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勇智

作品数:36 被引量:218H指数:10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水利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海洋环境
  • 4篇数值模拟
  • 4篇可持续发展
  • 4篇后评
  • 4篇后评价
  • 4篇海洋工程
  • 4篇值模拟
  • 3篇悬浮物
  • 3篇浊度
  • 3篇围填海
  • 3篇夏季
  • 3篇环境影响
  • 3篇海域
  • 3篇北黄海
  • 2篇悬浮沉积物
  • 2篇悬浮体
  • 2篇输运
  • 2篇水交换
  • 2篇权益
  • 2篇资源环境

机构

  • 25篇中国海洋大学
  • 20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国土资源部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上海市公用事...
  • 1篇青岛市海洋与...

作者

  • 36篇王勇智
  • 13篇鲍献文
  • 7篇丰爱平
  • 6篇乔璐璐
  • 6篇石洪华
  • 5篇谷东起
  • 4篇孙惠凤
  • 4篇闫文文
  • 3篇杨作升
  • 3篇孙永根
  • 2篇江文胜
  • 2篇李平
  • 2篇马林娜
  • 2篇宋军
  • 2篇李真
  • 1篇王文海
  • 1篇赵鸣
  • 1篇韩雪双
  • 1篇杜军
  • 1篇麻德明

