贺兰山北段西麓的小松山“推覆”构造实际上是一个滑覆构造。该区于晚侏罗世之后发生大规模构造反转,贺兰山沉积特征及玄武岩环境指示该区是一大陆裂谷斜坡,在中生代早中期并不存在大规模的东西向挤压应力环境。滑覆面之下的三叠系—中上侏罗统的褶皱变形及顺层剪切是这种滑覆引起的局部构造变形,与鄂尔多斯地块西部发育的典型的东西向逆冲形成明显对比,值得重视。
王锋刘池洋赵红格杨兴科翁望飞
关键词:滑覆构造大陆裂谷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