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祥善

作品数:89 被引量:163H指数:6
供职机构:郑州市骨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8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6篇腰椎
  • 28篇骨折
  • 19篇脊柱
  • 15篇手术
  • 15篇椎弓
  • 15篇椎体
  • 14篇椎弓根
  • 13篇后路
  • 12篇胸腰椎
  • 12篇内固定
  • 11篇椎管
  • 11篇成形术
  • 10篇螺钉
  • 10篇节段
  • 9篇融合术
  • 9篇术后
  • 8篇手术治疗
  • 8篇疏松性
  • 8篇椎弓根螺钉
  • 6篇植骨

机构

  • 86篇郑州市骨科医...
  • 7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河南中医药大...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88篇王祥善
  • 28篇梅伟
  • 21篇张华
  • 11篇母心灵
  • 9篇陈金华
  • 9篇雷哲
  • 7篇曹顺海
  • 7篇殷铁林
  • 7篇周若南
  • 7篇郭小伟
  • 6篇王春萍
  • 6篇王庆德
  • 6篇刘建民
  • 6篇于东方
  • 5篇郭润栋
  • 5篇王春丽
  • 5篇鲍朝辉
  • 5篇石海龙
  • 5篇江辉
  • 4篇朱耀辉

传媒

  • 12篇医药论坛杂志
  • 9篇中国实用医刊
  • 6篇中医正骨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河南医科大学...
  • 3篇临床医学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淮海医药
  • 2篇河南医药信息
  • 2篇颈腰痛杂志
  • 2篇河南医学研究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现代手术...
  • 2篇实用诊断与治...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年份

