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红兰

作品数:14 被引量:118H指数:5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级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6篇玉米
  • 4篇大豆
  • 3篇弹簧
  • 3篇性状
  • 3篇栽培
  • 3篇栽培技术
  • 3篇农艺
  • 3篇农艺性
  • 3篇农艺性状
  • 3篇花键
  • 3篇花键轴
  • 3篇旱地
  • 2篇行距
  • 2篇旋动
  • 2篇旋盖
  • 2篇选育
  • 2篇叶面
  • 2篇叶面积
  • 2篇叶面积指数
  • 2篇套栽

机构

  • 14篇山西省农业科...

作者

  • 14篇刘永忠
  • 14篇靳鲲鹏
  • 14篇李万星
  • 14篇王红兰
  • 14篇赵文媛
  • 13篇曹晋军
  • 3篇冯宏波
  • 2篇杜园园
  • 1篇杜圆圆

传媒

  • 4篇山西农业科学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吉林农业科学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豆EMS化学诱变处理条件分析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为使EMS(甲基磺酸乙酯)诱变效果最佳,获得高质量的诱变材料,其诱变时间和诱变浓度等基本条件分析是诱变处理的前提。[方法]采用化学诱变剂EMS处理大豆品种长豆18和黑豆品种长豆006,分析获得不同大豆品种的适宜诱变条件。试验设置2个品种、3个EMS浓度(0.2%、0.5%、0.8%)和3个诱导时间(4、8和12 h)共18个处理,以致死量达到50%为标准。[结果]大豆品种长豆18的适宜诱变条件以浸种4 h,处理浓度0.5%EMS,诱导时间8 h和浸种4 h,处理浓度0.5%EMS,诱导时间12 h处理最优;黑豆品种长豆006的适宜诱变条件为浸种4 h,处理浓度0.5%EMS,诱导时间8 h。[结论]大豆EMS化学诱变可适当提高致死剂量浓度作为大田处理浓度。
杜园园刘永忠李万星曹晋军靳鲲鹏赵文媛王红兰
关键词:化学诱变大豆EMS
大豆新品种长豆006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被引量:3
2011年
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长豆006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用贺家岭黑豆为母本,鲁黑豆2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该品种在2007年山西省中早熟组区试和生产试验中,比对照晋豆25增产13.5%和16.1%,在所有试验品种中居首位。
刘永忠李万星曹晋军靳鲲鹏王红兰赵文媛
关键词:选育栽培技术
不同行距配置对春播高油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行距配置对春播高油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为高油大豆的大面积推广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同一密度(18万株/hm^2)下设置等行距DH_1(30、30 cm)、等行距DH_2(40、40 cm)、等行距DH3(50、50 cm)、宽窄行KZ_1(40、20 cm)、宽窄行KZ_2(53、27 cm)、宽窄行KZ_3(67、33 cm)6种行距配置方式,研究行距配置对高油大豆品种"长豆18号"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采用宽窄行(53、27 cm)种植,"长豆18号"叶面积指数在鼓粒后期仍可达3.67,较DH_3处理高19.2%,单株干物质积累在收获时可达32.06 g,较DH_3处理高30.2%,产量(2 374.2 kg/hm2)较KZ1处理高33.1%,为"长豆18号"的最佳行距配置。[结论]综合试验结果,针对"长豆18号"大豆品种,KZ_2、DH_1处理效果最好。
曹晋军刘永忠李万星靳鲲鹏赵文媛王红兰
关键词:行距叶面积指数高油大豆
高油大豆新品种长豆18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被引量:7
2011年
高油大豆新品种长豆18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于1999年以晋豆25号为母本、九农20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粗脂肪含量22.05%,粗蛋白质含量39.00%,在2009年山西省中早熟组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分别比对照晋豆25号增产14.2%和12.9%,在所有参试品种中单产居首位。于2010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李万星刘永忠靳鲲鹏曹晋军赵文媛王红兰
关键词:高油选育栽培技术
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热状况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6
2013年
