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刊石

作品数:30 被引量:117H指数:6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颈椎
  • 9篇手术
  • 8篇骨折
  • 7篇枢椎
  • 6篇手术治疗
  • 5篇上颈椎
  • 5篇内固定
  • 4篇寰椎
  • 4篇解剖学
  • 4篇脊髓
  • 4篇钢板
  • 4篇ATLAS
  • 4篇创伤
  • 3篇植骨
  • 3篇植骨融合
  • 3篇髓内
  • 3篇髓内钉
  • 3篇髓内钉治疗
  • 3篇锁髓内钉
  • 3篇前路

机构

  • 28篇无锡市第三人...
  • 19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南通大学
  • 2篇宜兴市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军医...

作者

  • 30篇王刊石
  • 24篇包聚良
  • 24篇徐瑞生
  • 23篇王立邦
  • 20篇吴洁石
  • 15篇王雪松
  • 12篇丁涛
  • 7篇沈小松
  • 5篇赵磊
  • 4篇薛骏
  • 4篇周超
  • 2篇张志群
  • 2篇侯春林
  • 2篇伍亚菊
  • 1篇查涛
  • 1篇李友军
  • 1篇张承志
  • 1篇陆华
  • 1篇朱海波
  • 1篇张世民

传媒

  • 5篇中国骨与关节...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江苏医药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江苏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交通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药学会全...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9
  • 3篇2007
  • 4篇2006
  • 7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与软组织急性感染脉冲冲洗对创面病原菌的清除作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分析并探讨脉冲冲洗术清除骨与软骨组织急性感染创面致病菌的清除效果,从而更好的清除患者感染创面病原菌。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4年5月医院急性骨与软组织感染患者70例;首先进行常规清除之后,采用脉冲冲洗术进行冲洗,将术前、常规清创后、脉冲冲洗后的渗出液作为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术前共检出病原菌70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37株、革兰阴性杆菌33株;常规清除术后共检出病原菌34株,革兰阳性球菌11株、革兰阴性杆菌23株,与术前相比病原菌显著下降(P<0.05),脉冲冲洗后共检测出病原菌6株,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各3株,两种菌均有显著下降(P<0.05),经脉冲冲洗后清除率达91.43%。结论脉冲冲洗术清除急性骨与软骨组织感染创面致病菌清除效果显著,且对革兰阳性球菌与革兰阴性杆菌均有较强清除能力,临床上值得推广。
周超王刊石赵磊
关键词:病原菌
利用跟腱反射重建膀胱功能的应用解剖学观察(英文)被引量:1
2005年
背景:近年来出现的一些膀胱重建方法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离临床应用还有差距。目的:为跟腱反射重建膀胱功能手术时脊神经前根和吻接平面的选择以及脊神经前根的定位提供解剖学依据。设计:以解剖学标本为研究对象的单一样本观察。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的骨科。对象:实验于1999-05/2000-01在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完成。20具尸体标本,男14例,女6例,40侧。干预:在20具尸体标本上追踪骶丛和坐骨神经的脊神经根来源、相应的脊神经根在坐骨神经和其他神经之间的分布。主要观察指标:硬膜内L4~S4脊神经前根排列的位置关系、相互重叠长度和横截面积。结果:①骶丛主要由L4,L5和S1~5脊神经根组成,其中L5脊神经根(46%)的贡献最大。②S2~4前根出脊髓的平面均高于L4,L5和S1前根出硬膜的平面,前根的横截面积L4(2.19±0.39),L5(2.58±0.58)和S1(2.19±0.42)mm2均显著大于S2~4前根。③在脊髓圆锥平面,前后根的辨别和序列的确认较圆锥下容易。结论:①利用跟腱反射重建膀胱功能时宜选用L5前根与S3或S4前根交叉吻接。②吻接平面宜选择在脊髓圆锥处。
徐瑞生王立邦包聚良吴洁石王刊石王雪松
关键词:脊神经前根跟腱
颈椎过伸性损伤
2002年
沈小松吴洁石王立邦王刊石赵磊丁涛包聚良
关键词:颈椎过伸性损伤X线片
上颈椎钛缆固定术的应用解剖与引导器设计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形态学特征后设计出相应的引导器,以更为安全、方便地开展颈后路寰枢椎Atlas钛缆固定术。方法观察100套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形态学特点并进行解剖学测量,针对其形态学特征设计了引导钛缆穿绕的引导器并应用于上颈椎的手术操作。结果寰椎后弓横截面呈扇形,内侧面从后上方向内下方倾斜;枢椎椎板较粗大,上窄下宽,内侧面基本垂直,内侧面下缘多形成一骨嵴。寰椎后弓的引导器设计成头端折弯的弧形,枢椎椎板引导器则头端为圆钝的弧形,以适应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形态学特征;应用于6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手术损伤。结论根据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形态学特征,设计专用的钛缆引导器后可以使颈后路寰枢椎Atlas钛缆固定术的操作更为安全、方便。
