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璞

作品数:313 被引量:4,940H指数:4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4篇期刊文章
  • 31篇会议论文
  • 11篇专利
  • 6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9篇农业科学
  • 5篇天文地球
  • 5篇水利工程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生物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10篇玉米
  • 95篇夏玉米
  • 55篇小麦
  • 54篇氮肥
  • 44篇冬小麦
  • 34篇水分
  • 33篇土壤
  • 28篇施氮
  • 26篇利用效率
  • 22篇干物质
  • 21篇栽培
  • 21篇水分利用
  • 20篇氮肥利用
  • 19篇氮素
  • 19篇灌浆
  • 18篇生长发育
  • 18篇籽粒
  • 16篇玉米产量
  • 16篇水分利用效率
  • 15篇利用率

机构

  • 310篇中国农业大学
  • 15篇唐山市气象局
  • 14篇霍恩海姆大学
  • 12篇太原理工大学
  • 10篇中国农业科学...
  • 9篇山西省农业科...
  • 8篇吉林省农业科...
  • 8篇丹东农业科学...
  • 7篇湖南农业大学
  • 7篇河南科技大学
  • 6篇河北省农林科...
  • 6篇北京市农林科...
  • 4篇山东省农业科...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 4篇国际水稻研究...
  • 4篇河北省气象与...
  • 3篇黑龙江八一农...
  • 3篇中央广播电视...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作者

  • 313篇王璞
  • 96篇陶洪斌
  • 26篇龚宇
  • 25篇黄收兵
  • 24篇申丽霞
  • 22篇廖树华
  • 22篇王志敏
  • 20篇鲁来清
  • 20篇易镇邪
  • 16篇戴明宏
  • 14篇周顺利
  • 13篇周殿玺
  • 13篇李建民
  • 12篇张丽丽
  • 12篇兰林旺
  • 12篇张萍
  • 11篇孟庆锋
  • 11篇徐丽娜
  • 11篇王启现
  • 10篇王云奇

