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志宏

作品数:16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病理
  • 3篇动脉
  • 3篇血栓
  • 3篇静脉
  • 2篇导管
  • 2篇动脉栓塞
  • 2篇血管
  • 2篇造影
  • 2篇乳腺
  • 2篇栓塞
  • 2篇统计分析
  • 2篇误诊
  • 2篇下肢静脉
  • 2篇腺癌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2篇静脉血
  • 2篇静脉血栓
  • 2篇儿童
  • 2篇肺动脉

机构

  • 15篇兰州军区兰州...
  • 7篇甘肃省中医药...
  • 4篇甘肃省中医院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成都市青白江...
  • 1篇西京医院

作者

  • 15篇王志宏
  • 11篇宋锦文
  • 7篇顾立萍
  • 6篇印建国
  • 4篇刘晓红
  • 4篇骆元斌
  • 4篇黄小玲
  • 3篇魏旋
  • 3篇王新林
  • 2篇杨艳
  • 2篇张经国
  • 2篇刘彩霞
  • 2篇李中华
  • 1篇叶建军
  • 1篇石新霞
  • 1篇方燕燕
  • 1篇杨爱霞
  • 1篇宋锦宏
  • 1篇贾雄
  • 1篇徐红

传媒

  • 4篇西北国防医学...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甘肃中医
  • 1篇甘肃医药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西部中医药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误诊为下肢动脉血栓三例被引量:4
2011年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血管性疾病中最为凶险的疾病之一,进展快,病死率高[1],尤其在以下肢缺血为主要表现的患者,极易误诊,后果严重,报道3例,以引起警示. 病例资料 病例1,男,43岁.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下肢疼痛发凉,并呈持续性.体检发现左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
王志宏印建国宋锦文顾立萍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误诊下肢动脉血栓形成
腘静脉穿刺治疗下肢静脉血栓被引量:3
2012年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为临床常见的血管性疾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约有25%。50%的患者发展为栓塞后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肢功能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收集我院2007年6月至2011年4月36例DVT患者,行腘静脉穿刺经导管抽栓、溶栓、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等综合技术的应用,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印建国刘晓红王志宏杨爱霞宋锦文
关键词:穿刺治疗下肢静脉血栓栓塞后综合征血管性疾病患肢功能
肝癌合并动-静脉分流一种DSA新分型法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并总结肝癌合并动-静脉分流的DSA表现和以分流速度为基础的新分型方法及其在栓塞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分流速度将中晚期肝癌动-静脉分流分为3型,即:快速型、慢速型和中速型。对32例肝癌合并动-静脉分流患者经DSA检查进行分型,选择相应的栓塞材料进行栓塞封堵治疗。结果 32例中,快速型6例(19%),慢速型16例(50%),中速型10例(31%)。23例(72%)一次封堵成功,4例(13%)二次封堵瘘口消失,3例(9%)因分流口较大,同时伴有门静脉癌栓,未行封堵,2例(6%)因分流口较多且分散仅行部分分流口封堵及栓塞化疗。32例中20例DSA同时显示合并门静脉癌栓(与CT所示相符),超声仅检出16例;栓塞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中晚期肝癌患者栓塞术前DSA检查可准确显示动-静脉分流和癌栓情况,以分流速度快慢为依据的分型法简便、实用,在栓塞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宋锦文杨艳刘晓红王志宏印建国李中华贾雄白庚申
关键词:肝癌
胃肝样腺癌的病理及临床特征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胃肝样腺癌的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7月就诊于西京医院并经病理科诊断为胃肝样腺癌的病例14例,包括患者临床相关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情况、术后病理特征及预后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14例患者中,血清学AFP检查中3例阳性。CT显示胃壁异常增厚。13例胃癌根治患者的术后临床病理分期为2期2例,3期8例,4期3例。淋巴结转移11例,均可见或经免疫组化染色提示脉管、神经侵犯。病理学特征为可见到肝细胞样分化和腺样2种分化,肝细胞样分化区瘤胞浆内可见嗜酸性玻璃样小体,免疫表型为AFP和(或)Hepatocyte阳性。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2~74个月,14例患者中5例死亡,8例生存,1例失访。[结论]HAS患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较普通型胃腺癌预后差,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
顾立萍徐红王志宏黄小玲骆元斌
关键词:肝样腺癌病理特征预后
高危肺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高危肺动脉栓塞进行肺动脉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危险分层为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26例,经肺动脉内导管碎栓和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溶栓的综合介入治疗,观察处理前后肺循环改善情况,分析心肺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26例术前平均肺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和血压分别为(63.78±6.89)、(73.23±11.51)和(87.35±10.92)mmHg。术后分别为(26.23±10.27)、(93.48±6.17)和(127.14±13.15)mmHg,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36个月,25例疗效持续,1例复发。结论:肺动脉内导管碎栓联合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溶栓的介入治疗方法能迅速改善高危肺栓塞患者肺循环梗阻状况和临床症状,无明显并发症,对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很好作用。
