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甜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肝炎
  • 2篇病毒
  • 1篇毒性肝炎
  • 1篇药物
  • 1篇乙型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技术
  • 1篇受体
  • 1篇瞬时弹性成像
  • 1篇天门冬氨酸氨...
  • 1篇趋化
  • 1篇趋化因子
  • 1篇趋化因子受体
  • 1篇纤维化
  • 1篇临床价值研究
  • 1篇慢性
  • 1篇慢性肝
  • 1篇慢性肝病
  • 1篇门冬氨酸
  • 1篇门冬氨酸氨基...

机构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王甜
  • 2篇秦波
  • 1篇张莉萍
  • 1篇蔡佳
  • 1篇雷迅
  • 1篇黄文祥
  • 1篇江维
  • 1篇罗红春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CXC亚族趋化因子与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严重程度可变的肝脏坏死性炎症,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易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趋化因子是一种有细胞趋化功能的细胞因子,可以将白细胞活化募集到炎症病灶周围,与炎性反应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炎症部位产生的趋化因子与肝脏受损的严重程度以及疾病的进程密切相关。本文就CXC亚族趋化因子在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等作一综述。
王甜张莉萍
关键词: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病毒
HBV ccc DNA的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共价闭合环状 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 DNA)作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的转录模板,是一种独特的复制中间体,长期聚集于宿主细胞核内,在HBV生命周期及持续感染中起着关键作用。由于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均不能清除ccc DNA,其监测对于评价抗病毒治疗疗效、判断停药时间、预测治疗后再发等方面具有着重要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HBV ccc DNA的检测方法得到不断的建立和完善,其临床应用价值也逐渐得到探究。本文就近年来研究报道的ccc DNA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等作一综述。
王甜秦波
关键词:DNA检测CCCHBV分子生物学技术抗病毒药物共价闭合环状
应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联合APRI和AAR指数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探讨应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联合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小板指数(APRI)和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值(AAR)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118例,给予所有患者恩替卡韦治疗观察12个月,治疗前接受肝活检,使用法国爱科森公司生产的FibroScan-502型瞬时弹性扫描仪行肝脏硬度检测(LSM),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LSM、APRI和AAR诊断CHB患者大于或等于S2期(显著)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在本组118例CHB患者中,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S0~1期(无肝纤维化组)65例,S_(2~4)期(显著肝纤维化组)53例;显著肝纤维化组血清ALT、AST、APRI、AAR和LSM分别为(128.3±31.4)U/L、(133.7±41.9)U/L、(0.5±0.2)、(1.5±0.5)和(9.3±2.7)kPa,与无肝纤维化组比,差异显著【分别为(104.6±26.8)U/L、(93.4±40.2)U/L、(0.3±0.1)、(1.2±0.3)和(5.6±1.6)kPa,P<0.05】,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为(123.4±46.4)×10^(9)/L,显著低于无肝纤维化组【(184.2±42.8)×10^(9)/L,P<0.05】;分别以7.830(kPa)、0.350和1.310为截断点,应用LSM、APRI和AAR诊断CHB患者显著肝纤维化的AUC分别为0.867(95%CI:0.827~0.947)、0.774(95%CI:0.678~0.861)和0.687(95%CI:0.500~0.774),三项指标联合诊断AUC为0.945(95%CI:0.904~0.986),显著高于任何一项单独指标(P<0.05);65例无显著肝纤维化患者治疗前后LSM、APRI和AAR变化不显著(P>0.05),而53例显著肝纤维化患者在治疗12个月后LSM为(7.4±1.2)kPa,显著低于治疗前【(9.3±2.7)kPa,P<0.05】。结论应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联合APRI和AAR检测CHB患者显著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代海峰王甜雷迅蔡佳黄文祥
关键词:肝纤维化
慢性肝病合并EB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
2024年
目的分析慢性肝病患者合并EB病毒(EBV)感染的临床特征,初步探讨EBV对慢性肝病患者疾病进展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3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肝病区住院的慢性肝病患者221例,按纳入排除标准分为EBV阳性(EBV+)组和EBV阴性(EBV-)组,分析两组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并通过GeneCards网站进行生信分析筛选出EBV+组和EBV-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选取4个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作为目标基因,分别为TNF、TGF-β1、STAT3、NPM1;采用qRT-PCR技术分别在EBV+组和EBV-组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进一步验证目标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EBV+慢性肝病患者92例(41.6%),其中慢性乙型肝炎20例(21.7%);乙肝肝硬化42例(45.7%),非乙肝肝硬化30例(32.6%)。EBV+组和EBV-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及其≥60岁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碱酯酶、甲胎蛋白、尿素、Na^(+)、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Z=3.416、4.203、-2.567、-2.214、-2.876、-2.632、-2.586、-3.534、-2.221、-3.529、-3.453、-3.632、-4.346,P均<0.05)。而在EBV+组的72例肝硬化患者中,乙肝肝硬化组与非乙肝肝硬化组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百分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甲胎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纤维蛋白原、MELD模型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χ^(2)=-2.103、-2.004、-2.011、-3.248、-2.930、-1.985、-2.063、4.101,P均<0.05)。同时收集入组的EBV+患者11例,EBV-患者13例的外周血,根据GeneCards网站行生信分析筛选出的4个目标差异基因,经实验验证,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NF基因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06,P<0.05)。结论慢性肝病患者合并较高的EBV感染率,年龄是其感染的危险因素;EBV感染主要加重对肝脏
刘伟强曾警燕王甜江维罗红春
关键词:慢性肝病EB病毒差异表达基因肝功能
恩替卡韦单药与拉米夫定及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单药与拉米夫定及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2014年9月之前在PubMed、Web of Knowledge和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恩替卡韦单用及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的临床研究,提取数据资料,运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入选9个研究(包括710患者);各时点(12周/3月、24周/6月、48周/12月及96周/24月)两组的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病毒学突破率及耐药基因突变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8周/12月、96周/24月联合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单药组(RR=0.55,95%CI:0-3l~0.99,P=0.05:RR=0.37,95%CI:0.22~0.63,P=0.0002)。结论恩替卡韦单药与拉米夫定及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的疗效相似,且均有良好的安全性,但拉米夫定及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方案可使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更快实现HBeAg的血清学转换,获得更高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
王甜秦波
关键词:肝炎乙型恩替卡韦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