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宏
- 作品数:28 被引量:119H指数:6
- 供职机构:大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大连市卫生局资助项目大连市科技局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氧化氮与系膜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相关因素的研究
- 常明杨溟刘焱刘书蘖王志宏刘红赵华
- 该课题主要研究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探讨地塞米松、环磷酰胺与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以及细胞外基质的关系,旨在为缓解肾功损伤的进展提供新途径。实验结果显示肾小球系膜细胞确含有iNOS,且在生理状态下呈稳定状态,病理状态...
- 关键词:
- 关键词:一氧化氮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
- 高糖对系膜细胞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高糖对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及NO合成的变化,以及上述变化对细胞外基质(ECM )合成的影响。方法:利用脂多糖(LPS)诱导系膜细胞表达iNOS ,观察5 .6、10、2 5、4 0mmol/L不同糖浓度,在0、4、2 4、4 8h不同时间点培养的系膜细胞iNOSmRNA表达的变化及培养上清中NO、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含量的变化,以相同渗透压的甘露醇为对照组。细胞增殖测定采用MTT法,iNOS表达采用RT -PCR的方法,NO的检测采用硝酸还原法,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的测定采用ELISA法。结果:高糖抑制系膜细胞增殖;LPS刺激后系膜细胞可表达iNOS ;高糖浓度时iNOSmRNA表达增加,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相同渗透压的甘露醇无类似作用(P <0 .0 1) ;随着糖浓度的升高和时间延长,实验组上清中NO含量增加,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含量增加。结论:高糖可上调系膜细胞iNOSmRNA的表达和促进NO、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的合成。
- 常明刘书馨杨溟王志宏刘焱
- 关键词:高糖细胞外基质糖尿病肾病
- 尿毒症患者动脉中膜钙化的病理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研究尿毒症患者动脉中膜钙化的特点,并探讨血管钙化与骨基质蛋白的关系。方法43例尿毒症患者在行动静脉内瘘手术时取桡动脉0.5-1.0cm,应用茜素红染色观察血管钙化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血管中膜骨桥蛋白(OPN)、Ⅰ型胶原(Col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43例桡动脉标本中有10例发生程度不同的中膜钙化,钙化率为23.3%;钙化的10例桡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胞浆均有OPN、ColⅠ阳性表达,没有明显钙化的动脉中仍有51.5%至少存在一种骨基质蛋白的阳性表达,钙化组OPN、ColⅠ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无钙化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α-SMA在钙化组表达明显减弱,与无钙化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尿毒症患者血管中膜可出现明显钙化,OPN、ColⅠ的表达可能是血管钙化的早期标志,血管中膜钙化类似骨的矿化,细胞介导的主动过程可能参与了血管的钙化。
- 刘红常明腾兰波王志宏刘焱赵华付瑶王伟
- 关键词:尿毒症动脉骨基质蛋白
- 血镁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率影响的单中心研究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镁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于大连市中心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的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血镁水平、其它实验室检查结果。共纳入757例患者,其中男性452例(59.7%),女性305例(40.3%),平均年龄59.77±13.82岁,中位透析龄46(18.5,91.0)个月。血镁平均水平1.09±0.15 mmol/L。根据基线血镁水平按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组1(血镁<1.0 mmol/L,n=178),组2(1.0≤血镁<1.08 mmol/L,n=203),组3(1.08≤血镁<1.17 mmol/L,n=171),组4(血镁≥1.17 mmol/L,n=205)。随访至2020年12月31日,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采用Kaplan-Meier软件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方法比较生存率;相关性分析使用Pearson或Spearman软件;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分析血镁的影响因素。采用SPSS24.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个组患者的年龄、透析龄、血压无统计学差异,而血红蛋白、白蛋白、尿素、肌酐、血钙、血磷、总胆固醇、铁蛋白、C反应蛋白(CRP)、Kt/V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白蛋白、尿素、血钙、血磷、Kt/V与血镁正相关,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铁蛋白、CRP与血镁负相关(P<0.05)。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4组患者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3.113,P=0.004),血镁低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血镁高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镁水平是影响MHD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关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镁水平,血镁低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血镁高组,血镁是影响MHD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 张瑜王志宏董毳由莲莲刘书馨
-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镁死亡率
- 糖尿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分析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作为原发病和伴发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大连市中心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60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至2021年12月31日。根据疾病状况分为原发性糖尿病肾病(DKD)组(257例),糖尿病作为伴发疾病(DCM)组(61例)及无糖尿病(NDM)组(284例)。按年龄≤60岁(324例)及>60岁(278例)进行亚组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3组患者的生存率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随访中位时间62个月,全因死亡共329例。三组患者第2~5年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NDM组患者生存率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KD组和DCM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2)。