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浩初

作品数:25 被引量:85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成像
  • 8篇磁共振
  • 8篇磁共振成像
  • 5篇脑梗
  • 5篇加权成像
  • 5篇宫颈
  • 5篇宫颈癌
  • 4篇肿瘤
  • 3篇动脉
  • 3篇主动脉
  • 3篇主动脉夹层
  • 3篇猝死
  • 3篇弥散
  • 3篇弥散加权
  • 3篇弥散加权成像
  • 3篇脑梗死
  • 3篇口服
  • 3篇夹层
  • 3篇梗死
  • 3篇百草枯

机构

  • 22篇浙江省台州医...
  • 2篇台州市中心医...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24篇王浩初
  • 10篇樊树峰
  • 9篇朱蔚
  • 4篇张冰茜
  • 4篇朱海勇
  • 3篇曾春光
  • 3篇丁建荣
  • 3篇王冬女
  • 3篇卢洪胜
  • 3篇孙翔
  • 3篇秦杰
  • 3篇金文扬
  • 3篇高燕
  • 2篇何海青
  • 2篇米玉成
  • 2篇翁寿向
  • 2篇张远怀
  • 2篇李欠云
  • 2篇王四玲
  • 2篇严敏婵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辐射卫生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2005年全...

年份

  • 3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盆腔肿瘤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盆腔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盆腔肿瘤患者的MR影像资料,分析DWI在盆腔肿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相对邻近正常组织,盆腔良性病变DWI信号表现各异,恶性肿瘤性病变在D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良性病变ADC值为1.61×10-3±0.32×10-3mm2/s,恶性病变ADC值为1.04×10-3±0.18×10-3mm2/s(P=0.014)。恶性肿瘤中鳞癌ADC值为1.03×10-3±0.12×10-3mm2/s,腺癌ADC值为1.10×10-3±0.26×10-3mm2/s(P=0.455)。[结论]DWI和ADC值可显示盆腔良恶性病变的差异,为良恶性肿瘤及转移性淋巴结的判断提供依据。
王浩初樊树峰丁建荣张冰茜鄢广平
关键词:盆腔肿瘤磁共振成像
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及其基因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研究(组织芯片检测宫颈癌HPV、P53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卢洪胜甘梅富严敏婵徐云峰王浩初陈伟飞王四玲翁寿向
该项目从台州地区高发病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入手,通过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化、RT-PCR、及核磁共振等技术,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细胞和组织中HPV感染状况及类型,具体解决不同型及多型HPV感染后致宫颈癌风险高低,研究结果...
关键词:
关键词:宫颈癌疾病治疗
急门诊就诊期间主动脉夹层12例猝死分析
朱蔚王浩初
口服百草枯致中毒性肺损伤治疗过程中CT征象演变
<正>目的探讨口服百草枯致中毒性肺损伤在治疗过程中CT征象演变特点及在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3例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按病程分为1周、2周、3周及其后(长期);按中毒剂量分为低剂量(<20mg/kg)、中等...
朱蔚金文扬朱海勇秦杰孙翔王浩初
文献传递
28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MR表现及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特征性MR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分布、MR信号特点,其中22行MR增强扫描,5例行CT检查,20例行DSA脑血管造影(CAG)检查。结果单纯性静脉畸形20例,混合性血管畸形8例(伴海绵状血管瘤5例,动静脉畸形3例),其中伴血肿或含铁血黄素沉积8例,15例位于幕上,13例位于幕下。MR可清晰显示流空与强化的血管影,呈“水母头”状,反映畸形血管的汇集和引流情况。结论MR能反映出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特征性表现,在其诊断和复杂性判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王浩初樊树峰曾春光朱蔚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双b值扩散加权成像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比较双b值DWI对脑梗死体积及ADC值测量的影响,探讨较高b值DWI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30例脑梗死患者,年龄44~84岁,平均67岁,发病时间3~6d,DWI取b值1000和2000s/mm2,分析脑梗死DWI及ADC图,测量兴趣区与对侧正常部位的扩散系数(ADC)并计算相对扩散系数(rADC),测量并计算梗死灶体积。结果:急性和亚急性脑梗死灶均扩散受限,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与b值1000s/mm2相比,b值2000s/mm2DWI示脑灰白质对比度增加,病灶显示更清晰,还能发现新病灶。不同b值下rADC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884,P>0.05),同侧ADC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5);对侧ADC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较高b值下梗死体积较低b值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P=0.04,P<0.05)。结论:DWI是检测脑梗死的重要技术手段,rADC不受b值影响,rADC降低可指导脑梗死诊断;较高b值DWI上脑梗死灶体积测量更准确,有利于观察病灶演变和指导临床治疗。