为探讨晋东南地区最优玉米覆盖栽培形式,设整秆与普通地膜组合覆盖(ZP)、碎秆与普通地膜组合覆盖(SP)、整秆与生物降解膜组合覆盖(ZJ)、整秆与渗水地膜组合覆盖(ZS)、整秆与微孔地膜组合覆盖(ZW)、整秆与液态地膜组合覆盖(ZY)、整秆覆盖(ZG)、对照(CK)8个处理,比较研究了不同处理的土壤水热状况、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各覆盖处理均对土壤水分具有保持作用,较对照土壤重量含水率提高0.4~3.9个百分点;不同处理中除却整秆覆盖(ZG)外都能提高地温,较对照提高1.6~2.5℃;各覆盖处理均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2年平均较对照增产32.8%~56.6%;覆盖处理可以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减少生育期耗水量,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提高32.0%~58.9%。
曹晋军刘永忠李万星靳鲲鹏杜园园王红兰赵文媛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温度水分利用效率
一种播种机的切秆甩秆松土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操作起来方便快捷的切秆甩秆松土装置。包括刀座和装在刀座上的刀片,所述刀座外侧面设有凸环,该凸环的内孔半径大于刀座上花键槽的槽底到轴心的距离,凸环上对应花键槽位置设有卡槽,该卡槽的两相对面上设有轴槽,卡槽的...
李万星刘永忠靳鲲鹏曹晋军冯宏波王红兰赵文媛
播种机的切秆甩秆松土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操作起来方便快捷的切秆甩秆松土装置。包括刀座和装在刀座上的刀片,所述刀座外侧面设有凸环,该凸环的内孔半径大于刀座上花键槽的槽底到轴心的距离,凸环上对应花键槽位置设有卡槽,该卡槽的两相对面上设有轴槽,卡...
李万星刘永忠靳鲲鹏曹晋军冯宏波王红兰赵文媛
文献传递
肥料与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1
2011年
此试验通过研究N、P、K、有机肥的配合施用和种植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玉米高效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主区肥料因子为A共4个水平,即A1(N:150kg/hm2、P2O5:90kg/hm2、K2O:45kg/hm2);A2(N:300kg/hm2、P2O5:180kg/hm2、K2O:90kg/hm2);A3(N:450kg/hm2、P2O5:270kg/hm2、K2O:135kg/hm2);A4(N:450kg/hm2、P2O5:270kg/hm2、K2O:135kg/hm2、有机肥7200kg/hm2)。设副区密度因子为B共6个水平,即B1:108000株/hm2、B2:96000株/hm2、B3:84000株/hm2、B4:72000株/hm2、B5:60000株/hm2、B6:48000株/hm2。共24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肥料和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有显著影响。在4个肥料处理中,A4处理在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产量都是最高值。密度对穗长、穗粗、穗行数、百粒重及产量都有显著和极显著影响,基本上都是随着密度的增高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在降低,但产量却是逐渐增加,在密度为96000株/hm2时产量最高,随后密度进一步增加产量下降。综合考虑肥料和密度因子,A4B2组合产量最高(12513.0kg/hm2)。
李万星刘永忠曹晋军靳鲲鹏赵文媛王红兰
关键词:肥料叶面积指数
不同化学调控试剂对玉米密植生产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防止玉米密植生产中倒伏,实现高产稳产,采用6种化控试剂连续处理3 a,研究其对玉米植株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化控处理的平均株高、穗位高和基部节间长分别较对照降低10.4%,19.0%,12.0%;平均茎粗增加3.9%,有效穗数增加0.4%;抗倒伏能力明显增强。在不倒伏情况下,对玉米产量影响不稳定,2011,2012年化控处理产量较对照分别降低6.3%,4.4%;2013年较对照增加4.6%。在特殊气象年份,化控处理可以作为一项抗倒伏稳产措施进行应用。
曹晋军刘永忠李万星靳鲲鹏赵文媛王红兰
关键词:玉米化控
规范种植行距条件下紧凑型玉米品种生产力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以19个密植型玉米品种为试材,在0.6 m规范种植行距条件下,研究了常规肥料水平(中等肥力)60 000株/hm2密度处理与高肥力水平为75000株/hm2密度处理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中等肥力60000株/hm2密度时19个玉米品种平均穗长18.3 cm、穗粒数532粒、百粒重35.5 g、产量10 884 kg/hm2,分别较高肥力75000株/hm2密度处理提高了15.8%、16.9%、4.4%和2.4%。在规范化种植行距0.6 m条件下,紧凑型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000株/hm2,且常规施肥量可以满足玉米生产所需的养分,玉米品种的生产力能够得到充分表达,在该区继续增施肥料和提高种植密度对提高玉米产量不具有实际意义。
李万星刘永忠曹晋军靳鲲鹏杜圆圆王红兰赵文媛
关键词:紧凑型玉米百粒重穗粒数生产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