宋锦文王志宏王新林张经国魏旋刘彩霞杨斌妮
关键词:肺动脉介入治疗疗效
导管碎栓联合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高危肺动脉栓塞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导管碎栓联合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高危肺动脉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26例,经肺动脉内导管碎栓和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处理前后肺循环改善情况,分析心肺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26例高危肺栓塞患者,术前平均肺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和血压分别为(63.78±6.89)mmHg、(73.23±11.51)mmHg和(87.35±10.92)mmHg。术后分别为(26.23±10.27)mmHg、(93.48±6.17)mmHg和(127.14±13.15)mmH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36个月,25例疗效持续,1例复发。结论肺动脉内导管碎栓联合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能迅速改善高危肺栓塞患者肺循环梗阻状况和临床症状,无明显并发症,对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很好作用。
宋锦文王志宏王新林张经国魏旋刘彩霞
关键词:瑞替普酶肺动脉溶栓术
微导管联合微钢圈栓塞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后难止性肾出血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置放微钢圈栓塞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难止性肾出血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1年接受PCNL治疗后难止性肾出血13例,采用股动脉插管,行肾动脉造影明确出血动脉后,以微导管行超选择性出血动脉内释放微钢圈栓塞治疗。结果:13例患者栓塞后48 h内肉眼血尿消失,所有病例随访6~12个月肾出血无复发,尿素氮、血肌酐正常,无治疗并发症。结论:肾动脉造影和经微导管超选择性出血动脉内释放微钢圈栓塞治疗PCNL术后难止性出血,创伤小、见效快,可最大限度保护肾功能,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宋锦文宋锦宏王志宏印建国
关键词:经皮肾镜取石术微导管
胫骨神经鞘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胫骨神经鞘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报告1例胫骨神经鞘瘤患者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该例患者术中冰冻活检取材少,取材部位不佳,未能明确诊断。术后常规活检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被确诊为骨神经鞘瘤伴骨皮质破坏。结论:胫骨神经鞘瘤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表现均无特异性,易误诊为骨巨细胞瘤或动脉瘤样骨囊肿等骨肿瘤,早期确诊十分困难。目前确诊骨神经鞘瘤需依靠病理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检查。术中冰冻送检组织广泛取材可提高诊断,以便临床决定合理的手术方式,改善患者的预后。
王志宏宋锦文印建国顾立萍叶建军
关键词:胫骨病理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微小钙化特征与导管癌的临床生物学特征
2011年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癌中微小钙化特征、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及二者间的关系。方法分析46例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具有微小钙化特征的乳腺导管癌,其中导管原位癌8例,浸润性导管癌Ⅰ级12例,Ⅱ级15例,Ⅲ级11例,着重观察微小钙化特征及肿瘤生物学行为。结果 46例具有微小钙化的乳腺导管癌病例,微小钙化特征及临床生物学行为各观察指标中,单位面积钙化数级在病理形态学分级中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存在微小钙化的乳腺病例,利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观察其微小钙化特征,可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并指导临床治疗。
杨艳王志宏宋锦文刘晓红张强李中华石新霞方燕燕
关键词:乳房X线摄影术
恶性梗阻性黄疸166例介入治疗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16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接受PTCD治疗,其中105例采用胆道内支架植入联合胆道引流治疗,58例行胆道内外引流,3例仅行胆道外引流。比较两组肝功能情况及生存时间。结果:166例全部操作成功,术后7d总胆红素平均水平从术前(478.3±180.5)μmol/L降至(213.6±128.6)μmol/L;随访1~23个月(平均10个月),支架并引流管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15.1个月)明显长于引流管组(8.3个月)(P<0.01)。结论: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是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首选治疗方法,胆道支架置入较单纯引流管留置术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宋锦文魏旋王志宏王新林张金国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