传媒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中国人口·资...
  • 3篇海洋开发与管...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台湾海峡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泥沙研究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城市公用事业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海岸工程
  • 1篇福建水产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海洋技术学报
  • 1篇中国可再生能...
  • 1篇中国海洋学会...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由钢铁混凝土岸线带来的思考:海洋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被引量:1
2009年
近几年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随之而来的便是众多大型工程项目纷纷选址并落户于海岸带。众多工程项目落户于海边,主要是基于海岸带丰富的资源因素:便利的港口、方便的物流、良好的经济环境和较易排污等。然而,海洋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往往伴随着围(填)海、温排水、动植物量衰减和岸线人工化等问题。虽然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从理论上来说,海洋的环境承载能力是无限的,但是通常情况下,与人类生产生活接触较为密切海域面积极为有限,主要是近岸浅水区和河口地区,其环境承载能力非常有限,受人类活动影响极大,围(填)海造陆、航道疏浚、城市和工农业发展产生的废弃物,使海岸带正经历着巨大的环境变化,引起近海海洋环境质量恶化。就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而言,海洋工程造成的实际海洋环境影响往往会突破工程动工前实施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预测值(主要为其带来的海洋环境负面影响),造成了海洋工程正式运营期间所产生的海洋环境影响缺乏评估与监管,因此,必须引入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目前,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机制在我国尚属空白,而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制度在国外海洋管理中已发展得较为成熟,政府规定凡是重大、典型的海洋工程一律需参加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是在海洋工程正式运营一段时间后,通过对工程周边海域的环境质量现状展开实地调查,与工程前期实施的海洋环境影响的相关报告书中的相关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一方面复核工程前的环境影响预测值的正确性,前期评价单位采用的预测方法和参数的合理性,一方面通过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发现前期环境影响评价中预测有误之处或者未能预测到的实际问题,对相关企业提出整改意见,并从中吸取经验�
王曙光王勇智鲍献文宋军
关键词:海洋工程可持续发展
近十年来渤海湾围填海工程对渤海湾水交换的影响被引量:18
2015年
近十年来我国海岸带地区快速城市化,对土地的需求持续高涨,导致沿海地区围海造地现象愈演愈烈,海湾纳潮海域面积持续萎缩,对海湾的水交换带来了较大压力。为此,选取我国海岸带快速城市化的典型区域——渤海湾为例,研究近十年来渤海湾海岸带城市化对渤海湾水交换的影响。基于国际流行的MIKE3水动力模型耦合粒子追踪模块,应用2000年和2010年两个典型年份的渤海湾岸线资料,分别计算了2000年和2010年渤海湾环流系统及其驱动下的水质点运移规律和变化特征。研究将渤海湾划分为8个区块,定量化研究和对比了近十年来由于渤海湾持续围填海导致的海湾水存留时间和不同区块水交换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近十年来渤海湾沿岸快速城市化产生的岸线变化,导致湾内环流涡旋增多,决定湾内水交换的流场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导致各区块的水交换能力和平均水存留时间不仅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与2000年相比,2010年天津港、黄骅港和曹妃甸港区海域的平均水存留时间明显增加,水交换率下降,对区域水质的改善十分不利。
王勇智吴頔石洪华赵晓龙闫文文
关键词:水交换围填海城市化
罗源湾多年围填海工程对水动力环境的累积影响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由于滩涂开发和临港工业建设的需要,罗源湾内围填海活动频繁,但长期以来多个围填海工程对湾内水动力环境的累积效应十分明显。本研究以围填海累积影响下的罗源湾水动力环境变化为研究对象,通过MIKE 3模型,分析了罗源湾3个典型围填海时期岸线与地形条件下的纳潮量和水交换能力变化。结果表明,多年实施的大量围填海工程对罗源湾的纳潮量和水交换的累积效应显著。1996和2012年的海湾全潮平均纳潮量与1960年代相比,分别减少了约20.59%和28.38%,湾内30d的平均水交换率则分别减少19.17%和21.42%,半交换时间延长了约1.74和2.42d。由此可见,频繁的围填海工程对罗源湾水动力环境的累积影响较大。
王勇智孙惠凤谷东起闫文文
关键词:围填海纳潮量水交换
夏季北黄海水体浊度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应用2007月7月国家908专项北黄海区块水体调查获取的浊度资料,与同步获得的悬浮物质量浓度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中底层水的相关系数在0.94以上,表层相关度较差。根据调查海域浊度的水平大面分布及选取的6个典型断面的垂直分布,初步阐述了夏季北黄海水体浊度的分布特征——近岸高和底层高,山东半岛北部沿岸、成山角海域和老铁山水道以及庄河河口附近海域为高浊度区。夏季北黄海冷水团对水体浊度分布具有控制性影响:调查海域水体垂向层结稳定,北黄海冷水团海域中下层表现为高盐、低温、高密特征,水体浊度小,且浊度锋面的分布与温度较为相近。同时,夏季北黄海冷水团对悬浮物的分布起到了屏障作用——在山东半岛北部沿岸和辽东半岛南部沿岸阻止了近岸悬浮物的经向输送,而在山东半岛东部沿岸则阻止了近岸悬浮物的纬向输送。
