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晨曦

作品数:23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植入
  • 8篇有限元
  • 7篇生物力学
  • 7篇颈椎
  • 6篇有限元分析
  • 5篇生物力学特性
  • 5篇位移传感器
  • 5篇下颈椎
  • 5篇回转
  • 5篇回转型
  • 5篇感器
  • 5篇传感
  • 5篇传感器
  • 4篇医疗器械
  • 4篇异体
  • 4篇异体骨
  • 4篇手掌
  • 4篇同种异体
  • 4篇同种异体骨
  • 4篇器械

机构

  • 23篇上海理工大学
  • 7篇上海市第一人...
  • 3篇上海市杨浦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作者

  • 23篇王晨曦
  • 22篇赵改平
  • 11篇方新果
  • 10篇陈二云
  • 7篇赵庆华
  • 7篇萨拉
  • 7篇尚昆
  • 5篇颜文涛
  • 3篇马童
  • 2篇凃意辉
  • 2篇沈力行
  • 1篇许世雄
  • 1篇俞晓立
  • 1篇蒋丽平
  • 1篇毛春燕
  • 1篇宋艳美

传媒

  • 3篇医用生物力学
  • 3篇中国生物医学...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年份

  • 6篇2016
  • 1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同种异体骨切割设备的夹持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同种异体骨切割设备的夹持装置,它包括底座、支架、平移气缸、旋转气缸安装座、旋转气缸、机械腕、手指驱动电机、回转型手指、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同种异体骨切割设备的夹持装置,可以使同种异...
萨拉王晨曦柏磊磊方新果颜文涛尚昆赵改平
文献传递
半限制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植骨融合术后下颈椎生物力学特性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Discover、Prodisc-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植骨融合术后下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椎间盘应力、韧带张力的生物力学特性以及植入假体力学性能的改变。方法建立C5-6椎间盘退变3种手术方案:Discover、Prodisc-C人工椎间盘置换和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有限元模型,同时建立C4-7节段下颈椎原始模型。分析术后下颈椎C4-7节段在矢状面、冠状面及横断面上椎体的生物力学特性变化。结果术后手术节段关节ROM变化:Discover模型增加12.7%-73.1%,Prodisc-C模型增加74%-98%,植骨融合模型下降55.8%-71.8%。Discover置换后上邻近椎间盘应力无明显增加,下邻近椎间盘应力在前屈、后伸、轴向旋转工况下减少33.2%-54.2%,囊韧带张力增幅比Prodisc-C置换后减少30%-40%。Discover假体最大应力(36.72 MPa)出现在前屈工况下,小于Prodisc-C假体的最大应力(42.66 MPa)。结论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可以保留手术节段的运动性能,Discover作为新一代人工椎间盘假体,在减少韧带负担和维持脊柱稳定性方面有所进步。研究结果可为颈椎前路融合手术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柏磊磊赵改平王晨曦陈楠心宋艳美陈二云赵庆华
关键词:人工椎间盘置换颈椎生物力学特性有限元分析
下颈椎全脊椎切除术后两种内固定重建方法的有限元分析
2016年
研究下颈椎C5椎体全脊椎切除术(TS)之后,前后路不同联合内固定重建方法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基于CT图像建立下颈椎C3-C7节段完整无损模型,在无损模型基础上,建立C5全脊椎切除术后两种内固定重建模型:一为钛网重建+前路钢板+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模型(TM+AP+SPS);二为钛网重建+前路钢板+后路双节段椎弓根螺钉模型(TM+AP+DPS)。对模型分别施加0.5、1.0、1.5、2.0 N·m的扭矩,分析两种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扭转等工况下的关节活动度(ROM)以及钛网、钢板、椎弓根螺钉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重建节段ROM随着扭矩的增大而增加,呈现出非线性的趋势,TM+AP+SPS模型的增加幅度较大。1.0 N·m工况下,两种模型重建节段ROM均减少83%以上;TM+AP+SPS模型在后伸、侧弯和扭转时,邻近节段的ROM均增加11%以上,C6-C7节段的ROM在扭转时增加41.79%,TM+AP+DPS模型的邻近节段ROM则显著降低。TM+AP+SPS模型和TM+AP+DPS模型中钛网应力分别集中于受压侧和后方。TM+AP+SPS模型的邻近节段有较大的代偿活动,TM+AP+DPS模型各节段ROM均大幅度减小,TM+AP+DPS模型的稳定性更好。
王晨曦赵改平柏磊磊陈楠心陈二云赵庆华马童凃意辉
关键词:下颈椎全脊椎切除术有限元分析力学特性
机械手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手,因为具有包含第一指节和第二指节的机械手指,第二指节相对于第一指节能够转动,包含与多个第一指节一一对应的第一指节驱动电机的机械手掌,第一指节驱动电机用于驱动相应的第一指节转动,通过第一指节和第二指...
王晨曦陈楠心柏磊磊萨拉胡宾心赵改平
文献传递
3D model of metastatic tumor angiogenesis in response to anti-angiogenic factor angiostatin
