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欣

作品数:13 被引量:56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脑梗
  • 10篇脑梗死
  • 10篇梗死
  • 7篇弥散
  • 7篇加权成像
  • 7篇成像
  • 6篇缺血
  • 6篇缺血半暗带
  • 6篇弥散系数
  • 6篇脑梗死后
  • 6篇灌注
  • 6篇灌注加权
  • 6篇灌注加权成像
  • 6篇半暗带
  • 6篇表观
  • 6篇表观弥散系数
  • 5篇弥散加权
  • 4篇急性
  • 4篇急性脑梗死
  • 4篇成像评价

机构

  • 13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王欣
  • 7篇王小姗
  • 7篇江炜炜
  • 6篇霍晓丽
  • 6篇尹俊雄
  • 5篇林兴建
  • 4篇曹辉
  • 4篇管青山
  • 2篇刘文
  • 2篇肖朝勇
  • 1篇张宙
  • 1篇张颖冬
  • 1篇邱峰
  • 1篇陈道文
  • 1篇张尧

传媒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临床-弥散加权成像不匹配对不同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评估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临床-弥散加权成像不匹配(CDM)评价溶栓、降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发病3-6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3例,入院后即行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并于治疗前行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患者分为溶栓(20例)及降纤(23例)两组,每组患者再根据NIHSS评分及DWI检查结果分为CDM(+)及CDM(-)两亚组。于发病后第30天再次行NIHSS评分。结合CDM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陷的效果。结果对于CDM(+)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陷程度显示有显著改善;而降纤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陷程度未显示显著改善。而对于CDM(-)患者,溶栓或降纤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陷程度均未显改善。结论 CDM有助于指导临床进行急性脑梗死的选择性溶栓治疗,但不适于指导降纤治疗。
王欣林兴建曹辉刘文肖朝勇陈道文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溶栓治疗降纤治疗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波谱联合表观弥散系数与灌注加权成像联合DWI评价急性脑梗死后缺血半暗带的比较研究
王欣尹俊雄霍晓丽江炜炜管青山王小姗
磁共振波谱联合表观弥散系数与灌注加权成像联合DWI评价急性脑梗死后缺血半暗带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8
2015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DC)发现急性脑梗死后缺血半暗带(IP)是否较灌注加权成像(PWI)联合DWI更为敏感且能带来更大获益。方法选取发病3~6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例于溶栓前分别行DWI、PWI及MRS检查,利用DWI图像重建出ADC图,并于溶栓前及发病后30 d分别行NIHSS评分。比较两种联合方法在发现脑梗死后IP的敏感性,并利用NIHSS评分比较不同方法定义的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获益的程度。结果 MRS联合ADC较之PWI联合DWI在发现IP上更为敏感(χ~2=9.286,P=0.002),且按此分组的患者溶栓后其NIHSS评分改善程度之间无显著差异(t=1.718,P=0.111)。结论MRS联合ADC的方法能够发现更多的IP,给更多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带来获益。
王欣尹俊雄霍晓丽江炜炜管青山王小姗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表观弥散系数灌注加权成像DWI缺血半暗带
躯体感觉改变对帕金森病人体位平衡影响的初步研究
目的初步探究帕金森病人躯体感觉病变的程度,并通过外源性刺激帕金森病人足底神经改变患者体位平衡能力,为临床早期诊断帕金森病躯体感觉病变及未来通过躯体感觉输入提高患者平衡能力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方法分别评估帕金森病...
邱峰王小姗江炜炜张尧王欣
基于CDM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
目的基于CDM评价溶栓、降纤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发病3-6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43例,入院后立即行DWI检查,并于治疗前行NIHSS评分。所有患者分为溶栓(20例)及降纤(23例)两组,每组患者再根
王欣林兴建曹辉刘文肖朝勇
文献传递
运用获救百分比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及其与NIHSS评分相关
<正>目的运用'获救百分比'来评价急性脑梗死治疗中溶栓、降纤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效果,并同原有的评价方法——NIHSS评分相比较,对'获救百分比'的有效性、客观性作进一步的评价。方法 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静脉溶栓组...
姜迎厚王欣林兴建曹辉
文献传递
磁共振波普联合表观弥散系数与灌注加权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评价急性脑梗死后缺血半暗带的比较研究
<正>目的探讨磁共振波普(MRS)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DC)发现急性脑梗死后缺血半暗带(IP)是否较灌注加权成像(PW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更为敏感且能带来更大获益。方法发病3-6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例于溶栓前...
王欣林兴建曹辉
文献传递
血压变异性与脑梗死后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关系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探讨24 h血压变异性(BPV)与脑梗死后自发性出血性转化(HT)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复查CT或MRI有无颅内出血分为HT组与非HT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及BPV。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39例,其中HT组15例,非HT组24例。HT组年龄明显大于非HT组(P=0.034)。HT组24 h平均收缩压、收缩压标准差、舒张压标准差、舒张压变异系数均明显大非HT组(均P<0.05)。结论血压变异性越大,发生自发性HT的风险就越大。
尹俊雄王欣霍晓丽江炜炜管青山王小姗
关键词:脑梗死出血性转化血压变异性
基于CDM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
王欣林兴建曹辉刘文肖朝勇
磁共振波普联合表观弥散系数与灌注加权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评价急性脑梗死后缺血半暗带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普(MRS)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DC)发现急性脑梗死后缺血半暗带(IP)是否较灌注加权成像(PW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更为敏感且能带来更大获益。方法发病3-6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例于溶栓前分别行...
王欣尹俊雄霍晓丽江炜炜王小姗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