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宝芝

作品数:13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梅州市科技局立项课题广东省梅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梅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压
  • 7篇高血压
  • 5篇高血压病
  • 4篇动态血压
  • 4篇动态血压监测
  • 4篇血压监测
  • 4篇老年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心力衰竭
  • 3篇衰竭
  • 3篇慢性
  • 3篇颈动脉
  • 3篇颈动脉粥样硬...
  • 3篇老年慢性
  • 3篇护理
  • 3篇高血压病患者
  • 3篇反应蛋白
  • 3篇病患
  • 2篇蛋白

机构

  • 13篇嘉应学院医学...
  • 1篇成都铁路中心...

作者

  • 13篇王宝芝
  • 9篇董建新
  • 2篇刘竹英
  • 2篇钟文
  • 1篇蔡冬雪
  • 1篇鲁跃华
  • 1篇王莎莎

传媒

  • 3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河北医学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BPM及hs-CRP对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预测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ABPM)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尿微量白蛋白预测价值。方法:对所有入选的高血压患者询问病史、体检并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检测hs-CRP、尿微量白蛋白及血生化。根据检测结果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微量蛋白尿组(实验组)和无微量蛋白尿组(对照组)。结果:高血压合并微量蛋白尿患者昼夜节律消失率、24h SBP、dSBP、nSBP、24h PP、dPP、nPP、hs-CRP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4h DBP、dDBP、n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节律消失、收缩压、脉压及hs-CRP是高血压患者微量蛋白尿重要的预测因子,ABPM以及hs-CRP对高血压患者肾脏早期损害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董建新王宝芝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高敏C-反应蛋白尿微量白蛋白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价值
2012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动态血压参数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所有入选患者询问病史、体检并行动态血压监测、颈动脉超声及血生化检测。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男性患者比率、平均年龄、高血压病程、吸烟者比例、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24h收缩压、白昼收缩压、夜间收缩压、24h脉压、白昼脉压、夜间脉压水平、非杓型血压检出率及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男性、年长、高血压病程、吸烟者、尿酸、血脂异常,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收缩压及脉压差增大以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影响更明显。
董建新王宝芝
关键词:高血压病动态血压监测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
非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并微量蛋白尿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并微量蛋白尿(M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68例本院就诊及住院高血压病患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根据结果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微量蛋白尿组和无微量蛋白尿组(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微量蛋白尿组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平均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常规检测微量蛋白尿可以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从而指导临床。
董建新王宝芝
关键词:高血压蛋白尿冠状动脉疾病
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两种封管液的观察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老年留置针两种封管液的效果。方法:220例长期输液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用生理盐水5 ml封管,对照组用肝素液3 ml封管。留置时间平均3~5 d,评价其效果。结果:试验组血管堵塞率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盐水封管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封管方法。
王宝芝刘竹英王莎莎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封管液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2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13例,实验组除降压药物外,给予高血压健康教育,进行饮食、生活指导等护理干预;对照组除降压药物及高血压病的一般注意事项外,无其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定期随访,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实验组血压控制达标率、生活习惯转换率、药物治疗依从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是高血压病治疗过程中必要的有效治疗内容。
王宝芝
关键词:护理干预高血压病
红细胞分布宽度等相关指标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等相关指标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死亡的8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死亡组),并随机入选100例治疗好转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超敏C-反应蛋白(hs-caP)、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RDW、hs—CRP、Hcy、DD和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老年危重病,检测RDW、hs—CRP、Hcy、DD和NT-proBNP水平,对评估患者治疗效果、预测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董建新王宝芝
血尿酸与动态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动态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15例入选患者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颈动脉超声及血尿酸检测。结果高血尿酸24hSBP、dSBP、nSBP、24hPP、dPP、nPP水平、非杓型血压检出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血尿酸对血压昼夜节律改变及CAS病变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董建新王宝芝钟文鲁跃华
关键词:高血压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颈动脉粥样硬化血尿酸
病人安全警示牌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2011年
目的通过应用安全警示牌,强化护理人员、患者、陪护三方的安全意识,突出细节管理和人文关怀,建立医院安全文化管理新模式。方法将使用病人安全警示牌前后100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组,进行病人、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及缺陷发生率的统计分析。结果使用安全警示牌后护理缺陷发生率下降,病人或家属、医生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伊〈0.05)。结论病人安全警示牌的使用将护理管理模式由“事后控制”向“事前控制”转变,起到减少护理缺陷发生,提高医患护理工作满意度的作用,有利于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
刘竹英王宝芝蔡冬雪
关键词:护理缺陷护理安全
9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住院的老年心力衰竭死亡患者(全因死亡)且资料完整者92例为研究组,并随机抽取100例治疗好转的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肌酐(Cr)、尿酸(UA)、血钾、血钠水平及性别、年龄、病程、病因、依从性、经济状况的差异。结果研究组RDW、hs-CRP、NT-proBNP、Cr、UA水平及年龄、病程、依从性差及经济状况差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而Hb、血钾、血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男女比例、LVEF、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DW、hs-CRP、NT-proBNP、Cr、UA、Hb、血钾、血钠水平及依从性和经济条件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重要预测因子。
董建新王宝芝
关键词:慢性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理教育的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心理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意义.方法 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系统的心理教育,对照组一般的健康教育,评价其效果.结果 实验组排便困难、焦虑和腰酸背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教育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护理方法.
王宝芝宫红花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理教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