传媒

  • 51篇玉米科学
  • 27篇华北农学报
  • 26篇中国农业大学...
  • 16篇作物学报
  • 14篇中国生态农业...
  • 11篇中国农学通报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9篇麦类作物学报
  • 8篇植物营养与肥...
  • 6篇干旱地区农业...
  • 6篇作物杂志
  • 5篇生态学报
  • 5篇水土保持学报
  • 5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中国农业科技...
  • 4篇耕作与栽培
  • 4篇节水灌溉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业气象
  • 3篇核农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9
  • 11篇2018
  • 17篇2017
  • 10篇2016
  • 17篇2015
  • 17篇2014
  • 27篇2013
  • 16篇2012
  • 10篇2011
  • 11篇2010
  • 19篇2009
  • 34篇2008
  • 18篇2007
  • 19篇2006
  • 22篇2005
  • 12篇2004
3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水肥优化模式下冬小麦叶片生长及群体光分布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水肥相比较,传统灌溉-优化施肥冬小麦主茎上四叶叶片短小叶面积减少,叶片相对较厚,叶倾角大,株型紧凑,消光系数小,冠层各层透光率较高;优化灌溉-传统施肥冬小麦主茎上四叶叶片变长叶面积增加,叶片相对较薄,叶倾角小,株型较为披散,消光系数大,冠层各层透光率较低;优化水肥及秸秆还田优化水肥冬小麦主茎上四叶叶面积略微减少,叶片厚度、叶倾角、消光系数及各层透光率与传统水肥差异很小,株型较好;各处理间经济产量无显著性差异。
李志勇郭予琦王璞Marion Boening-ZilkensW.Claupein
关键词:冬小麦叶倾角透光率
芽苗期低温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及抗逆栽培措施被引量:11
2012年
芽苗期低温冷害是影响玉米分布和稳产高产的制约因素之一,如何通过栽培技术措施提高玉米的抗寒性是玉米生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综述了芽苗期低温对玉米生长形态和生理生化的影响,并对相关的抗逆栽培措施进行了介绍和评价,以期为抗低温栽培提供可行的思路。
晋鹏宇赵鑫赵丽晓陶洪斌王璞
关键词:玉米抗寒性栽培技术
冬小麦灌水模式和农艺措施对夏玉米土壤含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通过将农艺措施进行综合调配,在冬小麦季设置4个水分处理(无灌水,春后1水,春后2水,春后3水),玉米季设置4种不同的农艺措施(深松,有机肥,秸秆还田,施用无机肥的对照处理),采用裂区实验设计,研究冬小麦灌水模式和农艺措施对土壤含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的底墒随着小麦季灌水次数的增多而增加,冬小麦季灌水次数对玉米耗水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周年耗水和周年水分利用效率都有显著的影响。深松和秸秆还田分别在玉米生长前期和后期阶段性地提高土壤贮水增量;各种农艺措施对于玉米产量的影响并不显著(深松>有机肥>秸秆还田>对照),但由于对耗水的显著影响,玉米和周年WUE显著提高,大致呈现出如下趋势:深松>秸秆还田>有机肥>对照。综合分析,在玉米季降水较多的年份,采取冬小麦拔节期灌一次水,夏玉米土壤深松的措施可以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
赵鑫任伟王云奇晋鹏宇陶洪斌王璞
关键词:农艺措施夏玉米土壤含水量WUE
施氮时期对夏玉米碳氮运转及氮肥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5
2009年
以提高夏玉米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污染为着眼点,研究了不同施氮时期(三叶期施氮、大喇叭口期施氮、三叶期施氮结合大喇叭口期展追氮)对夏玉米植株碳氮运转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施氮降低了茎鞘、叶片等营养器官花前贮藏物质运转量和运转率以及总运转量和运转率,减弱了玉米各营养器官花前贮藏物质向籽粒的再运转能力。施氮降低了植株花前贮藏氮素总运转量和运转率,提高了籽粒全氮含量。三叶期施氮结合大喇叭口期追氮处理下夏玉米的氮肥利用率最高,较三叶期施氮和大喇叭口期施氮分别提高了21.8个百分点和22.8个百分点,较好的提高了夏玉米当季氮肥利用率,能够有效地降低因氮素损失而造成的农田污染。
夏来坤陶洪斌朱金城徐杰王璞
关键词:夏玉米施氮时期氮肥利用率
氮肥基/追比对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发育与水、氮利用的影响Ⅱ.夏玉米氮素累积、转运与土壤无机氮动态被引量:21
2008年
