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弘
- 作品数:57 被引量:260H指数:9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颅内-外动脉搭桥在复杂颈内动脉瘤治疗中的运用被引量:16
- 2007年
-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搭桥术在复杂颈内动脉瘤治疗中的适用范围、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颅内-外搭桥术临床资料,搭桥后分别采用慢性阻断颈部颈内动脉、闭塞载瘤动脉或孤立动脉瘤等。结果术后血管造影或CTA示30例吻合血管通畅,1例吻合口狭窄伴血管痉挛,2例吻合口不通。29例通过阻断颈内动脉使动脉瘤不显影而达到治愈。29例治愈患者随访未见动脉瘤复发或破裂。结论采用颅内-外动脉搭桥术,结合急性或慢性闭塞颈内动脉,是复杂颈内动脉瘤治疗的一种有效途径。
- 田彦龙毛颖宋冬雷冷冰徐斌王启弘陈功周良辅张鸿祺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成形术颈内动脉
- LAK细胞及活化ETC联合移植治疗大鼠脑胶质瘤
- 2001年
- 目的 探讨以LAK细胞联合活化胸腺细胞(ETC)行瘤腔内移植治疗大鼠脑胶质瘤的效果。方法 进行LAK细胞、活化ETC体外杀瘤细胞活性比较,观察联合移植对荷瘤大鼠的作用。结果 联合移植组大鼠的生存期显著延长;电镜观察瘤细胞空泡变性,胶质细胞增生;与对照组相比CD4,CD4/CD8均升高(P<0.01),CD8降低,胸腺不发生萎缩与凋亡。结论 联合移植对脑胶质瘤有治疗作用并且对荷瘤大鼠的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 王启弘杨富明周志红郭彩玲庄敏刘芳李涛郭守利
- 关键词:移植术淋巴因子杀伤细胞脑胶质瘤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2例分析
- 2006年
- 对12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扫描示颅内不规则形或类圆形等密度或高密度阴影;MRI检查4例,呈长或等T1长T2信号影。均行手术切除肿瘤并局部放疗,8例联合化疗。认为PCNSL术前确诊比较困难,宜采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
- 徐欣赵明王启弘
- 关键词: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
- 手术联合放疗治疗脑转移瘤52例报告
- 2006年
- 徐欣赵明王启弘
- 关键词:脑转移瘤放疗治疗手术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病灶绒毛膜癌
- 犬囊状动脉瘤模型制作方法改进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探讨改进显微外科技术,提高犬囊状动脉瘤模型制作成功率的方法.方法运用改进的显微外科技术将30只犬的颈外静脉囊吻合到颈总动脉建立动脉瘤模型.术后7~14 d行影像学检查和大体观察证实动脉瘤的形成情况.结果术后动物全部健康成活,建立动脉瘤模型27个,其中侧壁型15个,分叉部6个,末端型6个,制作成功率90%(27/30).模型可持续存在达68 d.结论该改进方法制作的模型较为理想,能模仿出人类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瘤体大小及载瘤动脉管径,且能进行常规导管介入神经外科操作.
- 王启弘马廉亭周志红张小军张振海张新元束枫
- 关键词:显微外科疾病模型颈总动脉动脉瘤
- 犬侧壁型囊状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前后的影像学研究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建立犬颈总动脉(CCA)侧壁型囊状动脉瘤(AN)模型,评价微弹簧圈行动脉瘤腔栓塞前后影像学的改变。方法 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制作16个CCA侧壁型动脉瘤,术后2周对模型组、微弹簧圈栓塞组和对照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观察病理改变。结果 建立14个模型,制作成功率为 87.5%,DSA结合无创影像学可以提高对动脉瘤的诊断和全面认识。微弹簧圈(MC)瘤腔栓塞能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该模型是进行AN血管内栓塞治疗研究的较理想模型;先进的影像学检查对AN的MC栓塞前后的评价具有无创、可重复、显示清楚的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DSA检查。
- 王启弘张新元束枫刘明徐弘肖铁臣马廉亭
- 关键词:微弹簧圈栓塞影像学显微外科技术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经颅多普勒
- 椎管内硬脊膜外血肿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6
- 2003年
- 李国忠董齐王启弘
- 关键词:椎管内硬脊膜外血肿
- 术中B超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 2006年
- 目的探讨术中B超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实时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术中B超的指引下对33例颅内病变进行手术切除。结果33例中明确定位28例(84.8%)。此28例中,肿瘤全切21例,次全切除7例;2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术中B超对皮层下的囊性和密度较高、边界清楚的实质性病灶显示清楚,定位准确,可帮助术中确定皮层切口和手术路径,减少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
- 徐欣赵明黄俊玲王启弘
- 关键词:神经外科术中B超疗效
- 颅内巨大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探讨
- <正>巨大型脑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3%~5%,尽管比例不高,但因为可引起颅内出血、占位效应、血栓栓塞等情况,不治疗患者1年后的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1/3,死亡率有可能高达85%。尽管显微神经外科直接手术可以治愈...
- 宋冬雷冷冰徐斌顾宇翔王启弘陈功田彦龙徐锋毛颖
- 文献传递
- 真性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假性动脉瘤的形成及血流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7
- 2005年
- 目的研究颈总动脉(CCA)瘤破裂后假性动脉瘤的形成过程与机理。方法运用创伤法及显微外科技术,制作20只犬真性动脉瘤(AN)破裂出血后形成假性动脉瘤(真性合并假性动脉瘤,T+F)模型,术后1、2、3、4、8周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检查,光镜及电镜观察真性和假性动脉瘤的病理改变,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分析真性和假性动脉瘤内的血流速度、压力和切应力的分布情况。结果成功建立11只鼠T+F模型,3只颈总动脉闭塞,2只真性AN闭塞,4只形成了真性AN而未形成假性AN。假性动脉瘤内的血流速度很慢,真性动脉瘤瘤口远端底边的切应力最高,而真性与假性动脉瘤交界的部位切应力不高。结论验证了T+F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提示假性动脉瘤的形成和生长可能与其内的压力有关。由于假性动脉瘤的形成,T+F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下更容易破裂出血,应当积极地行确定性的外科治疗。
- 王启弘马廉亭吴佐泉龚建秋戴建华张小军束枫
- 关键词: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出血血流动力学研究假性动脉瘤真性动脉瘤数字减影血管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