高燕张冰茜樊树峰王浩初鄢广平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脑梗死扩散加权成像
急门诊就诊期间主动脉夹层12例猝死分析
目的:系统分析主动脉夹层猝死事件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5 年急门诊发生的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12例猝死病例的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的病例中,有致动脉硬化高危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嗜...
朱蔚王浩初
文献传递
不同b值弥散加权成像对亚急性早期脑梗塞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通过双b值DWI对比(b=1000s/mm^2,2000s/mm^2),研究高b值对亚急性早期脑梗塞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发病时间3~6天30例患者(平均年龄67岁),1.5MR进行传统MR序列及双b值DWI,然后在工作站上图像后处理。感兴趣区定为病灶中心与对侧正常部位。测量并计算ADC与相对ADC(rADC)。结果:和b=1000s/mm^2,DWI(DWI b1000)相比,b=2000s/mm^2 DWI(DWI b2000)脑灰白质对比度增加,也能发现新病灶,原有病灶更加显著:随着b值增加,正常脑组织和病变的信号强度、ADC均出现降低;不同b值比较下,同侧ADCP〈0.05.有统计学意义;同侧与对侧平均信号强度、相对信号强度及对侧ADCP〈0.005,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DWI对梗塞灶的检测明显优于T2 flair,能发现T2 flair不明显的病灶,随b值增加,病灶信号对比度增加,能进一步发现新病灶。
张冰茜高燕樊树峰王浩初
关键词:脑梗塞弥散B值
主动脉夹层猝死12例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猝死事件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减少医疗安全隐患。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2005年急门诊诊治的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12例猝死患者资料。结果12例中,有致动脉硬化高危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嗜烟、嗜酒)者11例,主要症状为胸背痛和/或上腹痛,75%的患者血压升高,主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B超阳性率85.7%,胸部CT平扫+增强阳性率62.5%,胸部平片阳性率40%,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结论急门诊就诊的胸背部及上腹部剧痛并伴血压升高者,需高度警惕主动脉夹层,在控制血压、心率的同时,需要急诊行主动脉增强CT和彩色多普勒、胸片、心电图检查以明确诊断,降低误诊漏诊率,并事先交代病情,减少医疗安全隐患。
朱蔚王浩初张远怀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猝死医疗纠纷
口服百草枯致中毒性肺损伤治疗过程中CT征象演变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口服百草枯致中毒性肺损伤在治疗过程中CT征象演变特点及在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3例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按病程分为1周、2~3周及3周后(长期);按中毒剂量分为低剂量(<20mg/kg)、中等剂量(20~40mg/kg)和大剂量(>40mg/kg)3组;按肺部CT征象进行分型,分为1型(胸部阴性)、2型(肺部渗出为主)、3型(出现肺部实变或不张)、4型(出现肺纤维化病变),均采取规范的治疗措施,进而观察百草枯中毒性肺损伤治疗过程中肺部CT征象的演变,比较三个剂量组在不同时期各型的差异。结果 1例在全部病程胸部表现为阴性;余22例在病程第1周22例CT表现均为2型,在病程第2~3周20例CT表现为3型,在病程3周后(长期)2例(2/22)CT表现为4型。肺部CT表现:低剂量组有1型1例(全部病程)、2型1例;中等剂量组2例肺部均出现2型及3型CT征象,1例出现4型CT征象;大剂量组19例肺部均出现2型及3型CT征象,2例出现4型CT征象。低剂量组:1周内表现为2型1例,全病程表现为1型1例;中剂量组:1周内表现为2型2例、2~3周内表现为3型2例、3周后表现为4型1例;大剂量组:1周内表现为2型19例、2~3周内表现为3型2例、3周后表现为4型1例。结论口服百草枯致中毒性肺损伤在治疗过程中CT征象演变有一定的特征性和规律性,在各个治疗窗口期可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有效评估临床治疗效果。
朱蔚王浩初金文扬朱海勇秦杰孙翔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肺损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