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保莉

作品数:81 被引量:687H指数:1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1篇农业科学
  • 23篇生物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2篇胁迫
  • 11篇群落
  • 10篇水稻
  • 10篇水稻土
  • 9篇小麦
  • 9篇基因
  • 8篇土壤
  • 8篇群落结构
  • 7篇玉米
  • 7篇干旱
  • 6篇施肥
  • 6篇根系
  • 5篇蛋白
  • 5篇导水率
  • 5篇淹水
  • 5篇叶片
  • 5篇水分
  • 5篇水分胁迫
  • 5篇根系导水率
  • 5篇RFLP

机构

  • 6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5篇西北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重庆三峡学院
  • 2篇商洛职业技术...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汉中植物研究...

作者

  • 77篇王保莉
  • 37篇曲东
  • 12篇曲东
  • 9篇郭蔼光
  • 7篇张涌
  • 6篇汪沛洪
  • 5篇吴方丽
  • 4篇金伟波
  • 4篇山仑
  • 4篇沈玉芳
  • 3篇李彦杰
  • 3篇武传东
  • 3篇周莉娜
  • 3篇闫倩
  • 3篇刘华伟
  • 3篇朱超
  • 3篇程林
  • 3篇李惠民
  • 3篇李杨
  • 3篇岑剑