  • 8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11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退变性脊柱畸形截骨多节段经椎间孔椎间融合
2023年
[目的]评价脊柱后柱截骨(posterior column osteotomy,PCO)联合局部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骨科医院2018年1月—2021年6月手术治疗的退变性脊柱侧后凸畸形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40例采用PCO联合局部TLIF(截骨融合组),另外31例采用≥3级截骨矫形固定术(截骨固定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随访结果和影像评估指标。[结果]截骨融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截骨固定组为25.8%(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截骨融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下地行走时间、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均优于截骨固定组(P<0.05),两组切口总长度、术中透视次数、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两组VAS和ODI评分显著减少(P<0.05),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出院时截骨融合组的上述临床评分均显著优于截骨固定组(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两组主弯冠状面Cobb角、矢状面Cobb角、冠状面平衡和矢状面平衡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均无钉棒松动、断裂等不良影像表现。[结论]对退变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采用PCO联合局部TLIF效果良好,且可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手术风险、加快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
周若南王祥善张华寇德鹏
ROI-C融合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应用ROI-C融合器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tomy and fusion, 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单节段颈椎病患者123例,应用ROI-C融合器行ACDF治疗56例为观察组,应用颈前路钉板系统行ACDF治疗者67例为对照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吞咽困难发生情况;记录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和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modified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Scale, mJOA)以及颈椎前凸度、椎间高度;随访观察有无远期并发症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76.96±8.98)min]短于对照组[(82.31±7.57)min](P<0.05),术中出血量[(51.64±20.35)mL]少于对照组[(57.97±17.90)mL](P<0.05),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35.7%)低于对照组(58.2%)(P<0.05),中位吞咽困难持续时间(13.5 d)短于对照组(18.0 d)(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VAS评分[(1.56±0.98)、(1.59±1.02)分]、NDI评分[(13.57±2.85)、(14.11±3.25)分]均较术前[VAS评分(6.12±2.15)、(5.90±1.92)分,NDI评分(35.73±2.81)、(36.21±3.74)分]降低(P<0.05),mJOA评分[(13.89±2.56)、(13.80±3.15)分]较术前[(11.43±2.10)、(11.66±1.92)分]提高(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颈椎前凸度[(15.75±4.21)°、(13.85±3.13)°]、椎间高度[(6.30±1.05)、(5.97±0.97)mm]均较术前[(10.42±6.74)°、(10.99±5.81)°,(4.86±1.18)、(4.69±1.02)mm]增加(P<0.05),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随访(21.46±4.51)个月,观察组邻椎退行性变发病率(8.9%)低于对照组(23.9%)(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植骨融合率(64.3%)高于对照组(46.3%)(P<0.05),末次随访时2组椎间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应用ROI-C融合器行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可达到与应用颈前路钉板系统行ACDF同样的临床疗效和更好的影像学结果,可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吞咽困难、�
张怀栓张猛潘玉林杨广辉郭小伟王祥善李保田熊森郭亮兵郭营
跟骨牵引配合经皮撬拨穿针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被引量:1
2002年
王春丽王祥善徐俊峰
关键词:跟骨牵引跟骨关节内骨折
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王祥善刘建民陈金华母心灵白玉连鸿凯雷哲丁力王迪
该项目根据机械膨胀原理,自行设计出一种膨胀式椎弓根螺钉 (专利号ZL03 2 35808. 3)。利用机械膨胀增加内植物与椎体接触面的成角角度,提高螺钉的握持力,增加螺钉的抗拔出性能和稳定性。该研究通过膨胀式椎弓根螺钉 ...
关键词: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腰椎生物力学
早期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
翟明玉王春萍史迎宾张芳朱卉敏翟雪雁李东升王祥善曲玉王翔
该项目属于与脊柱外科手术密切相关的临床研究范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原因大多是摔跌、坠落、交通事故、体育运动,多见于8岁以下的儿童及50岁以上的老年人,当有外力时,颈部过伸或过屈易发生一过性半脱位而损伤脊髓。成年期无...
关键词:
关键词:颈脊髓损伤无骨折脱位型
膨胀式椎弓根螺钉在骨质疏松椎体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测试并比较自行设计的膨胀式脊柱内固定系统椎弓根螺钉以及CD-和TSRH椎弓根螺钉置入人骨质疏松腰椎体标本的最大轴向拔出力及最大旋入力矩,评价膨胀式脊柱内固定系统螺钉脊柱固定的稳定性。方法:将20个骨质疏松腰椎椎体标本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个椎体(20侧椎弓根),随机选择每组椎体的一侧椎弓根置入膨胀式脊柱内固定系统椎弓根螺钉,(直径6mm,长45mm),另一侧置入CD-和TSTH螺钉,行螺钉拔出试验,测试并记录螺钉的最大旋入力矩和最大轴向拔出力。结果:几种螺钉的最大旋入力矩分别为膨胀式脊柱内固定系统椎弓根螺钉(1.59±0.32)N·m、CD-(1.57±0.29)N·m和膨胀式脊柱内固定系统椎弓根螺钉(1.56±0.31)N·m、TSRH(1.63±0.30),最大轴向拔出力分别为膨胀式脊柱内固定系统椎弓根螺钉(1176.2±213.67)N·m、CD-(589.8±147.87)N·m和膨胀式脊柱内固定系统椎弓根螺钉(1162.6±223.97)N·m、TSRH(584.18±157.53)。膨胀式脊柱内固定系统螺钉最大轴向拔出力最大,且与CD-和TSRH螺钉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膨胀式脊柱内固定系统螺钉对人骨质疏松椎体具有较强的椎弓根锚固作用。
王祥善孙保国刘建民陈金华母心灵雷哲郭小伟
关键词:骨质疏松内固定器骨螺丝生物力学
椎管减压结合动态稳定系统 Dynesys 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椎管减压结合动态稳定系统 Dynesys 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对23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行椎管减压结合 Dynesys 固定术。结果术后 ODI、VAS 评分降低, JOA 评分增加,椎间隙高度增加,手术节段 Cobb’s 角减少,手术节段 ROM 降低。结论减压结合 Dynesys 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防止固定及邻近节段的退变,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但仍需大量基础研究及长期临床观察。
姜文涛梅伟王庆德王祥善王春丽王春萍
关键词:椎管减压DYNESYS腰椎退变性疾病
经椎弓根截骨仿生骨柱植入矫形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
目的 观察后路经椎弓根截骨仿生骨柱植入矫形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随访和影像学数据分析。为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手术矫形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治疗方式。
赵亚洲梅伟王祥善张华
关键词:陈旧性骨折胸腰椎脊柱后凸畸形截骨
"椎体分区"在指导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讨"椎体分区"在指导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7月至2021年10月郑州市骨科医院脊柱骨科采用单侧入路PVP治疗的89例OVCF患者资料。其中男37例,女52例;年龄(70.5±4.8)岁,范围值为60~80岁。采用"椎体分区"法将患者分为a区组(32例)、b区组(20例)、c区组(21例)、d区组(11例)、e区组(0例)、f区组(5例)。通过比较各区组术前、术后1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善率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善率评价疗效,通过比较各区组术后DR正位和侧位骨水泥面积之和与椎体面积之和占比(简称骨水泥弥散面积占比)及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评价影像学疗效。结果手术前后VAS评分改善率:a区组[77.8(75.0,82.5)%]>b区组[71.4(71.4,71.4)%]>c区组[66.7(66.7,66.7)%]>d区组[60.0(60.0,62.5)%]>f区组[57.1(50.0,57.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ODI改善率:a区组(58.0%±4.2%)>b区组(47.5%±2.5%)>c区组(42.9%±2.9%)>d区组(39.6%±3.2%)>f区组(34.2%±8.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骨水泥弥散面积占比:a区组(76.9%±3.5%)>b区组(71.3%±3.1%)>c区组(66.1%±3.6%)>d区组(60.2%±2.6%)>f区组(54.0%±4.2%),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7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其中椎体前渗漏3例(a区组1例,b区组2例),渗漏入椎旁静脉丛4例(c区组、d区组各2例),无椎管内渗漏,无神经受压及损伤症状。结论在单侧入路PVP治疗OVCF中,"椎体分区"能够指导骨水泥注射,提示了最佳及应避免的位置。
寇德鹏张华周若南李杰王祥善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脊柱骨折
兔腰椎椎体间三种融合方式的比较
背景:腰椎融合术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腰椎滑脱症、腰椎不稳症等原因引起的下腰痛的一种常用方法.腰椎融合术式有很多种,其中椎体间融合术式在生物力学方面的优势及骨融合率较高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有效地促进脊柱骨性融合,提高临...
江辉王祥善
关键词:腰椎融合家兔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