王勇智乔璐璐鲍献文李真
关键词:浊度温度
加强潮流能发电的研究与开发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能源结构已不能满足工农业对能源日益增加的需求,尤其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电力供应缺口逐渐增大,严重的制约了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对开发新型能源结构提出了要求。海洋中蕴含丰...
鲍献文王勇智
关键词:能源结构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
文献传递
钦州湾悬浮泥沙特征被引量:3
2016年
钦州湾由于湾内外特殊的海洋动力、泥沙来源和地形地貌条件,导致海湾悬浮泥沙特性存在较大差异。通过2007年和2010年钦州湾13个站位的实测悬浮泥沙含沙量数据,总结了钦州湾的泥沙来源,分析了钦州湾悬浮泥沙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移趋势和输沙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钦州湾泥沙主要来自河流输沙、海向来沙及岸滩侵蚀;水体含沙量最大值空间分布整体表现出"外湾>内湾>湾颈"的特点,平均值由内湾到外湾逐渐减小;水体垂向平均含沙量最大值出现层位不同,内湾表底层平均含沙量趋于一致,但中层略大,而外湾由表层至底层存在渐进变化;潮流强度、地形特征及泥沙来源是影响悬浮泥沙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悬浮泥沙输运主要受潮流控制,输沙强度呈"湾颈>外湾>内湾"特点,总体输沙趋势由湾顶向湾外、沿落潮流由北向南输运。
孙永根丰爱平王恩康王勇智孙惠凤
关键词:悬浮泥沙悬沙输运
近岸强海流切变锋作用下悬浮沉积物的输送和沉积——以山东半岛东端外海为例被引量:19
2013年
利用2007年国家908专项ST02区块(渤海海峡及北黄海)水体专项夏季和冬季两个航次调查的温度、浊度和悬浮体浓度数据,选取了跨越山东半岛东端外海泥质沉积体的B1和B2两个断面,结合该区浅地层剖面资料,辅以研究海域的冬季环流数值模拟,着重分析了山东半岛东端外海强海流切变锋作用下的悬浮体输送和沉积特征。结果表明山东半岛东端外海悬浮体向外海输送存在类似"夏储冬输"的规律:夏季,北黄海海水浊度普遍小,不仅北黄海温跃层抑制了底层悬浮体向中上层水体扩散,而且北黄海冷水团在中底层与山东半岛东部沿岸水也形成了显著的温度和悬浮体锋面,阻碍了悬浮物的纬向输送,故夏季应是悬浮体沉积的主要时节;冬季,温跃层消亡,在强风的作用下,山东半岛东部悬浮体浓度高且垂向混合较好,然而在泥质沉积体顶积层两侧,山东半岛东部沿岸中下层北上的逆风补偿流和北上的黄海暖流与位于顶积层上方表中层南下的沿岸流构成了两道显著的强海流切变锋,使得底积层上大量的再悬浮沉积物不能越过山东半岛东部陆架末梢,从而有助于形成山东半岛东端外海特有的Ω状泥质沉积体。
王勇智乔璐璐杨作升鲍献文赵美训王关锁
关键词:悬浮体黄海暖流
环海阳万米沙滩河流流域土壤侵蚀量估算及演变被引量:1
2018年
基于3S技术,利用输出系数土壤侵蚀模型,通过1995、2005、2015年三期土地利用分布,估算了海阳万米沙滩海域三个典型年份的土壤侵蚀量。在对三期不同土地利用变化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解析了1995—2015年土壤侵蚀量的演变趋势,探讨了侵蚀量变化与海滩侵蚀演变趋势的关系。结果表明:三个典型年份的土壤侵蚀量分别为954 060、948 305和924 333t,基本保持年均100万t的量级,总体处于轻度侵蚀状态,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不仅说明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输沙量的减少打破了原有沙滩陆上土壤流失堆积与海水冲刷的平衡体系,也就为海岸侵蚀提供了可能。
麻德明王勇智赵鸣田梓文
关键词:土壤侵蚀
冬、夏季北黄海悬浮物分布特征被引量:25
2010年
利用国家908专项ST02区块(北黄海)水体专项调查2007年夏、冬资料,应用浊度观测资料对悬浮物质量浓度进行线性拟合,得到较好的反演结果。在北黄海海域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9个断面,利用反演的悬浮物质量浓度,综合温度、盐度等水文要素,辅以冬、夏季山东半岛沿岸流、北黄海冷水团和黄海暖流的季节变化特征,着重分析了冬、夏季北黄海悬浮物分布特征、形成原因以及季节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冬、夏山东半岛北部沿岸、成山头海域和老铁山水道以及旅顺湾附近海域始终为高悬浮物浓度区,呈现出近岸高,离岸低,底层高,表层低的态势。夏季,水体垂向层结显著,受北黄海冷水团以及沿岸流的作用,老铁山水道附近及山东半岛北部沿岸的高悬浮物浓度值区基本不能进入北黄海,只能沿岸分布,并且由于海底底质为粘土质以及沿岸流的共同作用,成山头附近海域悬浮物浓度值很高,但基本为局地再悬浮,没有向外输送的趋势。冬季受强劲东北风的影响,水体垂向混合均匀,悬浮物浓度值比夏季高得多,悬浮物的分布受黄海暖流、沿岸流以及地形的影响,特别是成山头附近海域,存在一个显著的高悬浮物浓度值区,并具有向南输送的特征。
鲍献文李真王勇智李娜
关键词:悬浮物浊度黄海暖流
关于因地制宜科学围海造地的思考--以温州为例被引量:3
2008年
围海造地是人类利用海洋开发资源活动的一项重要的海洋工程,即人类利用宇宙空间拓展生存空间的一种重要科学手段。随着人类人口的增长与经济的高速发展、非农业用地扩张与耕地资源量锐减,乱砍乱伐造成的水土流失致使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与人民生活需求日益提高的矛盾不断尖锐;导致向海洋要空间,以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土地资源短缺。围海造地是每个沿海国家和城市不可避免的,在不损害环境和生态的前提条件下,如何科学合理地对待围海造陆工程,是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正确认识围海造地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有助于我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开展围海造地工程及发展临海产业。以优化生态环境、保障人类生存需要、维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加强围海造地管理,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关系。
任远王勇智
关键词:围海造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