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为全国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筛选适宜的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Virus Core Antigen,Anti-HBc)检测试剂。方法选择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且在全国销量最大的五种(A、B、C、D、E)酶免疫测定法Anti-HBc检测试剂,平行检测由95份阳性和57份阴性参比品组成的参比系统各5次,将每个检测的co/s值(诊断试验截断值与样品速率值之比)做log(co/s+1)转换,计算并比较各试剂的可靠性指标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bility,CV)和真实性指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部分(partial)AUC(pAUC)、固定特异度下的灵敏度[Se(FPR=e)]等。结果五种试剂ICC、CV从优到劣的排序均为A、B、D、C、E,除ICC指标试剂B与D外,试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otstrap法,P<0.05);五种试剂的AUC在0.991~0.997,pAUC最大的试剂B、C、D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同时明显大于试剂A、E(Bootstrap法,P<0.05);Se(FPR=e)指标只有最高的试剂B明显高于最低的试剂A、E,但与试剂C、D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五种试剂按优劣依次为B、C、D、A、E。
西藏地区藏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率较高,而针对感染者血清中HBV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和HBV表面抗原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双阳性的研究一直进展缓慢,尚无明确的研究结论。为探讨西藏地区藏族人群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中HBsAg和HBsAb双阳性与基因组核苷酸/氨基酸突变的关系,本研究在西藏选取7个地区作为研究区域,进行多阶段抽样,选取样本进行HBV血清五项指标检测,筛选HBsAg和HBsAb均为阳性的患者血清共24份作为双阳性组,以年龄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等感染指标进行匹配,选取96份HBsAg阳性,HBsAb阴性患者血清作为对照组。HBV全基因组序列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产物直接测序获得,并进行重组分析和突变分析。852名西藏HBV感染者中,HBsAg/HBsAb双阳性率为2.82%(24/852)。双阳性组在S蛋白N端和主要亲水区(Major hydrophilic region,MHR)的突变率以及PreS缺失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753C、C1990T和C2002T等核苷酸突变;S蛋白中V224A、PreS区D103E等氨基酸突变在两组内分布存在显著差异。HBV/CD重组型的HBsAg/HBsAb双阳性发生率与中国乙肝主要流行区域接近。HBV感染者血清HBsAg和HBsAb共存可能与S蛋白,特别是MHR内的高氨基酸突变造成的免疫逃逸有关。PreS缺失、S抗原蛋白C端V224A突变和PreS区D103E突变可能对HBsAg/HBsAb双阳性的产生具有协同作用。
目的了解同德县在校学生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状况。方法从同德县61所中、小学中,随机整群抽取12所,为所有在校学生采集静脉血,采用固相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使用Logisic回归程序对影响HBV血清学标志分布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此次共调查12所学校的3945名在校学生,占同德县所有在校学生总数的39.5%。学生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率、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阳性率、HBV感染率分别为13.8%、40.0%、41.0%;年龄别HBsAg阳性率以5~6岁最低(7.9%),与其他年龄组学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1,P>0.05);男生HBsAg阳性率高于女生,且不同学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9,P<0.01);而不同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德县在校中、小学生HBV感染状况较为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遏制HBV的传播和流行。
着重介绍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理论,以及在诊断试验准确性评价中的应用。通过对五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评价的实例,简要说明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部分ROCAUC和固定特异度时灵敏度的计算方法及其意义,以及这些指标相互比较的Bootstrap方法。
目的了解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酿酒酵母)[Hepatitis B Vaccine(HepB)Made by Recombinant Deoxyribonucleic Acid(DNA)Techniques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east,HepB-SCY]对新生儿的长期免疫效果和免疫持久性,为预防控制乙肝和HepB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用横断面调查和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HepB免疫效果长期监测点收集1997~2008年出生、全程接种HepB-SCY人群的血清样本和资料;用微粒子酶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指标,结合HepB免疫史进行分析。结果收集免疫人群样本9343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平均阳性率为0.98%,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V Core Antigen,Anti-HBc)阳性率为3.16%,HBV感染率为3.37%;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sAg,Anti-HBs)平均阳性率为63.78%,从免疫后1年的91.16%逐渐下降至免疫后12年的50.53%;HepB首剂(HepB1)及时接种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0.89%,显著低于未及时接种人群的2.73%。结论 HepB-SCY免疫人群的HBsAg阳性率显著下降,免疫12年后保护效果良好,无证据表明需要进行再免疫。HepB1及时接种对预防HBV传播至关重要,提高HepB1及时接种率是预防控制乙肝的关键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