徐瑞生吴洁石王刊石沈爱东包聚良
关键词:寰椎枢椎临床解剖学
急性神经根型颈椎间盘脱出症手术治疗
目的描写急性神经根型颈椎间盘脱出症的临床特点,病理基础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综合研究从1998年8月至2003年5月收治的10例患者,对其临床特点,手术发现及手术治疗过程和结果作一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的急性发作的颈神经...
包聚良王立邦吴洁石张志群王刊石徐瑞生丁涛王雪松
关键词:颈椎
文献传递
急性神经根型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神经根型颈椎间盘脱出症的临床特点、病理基础及手术治疗。方法22例急性神经根型颈椎间盘脱出症,对其临床特点、手术治疗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急性发作的颈神经根性疼痛与相应的MRI特征性表现为基本表现。手术证实基本病理为颈椎间盘脱出物致压。手术治疗可以得到明显的效果。结论急性神经根型颈椎间盘脱出症是一个独立的临床表现,合理的手术治疗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
李友军包聚良徐瑞生吴洁石王立邦王刊石丁涛王雪松
关键词:急性手术
应用尺桡骨交锁髓内钉治疗前臂粉碎性骨折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探讨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前臂尺桡骨粉碎性骨折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应用Smith-Nephew公司生产的尺桡骨交锁髓内钉治疗前臂粉碎性骨折29例。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4周,平均11.2周。术后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锁钉钉道感染,取钉后愈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骨不连。按Anderson评分标准评定:优18例,良9例,可2例。术后肘关节伸屈活动功能丧失0°~20°,平均10.2°,前臂旋前功能丧失5°~15°,平均9.9°,前臂旋后功能丧失5°~15°,平均11.2°。结论应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方法是治疗尺桡骨骨折的较好方法。
王立邦王刊石徐瑞生吴洁石薛骏包聚良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尺骨粉碎性骨折
妙纳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观察妙纳治疗脊髓损伤 (SCI)后痉挛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34例SCI后痉挛性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于服药前和服药后观察膀胱贮尿功能的变化 ,并进行膀胱压力 -容积检测比较。结果 :妙纳治疗后 ,每次排尿量和排尿间隔时间均较用药前明显增加 (P <0 .0 1 ) ,膀胱容量、膀胱壁顺应性等指标较用药前也明显增加 (P <0 .0 1 )。结论 :妙纳治疗SCI后痉挛性膀胱功能障碍时可改善膀胱的贮尿功能 ,可作为痉挛性膀胱功能障碍药物治疗的又一选择。
徐瑞生侯春林王立邦丁涛王刊石沈小松包聚良
关键词:脊髓损伤
颈前路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创伤性枢椎骨折滑脱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评价C2 、C3椎体间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创伤性枢椎骨折滑脱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1 0例创伤性枢椎骨折滑脱患者行颈前路手术复位、椎间盘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 ,平均随访 1年 ,观察患者术后颈椎生理高度、曲度重建和颈椎稳定性、运动情况。结果 :1 0例均获得完全的枢椎复位 ,C2 、C3椎体在术后 1 6周达到骨性融合 ,颈椎生理高度、曲度得以重建 ,旋转、屈伸功能良好 ,无钢板螺钉并发症。结论
王立邦徐瑞生沈小松包聚良王刊石王雪松丁涛查涛张承志伍亚菊
关键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颈前路手术植骨融合
Atlas钛缆固定上颈椎的应用解剖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为颈后路寰枢椎Atlas钛缆固定术和相关器械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0例中国成人干燥标本上,观察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形态学特点并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1)寰椎后弓较纤弱,横截面呈扇形,内侧面从后上方向内下方倾斜;内侧面宽度:左侧(6.5±1.9)mm,右侧(6.3±1.7)mm;扇形角度:左侧(68±10)°,右侧(71+9)°。(2)枢椎椎板较粗大,上窄下宽,上缘厚度:左侧(4.5±1.3)mm,右侧(4.8±1.4)mm,下缘厚度:左侧(8.1±1.5)mm,右侧(7.8±1.6)mm;椎板高度:左侧(14.3±4.1)mm,右侧(14.5±3.6)mm,内侧面基本垂直,内侧面下缘多形成一骨嵴。结论:(1)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穿绕钛缆时宜自上向下操作;(2)设计枢椎椎板穿绕钛缆的引导器械时需考虑到其内侧面的骨嵴。
徐瑞生王立邦王刊石丁涛张传森沈小松吴洁石王雪松包聚良
关键词:寰椎枢椎内固定临床解剖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