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苏君

作品数:28 被引量:110H指数:6
供职机构: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哲学宗教
  • 11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4篇艺术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6篇审美
  • 15篇审美体验
  • 7篇艺术
  • 5篇文艺
  • 5篇美学
  • 2篇道德
  • 2篇电视剧
  • 2篇心理
  • 2篇艺术本质
  • 2篇语言
  • 2篇文艺美学
  • 2篇课程
  • 1篇道德感
  • 1篇道德观
  • 1篇道德美
  • 1篇道德体验
  • 1篇狄尔泰
  • 1篇电视
  • 1篇电视剧市场
  • 1篇电影

机构

  • 17篇绍兴文理学院
  • 1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28篇王苏君
  • 1篇张昕然

传媒

  • 3篇绍兴文理学院...
  • 3篇美与时代(美...
  • 2篇电影评介
  • 1篇黑龙江教育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电视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江西教育学院...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新疆大学学报...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贵州教育学院...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五台山研究
  • 1篇许昌师专学报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甘肃教育学院...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审美体验的个体心理发生被引量:3
2011年
体验是主体与客体的中介,是使主客体相互沟通的一种媒介体。审美体验的唤起和深化离不开客体的激发,但也离不开主体内在的情绪和心境。审美体验可以由对象的形式所引起,还有赖于一定的主观条件,是在审美主客体相互感应中生发和展开的。
王苏君
关键词:审美体验个体心理客体
关于《马列文论》课程教学模式转型的探索被引量:1
2012年
《马列文论》是一门文学理论提高课。《马列文论》课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理论修养的提高,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其他理论课程的学习。《马列文论》是一门难学、难教的课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马列文论课教学模式的转型势在必行。
王苏君
关键词:马列文论教学模式
论审美体验的特性被引量:11
2005年
审美体验有四个特性:情感性、直觉性、整体性和创造性。体验在本质上是情感性的,只有在情感中才能有体验。审美体验在很大程度上是直觉的,它在情感上发生于理性的审美判断之先。审美体验的整体性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在客体方面,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不作分解地从关系和联系中进行体味。其二,在主体方面,审美主体以知、意、情统一的主体心灵投入感知和体验。审美体验本质上就是一种建构,它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向的建构过程。审美体验通过建构才具有创造性。
王苏君
关键词:情感直觉
论体验与传达被引量:1
2006年
体验的传达具有矛盾两重性:一方面,体验是可以传达的。但另一方面,体验又具有难以言说性。体验具有难以言说性的原因有三个。一是语言表达的困难。二是内部言语有一定的“我向性”,因此外部言语不能尽善尽美地传达出内部言语。三是人的内觉体验很难诉诸于外在符号。体验的难以言说性并非全是缺陷。它一方面给艺术创作和欣赏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艺术作品意蕴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艺术家在创作时主要通过隐喻、传神、具体化这三种方法来抵抗审美体验的难以言说性,力图充分地传达自己的内心体验。
王苏君
关键词:传达语言隐喻传神具体化艺术
文学中的模糊语言及其美学意蕴被引量:6
2013年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固有特点。“模糊”是一个科学概念,指的是语义外延界限的不确定性,不等于“滥用”或“误解”。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大致有四个:生理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和语言符号本身的原因。在文学作品中,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语义的多义性、语用的多义性、语境的多义性和人物形象的多义性。文学作品之所以广泛使用模糊语言,是因为模糊语言具有丰厚的美学意蕴。
王苏君
关键词:模糊语言语义语境美学意蕴
走向审美体验
该论文以'体验'为逻辑起点,由'体验'这一概念生发开来论及'体验'概念的发展史、研究审美体验的重要的现实意义,并探讨了'体验'与'认识'、'体验'与'经验'、'审美体验'与'审美经验'、'审美体验'与'非审美体验'之间的...
王苏君
关键词:审美体验
文献传递
走向审美体验被引量:3
2001年
传统的反映论和再现说不是文艺研究的惟一方法 ,也不足以揭示艺术本质的全貌。艺术是艺术家审美体验的物态化形式 ,研究审美体验是揭示艺术本质的重要途径 ;审美体验与人的生命存在直接相关 ,深入研究审美体验是对导致人和社会异化的现代工具理性的一种反拨 ;现代主义艺术重在表现人的主观感受和内心体验 ,深入研究审美体验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方现代主义艺术。
王苏君
关键词:美学审美体验艺术本质现代主义艺术
论审美体验的本质被引量:6
2003年
 分析了目前国内学术界有关审美体验的本质的几种观点,认为以"自由"和"生命"这两个概念来界定审美体验的本质都有一定的缺陷。笔者认为审美体验的本质是"超越",只有"超越"这一概念才能最深刻、最充分地揭示审美体验的内涵,因为从本体论意义上说,"超越"一词的含义比"自由"和"生命"更丰富、更宽泛,它既包含了"自由"和"生命"的双重含义,又超越了这两个概念。
王苏君
关键词:审美体验文艺美学
浅论文艺片“大片化”视域下电影《白鹿原》对小说文本的改编
2013年
从《白鹿原》文本改编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文艺片“大片化”时代背景下,文艺片不再局限于原来的“小众视角”,而逐渐走向“大众化”,而与此对应的文本改编也相应正走向成熟。但在文艺片走向“大片化”过程中,必然存有“商业性”与“文学性”的固有矛盾。如出现因一味追求“叙事”而导致内容的割裂和叙述的不完整,以及因电影大众化而导致文本原有内涵精神挖掘的深度降低等现象,这些仍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裘宇平王苏君
关键词:《白鹿原》小说文本文艺片改编电影视域
审美体验与日常体验被引量:1
2002年
审美体验与日常体验有密切联系。审美体验以日常体验为基础 ,并能对日常体验起补偿作用。审美体验与日常体验可以相互转化。日常体验转化为审美体验有两个条件 :一是自我反思和保持角色距离 ,二是把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王苏君
关键词:审美体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