在较低施氮量[180 kg(N).hm-2]下,以"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氮肥不同基/追比(1∶2、1∶1和2∶1)对华北平原夏玉米氮素累积、转运与土壤无机氮动态及土壤氮素表观盈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使夏玉米氮素累积量增大,并促进叶、茎鞘氮素向籽粒转运,但不能相应提高氮收获指数(NHI),且NHI随基施氮比重增大而降低;基施氮主要在拔节至大喇叭口期发挥作用,追施氮则主要在大喇叭口至吐丝期发挥作用,氮肥利用率随追氮比例增大而提高,N 1∶2较N 2∶1处理氮肥利用率提高2倍多;土壤无机氮含量因施氮而有较大幅度提高,拔节期后各土层无机氮含量一般以乳熟期为界前降后升,处理间略有差异,追肥越少此趋势越明显;不施氮处理各生育阶段土壤氮素均表现亏缺,吐丝后亏缺量占总亏缺量近80%,施氮使总亏缺量大大降低,N 1∶1处理氮亏缺量最小,N1∶2与N 2∶1处理相当,各施氮处理土壤氮素表观盈亏呈明显的阶段性,拔节至大喇叭口期出现大量盈余,从而使播种至吐丝期整体表现盈余,吐丝后两阶段均表现亏缺。
易镇邪王璞陶洪斌鲁来清于国建
关键词:夏玉米氮肥利用率土壤无机氮
氮肥对夏玉米子粒不同部位重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对玉米子粒不同部位进行划分,从粒位角度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和施用时期对夏玉米子粒中下部和上部重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下部子粒是单穗重量的主要构成部分。不同氮肥运筹对上部子粒重量的影响大于中下部子粒;增加上部子粒重量对提高单穗重量意义重大。在所有氮肥处理中,以基肥施氮45 kg/hm2+雌穗小花分化期施氮135 kg/hm2的单穗总重量最高。
魏亚萍王璞
关键词:夏玉米氮肥
株型调控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及生理性状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以紧凑型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以"金得乐"化控试剂为调控株型的手段,在紧凑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玉米的株型,挖掘玉米的增产潜力。试验设为3个密度:60 000、75 000和90 000株/hm2,每个密度下设置相同的化控处理:T(6+12)6、12叶展期分别叶面喷施2.25和1.5mL/L"金得乐"(EC)试剂;T(6+8)6、8叶展期分别叶面喷施1.5mL/L EC试剂;CK对照不喷施。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密度下存在着不同的理想株型。中低密度下较为理想的株型为穗位低(占株高的40%),穗位层短即棒三叶叶间距小(占株高的17%),穗位层叶面积大(占整株叶面积的29%),穗上层叶片紧凑,叶间距大。高密度下较为理想株型为穗位低(占株高35%),穗下叶面积大(占整株叶面积的47%),穗位及穗上叶片紧凑,穗位叶面积较小(占整株叶面积的26%)、穗位及穗上叶间距大。
黄收兵徐丽娜陶洪斌董志强王璞
关键词:夏玉米化学调控株型冠层结构
前期控氮对夏玉米产量、物质生产及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试验以郑单958为材料,在79500株/hm2密度下研究了前期控氮对玉米产量、物质生产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喇叭口期施氮120kg/hm2的条件下,前期按30~60kg/hm2进行适度控氮,产量可达到10108.5~10170.0kg/hm2,氮肥利用率为32.78%~33.35%。前期适当控氮保证玉米苗期对氮素的需求,达到蹲苗的效果,控上促下,培育壮苗,提高根系的吸收和合成能力。前期适度控氮还可保持植株后期较强的光合生产能力,增强根系吸氮能力,保证子粒有充足的碳氮来源,并促进干物质及氮素向子粒的运转,实现玉米产量与氮素利用的协同提高。
王彩彩陶洪斌王璞戴明宏
关键词:玉米氮肥源库关系氮素利用
黄淮海夏玉米季干旱和极端高温并发频率增加
<正>【研究背景】IPCC报告指出近30年地表连续增温显著,自1950年以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导致干旱频率增加,在未来有继续升高的趋势。同样,极端高温事件频发,持续时间长且强度大。高温通过增加土壤蒸散...
王丽君孟庆锋黄收兵王璞
关键词:玉米干旱极端高温并发
文献传递
京津冀地区极端高温发生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为阐明极端高温对玉米生产造成的影响,比较1954—2015年京津冀地区典型站点历史气象数据,并应用APSIM模型模拟极端高温发生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54—2015年,北京市和天津市,极端高温天数和高温累积度日(EDD)在夏玉米的受精结实期呈上升趋势;河北省泊头市虽然无明显上升趋势,但2006—2015年的极端高温发生天数和EDD较高。模拟结果发现,与阈值30℃模拟结果相比,阈值为35℃时,北京市和天津市玉米产量下降幅度(>18.6%)高于河北省泊头市(10.7%),当阈值为32℃时,北京市和天津市玉米产量下降均>14.3%,远高于河北省泊头市(6.4%),这主要是受到30~32℃高温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玉米生产中,为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亟需优良的耐高温品种和栽培管理措施的结合。
韦丹曾晓豪罗宁王丽君孟庆锋王璞
关键词:夏玉米极端高温作物模型
共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