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军
- 作品数:40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军事更多>>
- 战后日本的新中国研究
- 2007年
- 本文以战后至1972年9月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日本学术界对于新中国的研究史为研究对象,以日本学术界对新中国政治体制、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就、合作社和人民公社、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和考察以及文化大革命的研究为线索,分析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前日本学术界对于中国的研究概要。以此,试图分析战后日本学术界的中国观和中国研究的方式、理论。
- 王铁军
- 关键词:中国观
- 战后日本学术界的近现代中国史观
- 2011年
- 本文拟以战后日本学术界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中的主要研究问题、从事研究的学者、主要成就等为研究对象和研究线索,试图厘清战后日本学术界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的主要趋向、主要学术成就以及研究方法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战后日本学术界对于近现代中国的史学观。
- 王铁军
-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
- 日俄战争时期的日军战俘政策
- 王铁军
- 张学良的对日外交析论——以“皇姑屯事件”“中村事件”中对日外交策略为中心被引量:1
- 2018年
- 1928年张学良作为东北最高负责人,在处理"皇姑屯事件"与"中村事件"中,遵循"力避冲突"的主要原则,斗智斗勇地与日周旋,成功地化解了张作霖被害后被动的东北政局,维护了地区稳定,同时排除日本势力干扰实现东北易帜和国家统一,取得对日外交战略上的成功。然而张学良在对日外交中也确有一定失策,其表现为:没有利用新闻媒体制造舆论向日本施压;其难以克服的恐日症思维在与日本交涉中难有进一步的作为;不善于打外交牌错失交涉资本,因此造成对日外交的诸多困难。张学良"隐忍"的外交方针造成日本方面对张学良政府软弱的判断,为此后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埋下伏笔。
- 王铁军
- 关键词:对日外交
- 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分析被引量:4
- 2006年
- 日本右翼势力的发展,与欧洲右翼势力的发展相比,既有共同之处,亦有其独特轨迹。而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发展,则与当代日本政治、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冷战结束后,日本右翼势力的组织构成、理论走向也发生了变化,近十几年来日本经济低迷也是日本右翼势力滋生的一个背景。此外,日本右翼势力试图以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不信中国”,来为日本宪改和加强日本重新军事化提供理论依据。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另一个变化就是,由“街头右翼”开始走向“理论右翼”。这些变化,是我们今后应当长期关注的。
- 王铁军
- 关键词:日本右翼势力日本政治
- 日军“奉天俘虏收容所”的信函检查与对美情报收集被引量:2
- 2009年
- 焦润明王铁军
- 关键词:情报收集收容所信函俘虏日军
- 现代日本文化影响要素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本刊历来关注国家的荣辱兴衰。去年九月以来El本政府策划的钓鱼岛闹剧及其持续发酵,令本就不和谐的中日关系彻底陷入了“冰点”。回顾近代以来的中日关系,中国人民充满了强烈的耻辱感,钓鱼岛事件再次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尊严。钓鱼岛事件的发生,让本刊觉得很有必要对日本的文化特质做一些剖析,试图从这些文化基因中解读近代以来这个国家为何对中国是如此的霸蛮和不友善。相信读者读了这些文章后,会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 王铁军
- 关键词:日本文化中日关系民族尊严文化特质文化基因
- “中日关系史上的浙江(舟山)学术研讨会”综述
- 2006年
- 王铁军
- 关键词:中日关系史
- 日本“满洲事变”史论中的历史观
- 2018年
- 本文以日本学术界关于日军侵华的八年之争和十四年之争为研究线索,探讨和梳理了日本学术界关于侵华战争八年分期和十四年分期的争论内容、背景。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日本学术界坚持八年侵华战争学说的日本右翼分子的政治企图和坚持十四年侵华战争的日本正义人士的历史伦理。
- 王铁军
- 关键词:历史观
- 甲午战争与近代东亚国际关系体系被引量:2
- 2014年
- 甲午战争改变了东亚国际关系和政治格局。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日本一方面同西方列强的强国英国和德国结盟,形成在东亚乃至在亚洲地区瓜分亚洲的同盟关系,一方面又通过战争手段攫取了台湾、朝鲜,进而通过战争和武力手段建立了"大东亚共荣圈",取得了在东亚乃至在亚洲的政治外交主导权和发言权,成为甲午战后主导东亚国际关系秩序的"盟主"。
- 王铁军
- 关键词:甲午战争东亚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