Surgeons observed that primary tumors are capable of suppressing the growth of their metastases by generating ...
赵改平陈二云俞晓立柏磊磊王晨曦陈楠心
基于CT图像腰椎L4~L5节段有限元模型建立与分析被引量:17
2014年
基于CT图像结合图像处理及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六面体网格建立完整的人体腰椎L4~L5活动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有效性进行验证与分析.用块状化分割方法对腰椎模型进行几何处理,然后对二维四边形单元使用扫略和拉伸等方法生成六面体实体单元从而建立三维腰椎有限元模型,并另外建立单元数量和单元类型不同的腰椎有限元模型用以对比.观察腰椎在轴向力和6个方向的扭矩作用下的变形和位移以及椎间盘的应力分布情况.建立的原始模型共有110 762个单元,111 644个节点,模型在500、1000、1 500、2000 N轴向压缩力作用下的位移分别为0.34、0.65、0.91、1.21 mm,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扭转工况下关节活动度分别为5.69°、2.28°、3.41°和1.29°,终板最大应力分布规律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用六面体单元划分网格的精细有限元模型可兼顾模型的计算效率及精度,所建模型符合腰椎一般生物力学特点,可用于模拟生物力学实验及对脊柱生物力学的进一步研究.
方新果赵改平王晨曦柏磊磊颜文涛马童
关键词:CT图像有限元模型生物力学特性
仿生膝关节
一种仿生膝关节,用于连接在大腿假肢与小腿假肢之间,包括用于与大腿假肢相连的股骨连接件,用于与小腿假肢相连的胫骨连接件,在股骨连接件与胫骨连接件之间设有股骨髁定位块、一对股骨髁、胫骨平台支架安装座、两个胫骨平台支架、胫骨髁...
赵改平王晨曦柏磊磊方新果尚昆
文献传递
颈椎全脊椎切除术和动态稳定器植入术的有限元分析
全脊椎切除术是目前临床公认的脊柱肿瘤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可显著减少肿瘤局部的复发率和致残率,但该术式会导致颈椎彻底横断,必须通过植入内固定器械来保证重建节段的稳定性和提供足够的力学强度,动态稳定器是一种非融合植入颈椎装置...
王晨曦
关键词:全脊椎切除术生物力学特性有限元分析
文献传递
颈胸段脊柱全脊椎切除术后不同固定方式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基于CT图像对人体颈胸段脊柱C5-T2节段进行三维模型重建,采用有限元方法探究椎弓根螺钉、钛网和钢板等不同内固定器械组合对颈胸段脊柱全脊椎切除(total spondylectomy,TS)术后稳定性的影响及内固定器械的应力分布。方法建立颈胸段脊柱C5-T2节段健康完整模型,并通过与体外实验关节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结果对比验证模型有效性。在健康完整模型基础上,建立颈椎C7节段行TS后的4种重建模型:TM+AP+DPS模型(钛网+前路钢板+后路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TM+AP+SPS模型(钛网+前路钢板+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TM+DPS模型(钛网+后路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AP+DPS模型(前路钢板+后路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并分析各重建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扭转时的ROM及内固定器械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TS术后重建会大幅度降低重建节段ROM,模型的重建节段ROM均下降超过93%,后路单节段螺钉固定时,钛网出现应力集中现象。结论4种模型重建节段固定效果相近,后路双节段螺钉固定的3种模型中内固定器械应力分布较为平均,模型整体稳定性优于后路单节段固定模型。
方新果赵改平王晨曦柏磊磊陈二云赵庆华
关键词:颈胸段脊柱全脊椎切除内固定应力分布有限元分析
脊柱颈胸结合部C5-T2三维有限元建模与验证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基于CT图像数据建立人体脊柱颈胸结合部C5-T2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Mimics、Geomagic和Hypermesh软件对人体脊柱颈胸结合部C5-T2椎体进行三维重建、模型修复和有限元前处理,对模型顶面施加±0.5、1、1.5、2 N·m扭矩,用于模拟人体前屈和后伸活动时所产生的载荷作用,使用ANSYS软件计算脊柱颈胸结合部C5-T2节段在前屈和后伸承受扭矩载荷作用时的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将计算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人体脊柱颈胸结合部C5-T2三维模型中C5-6、C6-7、C7-T1和T1-2各节段椎体在1 N·m载荷作用下,前屈时ROM分别为4.30°、3.21°、1.66°和1.41°,后伸时ROM分别为3.47°、2.86°、0.96°和0.92°。前屈时最大应力出现在椎体前缘,后伸时椎体后缘出现较大应力。ROM和应力分布的趋势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结论建立的脊柱颈胸结合部三维模型精确逼真,符合脊柱颈胸结合部的生物力学特性,模拟结果可为临床病理研究和颈胸部手术术式的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赵改平方新果王晨曦柏磊磊赵庆华许世雄陈二云
关键词:颈椎胸椎力学特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