传媒

  • 16篇西北农林科技...
  • 12篇西北农业学报
  • 8篇西北农业大学...
  • 7篇干旱地区农业...
  • 6篇农业环境科学...
  • 4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黑龙江教育(...
  • 1篇Acta B...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肿瘤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5篇1996
  • 2篇1995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土细菌群落结构的RFLP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采用直接提取土壤微生物总DNA的方法,提取苗期水稻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土样微生物总DNA。用细菌通用引物扩增16S rDNA基因片段,建立克隆文库。用限制性内切酶HhaⅠ进行PCR-RFLP分型,分别得到113个和110个酶切类型。采用多样性指数和优势细菌聚类比对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根际水稻土细菌的种属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比非根际土略高;在水稻根际土和非根际土中的优势细菌种群分别有3种具有完全相同的酶切类型,其余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李惠民岑剑王保莉曲东
关键词:水稻土细菌群落结构RFLP
干旱逆境下药剂处理小麦种子对灌浆期某些生理影响与产量形成的关系被引量:16
1995年
在自然干旱条件下,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用1%CaCl2、50μg/mlGA及其1:1的Ca+GA混合剂处理小麦种子,观察对后期生长(灌浆期)某些生理变化与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药剂处理对灌浆期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参数、籽粒干物质积累都有不同程度的效应。其中以Ca2+处理的效果最佳。这些结果与考种分数综合分析是一致的。其原因是籽粒产量不仅受生长后期一些生理活动的影响,也受生长初期的影响,而经Ca+GA处理后成苗率高,成穗株数较多,对环境条件变化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
汪沛洪王保莉张林生曹让王喜庆山仑
关键词:干旱逆境药剂处理小麦种子灌浆期
小麦返白系返白阶段叶片蛋白质变化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被引量:18
1996年
小麦返白系春天出现白色心叶。白叶中有脱辅基蛋白存在,但含量很低。白叶复绿时色素条带中CPⅡ出现先于CPI;叶绿素含量的增加与色素蛋白的出现呈正相关,同时影响蛋白含量,但21、25kD蛋白即使在全白叶中也有较高水平。白叶中RubiscoLS含量极低,而SS仅略有降低。复绿初期蛋白质合成速率随叶绿素含量增加而显等提高,LS也迅速增加。
郭蔼光王振镒王保莉汪沛洪
关键词:小麦小麦返白系色素蛋白叶绿素叶片蛋白
二穗短柄草Bd21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9
2007年
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 (L.) Beauv)属于早熟禾亚科。Bd21作为二穗短柄草不同生态型中的一种,在个体大小、基因组大小、生长条件和生长周期等方面与拟南芥类似,并且具有禾本科植物许多共性,如抗病性、颖果等。Bd21的这些特点说明它是一种合适的禾本科模式植物。采用土培和水培的方法观察二穗短柄草的生长特性,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生长锥的发育情况,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二穗短柄草发育的分子机理提供重要依据。
王宏归王保莉林辰涛傅永福
关键词:模式植物拟南芥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与hEGF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及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为了得到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将含有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hEGF转化入BL21-CodonPlusTM-RP表达宿主菌进行大量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收集包涵体,用氧化复性的方法,加入还原型的谷胱甘肽进行复性,之后通过GlutathioneSepharoseTM4B纯化柱,分离纯化得到复性的融合蛋白。以兔抗人EGF单克隆抗体为一抗,进行Western blotting鉴定,证明分离纯化得到的融合蛋白含有目的蛋白hEGF。最后对复性的融合蛋白进行了活性分析,表明该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hEGF生物学活性。
吴方丽金伟波王保莉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PGEX-4T-1生物学活性
氮肥缺失对旱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本文旨在研究氮肥缺失对旱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采用直接提取土壤微生物总DNA的方法,对不施肥(CK)、适量施肥(F1)、和缺氮施肥(F2)3种不同施肥水平土样DNA进行提取,扩增细菌16S rDNA基因片段,建立克隆文库。用限制性内切酶HhaI和RsaI进行PCR-RFLP分析,分别得到146、187、11个酶切类型。采用α多样性的测度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土壤细菌的多样性(H′、Ds和Dg)和物种丰富度(dMa、R2和E)均为F1〉CK〉F2;λ、dMa、E和H′指数在不同施肥处理间的变异系数达到56.96%-163.1%,尤其Simpson指数λ是非常敏感的指标,处理间的差异最大,表明氮肥缺失严重影响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合理施肥有利于土壤细菌的多样性。
李杨岑剑王保莉曲东
关键词:氮肥旱地土壤细菌多样性RFLPRDNA
长期施肥对黄土旱塬黑垆土氨氧化古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的影响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黄土旱塬黑垆土氨氧化古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的变化,为提高黄土高原地区氮素利用效率、检测土壤质量变化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利用PCR-RFLP技术和Real-time PCR技术分析无肥(CK)、有机肥(M)、氮肥+有机肥(NM)、磷肥+有机肥(PM)、氮磷肥+有机肥(NPM)等5种长期施肥处理对土壤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影响。【结果】从5种施肥处理的氨氧化古菌氨单加氧酶A(amoA)的克隆文库中分别得到25、18、29、20、30种RFLP酶切类型。α多样性指数表明各施肥处理土样之间氨氧化古菌多样性差异显著,NPM处理产生的氨氧化古菌多样性最多,而M处理多样性最少。欧氏距离聚类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与对照(CK)处理土壤中氨氧化古菌群落类型趋同性系数最大,说明长期施肥处理使氨氧化古菌群落类型产生了较大变化。各施肥处理土壤中氨氧化古菌amoA基因拷贝数不同,NPM处理的氨氧化古菌丰度最高,与其它施肥处理呈显著性差异。基于amoA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5种施肥处理的主要的优势氨氧化古菌与来自土壤/淡水沉积物的未培养氨氧化古菌聚为一类。【结论】长期不同施肥改变了土壤中氨氧化古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
武传东辛亮李秀颖王保莉曲东
关键词:长期施肥氨氧化古菌
磷浸种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被引量:5
1998年
将用磷酸二氢钾浸种处理的小麦和玉米种子,分别在30,25和20℃及0.0和-0.5MPa环境水势条件下萌发,测定萌发率与生长量等指标。结果表明:①玉米浸种的适宜磷酸二氢钾浓度为0.1mmol/L;②磷浸种使玉米和小麦的萌发时间提前;③磷浸种对种苗生长量的影响与不同作物及生长温度有密切关系,在高温下磷的作用明显;④不同浸种处理在萌发生长过程中。
曲东王保莉白红英罗建峰
关键词:种子处理干旱胁迫旱地农业浸种种子萌发
基因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被引量:3
2014年
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为了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应对基因工程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提高了基因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刘香利王保莉张大鹏刘华伟
关键词:基因工程教学改革
淹水时间对水稻土中地杆菌科群落结构及丰度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通过模拟水稻土淹水过程,探讨地杆菌科(Geobacteraceae)群落结构和相对丰度随淹水时间的动态变化特征,揭示其群落结构和相对丰度变化与微生物Fe(Ⅲ)还原的内在联系。【方法】提取水稻土淹水培养1 h、1 d、5 d、10 d、20 d和30 d后的微生物总DNA,构建地杆菌科16S rDNA克隆文库,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地杆菌科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特征,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测定地杆菌科相对丰度的动态变化。采用厌氧泥浆培养方法,测定水稻土中Fe(Ⅱ)产生量变化。【结果】供试水稻土中,微生物Fe(Ⅲ)还原过程在淹水培养初期变化明显,培养20 d后达到稳定期,最大铁还原潜势为10.16 mg/g,最大反应速率为1.064 mg/(g.d),最大反应速率对应的时间为4.84 d。α多样性指数显示,水稻土中地杆菌科的多样性随淹水时间延长呈现波动性变化,淹水5 d和20 d处理出现2个峰值,而淹水10 d和30 d处理的多样性明显减小。β多样性指数表明淹水过程中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淹水时间共产生了10种地杆菌科优势类型,分别属于Clade 1和Clade 2。Real-time PCR结果表明,地杆菌科与总细菌16S rDNA丰度的比值在淹水培养1 d时最小(1.20%),而20 d时达到最大值(4.54%)。【结论】淹水培养的水稻土中,地杆菌科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相对丰度的动态变化与微生物Fe(Ⅲ)还原过程密切相关。
由焦化夏淑红王保莉曲东
关键词:水稻土群落结构丰度RFLP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