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开始透析时年龄(HR 1.01,95%CI 1.01~1.02,P=0.002)、脑卒中(HR 1.44,95%CI 1.08~1.92,P=0.014)、DKD(HR 1.58,95%CI 1.23~2.04,P<0.001)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尿素清除指数(Kt/V)是全因死亡的保护因素(HR 0.4895%CI 0.29~0.81,P=0.006)。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组,脑卒中(HR 1.72,95%CI 1.11~2.65,P=0.015)及DKD(HR 1.97,95%CI 1.33~2.91,P<0.001)是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Kt/V(HR 0.37,95%CI 0.18~0.77,P=0.007)是保护性因素;年龄>60岁组,LDL(HR 1.40,95%CI 1.01~1.94,P=0.041)、DKD(HR 1.36,95%CI 1.00~1.85,P=0.049)是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作为原发病和伴发病患者远期生存率无差异,但与NDM患者相比死亡风险明显增加。
- 孙海洋金蕊王志宏董毳肖佳张爽张爽
- 关键词:糖尿病血液透析生存率
- 尿毒症患者血管钙化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8
- 2006年
- 心血管疾病(CVD)是尿毒症患者的首位死亡病因.在经过年龄、性别、种族、糖尿病分层后。尿毒症患者CVD病死率仍比普通人群高10—30倍。研究显示血管钙化尤其是中膜钙化是导致尿毒症患者CVD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引起尿毒症患者血管钙化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尿毒症血管钙化是细胞介导的主动过程。因此,本研究从组织病理学入手。通过观察尿毒症患者血管钙化的病理变化及其与相应的临床指标的关系,探讨血管钙化可能的病因及发生机制。
- 常明刘红刘书馨腾兰波王志宏刘焱赵华付瑶王伟
- 关键词:尿毒症患者血管钙化心血管疾病组织病理学细胞介导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治疗与钙磷代谢紊乱的应用效果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与钙磷代谢紊乱的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研究组实施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以及临床症状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2个月、4个月后的血钙、磷、钙磷乘积以及iPTH的含量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且6个月后患者体内的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含量和骨钙素(BG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
- 王凌溪王伟王志宏
-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
- p16在大鼠肾脏随增龄表达的变化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16在大鼠肾脏随增龄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RT-PCR、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的方法从基因和蛋白质表达水平观察1日龄、3月龄和24月龄大鼠肾脏p16表达的变化。结果 RT-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随年龄的增长,p16的基因和蛋白在大鼠肾脏表达水平上调,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16在肾小球和肾小管随增龄表达增加。结论 p16在大鼠肾脏随增龄表达上调,提示p16可能是肾脏衰老的标志物之一。
- 常明刘书馨刘焱王志宏付瑶
- 关键词:P16衰老肾脏
- 不同程度系膜细胞增殖性肾炎S期激酶相关蛋白2表达变化的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系膜细胞增殖性肾炎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经肾穿刺活检证实为系膜细胞增殖性肾炎的病理切片,根据系膜细胞增殖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每组6例,进行PAS染色、BrdU免疫荧光染色和Skp2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BrdU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偶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0~1个/肾小球);在中度系膜增殖性肾炎,BrdU染色阳性细胞为(9.8±1.1)个/肾小球;重度增殖性肾炎为(16.3±2.8)个/肾小球,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kp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肾小球,Skp2主要在系膜细胞的细胞核表达,呈棕黄色颗粒;随着系膜增殖程度的加重,肾小球内Skp2阳性细胞百分数显著增加[轻度(2.22±0.75)%vs中度(7.16±2.38)%vs重度(15.89±4.56)%],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rdU染色阳性率和肾小球内Skp2阳性细胞百分数高度相关(R=0.81)。结论:在人类系膜增殖性肾炎,随着系膜细胞增殖程度的加重,肾小球内Skp2阳性细胞数的比例显著增加,处于S期的系膜细胞也显著增加,为进一步阐明疾病状态下系膜细胞增殖的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靶点。
- 王志宏刘书馨常明张春环
- 关键词:系膜细胞S期激酶相关蛋白2细胞周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动态变化与预后关系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红蛋白(Hb)动态变化及演变模式与预后的关系,并探索评估Hb动态变化与预后关系的更好方法。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大连市中心医院行血液透析满3个月、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每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构建Hb动态演变数据库。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依据患者的平均Hb分为Hb≤90 g/L、90 g/L110 g/L 3组。根据Hb变异系数(CV)中位值,分为高变异组(CV≥0.09)和低变异组(CV<0.09)。构建联合模型,利用Cox回归分析评估Hb波动与预后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组间生存差异并验证结果,进而确定预后最佳的Hb范围及变异程度。结果最终纳入660例患者,平均开始透析年龄为(56.4±17.2)岁,中位随访时间为24.0(13.0,46.0)月。发生全因死亡173例(26.2%),其中心脑血管死亡116例(17.6%)。联合模型显示无论Hb是否在正常范围内,Hb每纵向减少1个单位,全因死亡的风险增加4%,心脑血管死亡的风险增加3%(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平均Hb>110 g/L且CV≤0.09组患者在全因死亡中生存率最高,平均Hb≤90 g/L且CV≤0.09组患者生存率最低(χ^(2)=42.113,P<0.01);在心脑血管死亡中,90 g/L<平均Hb≤110 g/L且CV≤0.09组患者生存率最高,平均Hb≤90 g/L且CV≤0.09组患者生存率最低(P<0.05)。高Hb平均值的患者,在全因死亡及心脑血管死亡中的生存率均显著高于低Hb平均值的患者(P<0.01)。结论Hb波动将增加MHD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及心脑血管死亡的风险,将Hb控制在较高水平并维持平稳对改善MHD患者的临床预后至关重要。
- 李琳王志宏肖佳董毳郐婷婷张瑜刘书馨
-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红蛋白临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