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宏丽

作品数:4 被引量:49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抗体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患者
  • 1篇阳性
  • 1篇阳性结果
  • 1篇甄别
  • 1篇致病
  • 1篇致病因素
  • 1篇深静脉
  • 1篇深静脉血栓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后并发症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并发
  • 1篇术后并发症
  • 1篇透明带
  • 1篇凝血
  • 1篇盆腔
  • 1篇盆腔术后
  • 1篇下肢深静脉

机构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王宏丽
  • 2篇张云
  • 1篇曾甲子
  • 1篇陈陆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高促性腺激素血症与抗卵巢抗体
2009年
王宏丽
关键词:抗卵巢抗体免疫功能异常抗透明带抗体继发性闭经卵巢早衰致病因素
DTT、2-Me对IgM抗体最适中和反应条件及能力的探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二硫苏糖醇(DTT)与二巯基乙醇(2-Me)对IgM抗体最适中和反应条件及能力。方法对已知效价的IgG抗-D血清(1∶64)和IgM抗-B血清(1∶128)进行效价测定,选择最佳反应温度及时间对临床试验标本处理后,做IgM抗-A(B)残留测定。结果通过对比,选择37℃水浴30 min做为该试验最佳反应条件;2-Me与DTT在常规试验方法与本研究所选试验条件对比,经χ2检验(P>0.05)IgM抗体残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别通过30、60、90 min在37℃水浴及室温对IgM抗体进行中和,认为37℃水浴30 min中和血清IgM抗体效价明显下降,中和效果较为理想。DTT与2-Me中和IgM抗体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DTT可替代2-Me。
张云陈陆王宏丽
关键词:DTT2-MEIGG抗体IGM抗体
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假阳性结果的甄别与处理方法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假阳性结果的甄别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本院2016年至2017年凝血五项中D-二聚体单纯性增高,且数值大于3 mg/L的患者30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妇科炎症患者71例,妇科良性肿瘤患者83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48例(卵巢癌52例,宫颈癌66例,内膜癌30例)。分别采用INNOVANCE试验在Sysmex cs-5100检测平台上测定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及D-二聚体稀释试验,并通过VIDAS-30检测平台进行验证。结果302份标本中285份标本结果相符,符合率为94.4%,并呈正相关,此时判定D-二聚体检测值为真值。17份标本结果不符,不符合率为5.6%。表现为:D-二聚体结果阳性,FDP结果阴性,D-二聚体稀释试验结果随稀释倍数的增加而进行性下降且幅度很大,VIDAS试验验证为阴性。此时判定D-二聚体结果为假阳性。结论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时,可以通过D-二聚体,FDP及D-二聚体稀释试验联合检测来减少D-二聚体假阳性的出现,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测报告。
王宏丽曾甲子
关键词:免疫比浊法D-二聚体FDP假阳性
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0
2012年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CL-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30例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23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宫颈癌9例、卵巢癌6例、子宫内膜癌8例),5例子宫肌瘤患者、1例腺肌瘤、1例输卵管妊娠及58例妇科盆腔术后没有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妇科恶性肿瘤40例、子宫肌瘤18例)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并与5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妇科盆腔术后下肢静脉栓塞的患者术前和妇科盆腔术后未出现下肢静脉栓塞的患者术前FIB、D-dimer水平与正常体检者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患者术前与术后未发生栓塞的患者术前D-dimer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APTT、TT水平与正常健康体检者和妇科盆腔术后没有发生下肢静脉栓塞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妇科盆腔术后发生深静脉栓塞的患者24 h后与未发生深静脉栓塞的患者24 h后及对照组的FIB、D-dimer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T、APTT、T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经抗凝、溶栓、抗炎治疗后,患者均治愈,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恢复后查凝血功能显示PT、APTT、TT、Fib、D-dimer与正常体检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测特别是FIB、D-dimer检测对于妇科盆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有重要的作用,可用于妇科盆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预测,对于妇科盆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患者的治疗、恢复程度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王宏丽张云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