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中磊

作品数:10 被引量:25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锐齿槲栎
  • 3篇槲栎
  • 3篇坚果
  • 2篇幼苗
  • 2篇植物
  • 2篇生境
  • 2篇树种
  • 2篇啮齿
  • 2篇啮齿动物
  • 1篇党参
  • 1篇叶结构
  • 1篇油松
  • 1篇油松生长
  • 1篇幼苗库
  • 1篇早春
  • 1篇造林
  • 1篇造林密度
  • 1篇珍稀
  • 1篇珍稀濒危
  • 1篇珍稀濒危保护...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江苏省农林厅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作者

  • 10篇王中磊
  • 5篇郝日明
  • 4篇高贤明
  • 3篇刘兴剑
  • 2篇徐惠强
  • 2篇姚志刚
  • 1篇孙书存
  • 1篇郭华祥
  • 1篇包维楷
  • 1篇黄致远
  • 1篇李晓征
  • 1篇杜晓军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江苏林业科技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3篇200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岷江上游油松造林密度对油松生长和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40
2005年
调查了岷江上游20 a龄油松人工林样方17个(20 m × 20 m),测定了油松生长参数、林下植被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盖度,以分析油松生长和群落结构变化的密度效应.结果发现:油松高度生长随密度增大而增加,在密度2 500~3 500 hm-2时达最大,随后下降;胸径生长在2 200~2 800 hm-2时达到最大,随后下降.油松单位面积生物量由低及高,在3 500~4 000 hm-2达到最大,随后稍有下降;而个体平均生物量约在2 500 hm-2时最大.随着油松盖度的上升,灌木层盖度开始下降,林下散射光增加,导致草本层盖度上升,中等密度时(2 500~3 500 hm-2)油松林乔灌草层次盖度配置较为合理;物种丰富度与油松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但不同密度油松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无一定规律.因此,如果不以追求生物量最大化为单一目标,中等密度(2 500 ~3 500 hm-2)的油松林具有较好的群落结构配置、较高水平的物种多样性和种群更新能力,符合可持续林业发展的要求. 图3
孙书存高贤明包维楷王中磊
关键词:油松密度效应可持续林业
8种常绿阔叶树木的叶结构特点及其对光照变化的适应性分析被引量:12
2004年
通过对8种常绿阔叶树种和对照种(香樟)的叶结构特征比较,分析它们对光照变化的适应特性。结果显示,由于植物类群系统演化的非同步性,常绿阔叶树种对光照变化的适应方式各有不同,各具特点,需要按各自特点加以分析。比较而言,同科树种的可比性较强。按叶结构特点及其群落等资料综合分析,浙江桂(Cinnamomumchekiangense)和冬青(Ilexpurpurea)表现为喜光,灰毛含笑(Micheliafoveolatavar.cinerascens)其次;大叶冬青(Ilexlatifolia)和红茴香(Illiciumhenryi)表现为耐荫;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merialotungensis)、云南拟单性木兰(Parameriayunnanensis)等其它种类为中性树种。该研究结果对预测常绿阔叶树种在园林中的合理配植有指导意义。
郝日明李晓征王中磊
关键词:常绿阔叶树种叶结构光适应
珍稀树种小叶银缕梅和宝华玉兰自然现状及其就地保护研究被引量:24
2001年
野外实地分别调查了江苏宜兴市和句容市分布的珍稀树种小叶银缕梅 (Parrotiasubaequalis)和宝华玉兰 (Mag noliazeniiCheng) ,掌握了这 2种珍稀树种在江苏的自然分布状况及其群落学特征 ,统计了它们的种群规模和种群结构。经综合分析 ,对其就地保护的现状及保护建议提出了看法。
徐惠强郝日明姚志刚王中磊刘兴剑郭华祥
关键词:种群
锐齿槲栎林的天然更新——坚果、幼苗库和径级结构被引量:42
2005年
对四川茂县地区的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天然次生林进行研究,发现:(1)坚果完好比例约在14 %~2 6 %之间,完好坚果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都比较高,但在天然状况下能够留存到隔年5月的坚果几乎没有。因此,实生幼苗的天然补充就受到了严重的限制。(2 )林缘的幼苗密度低于所有其它生境的(p<0 .0 5 ) ,林中的幼苗密度最高,和林窗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 .0 5 ) ,而和灌丛的比较则没有差异。在灌丛幼苗密度和林中以及林窗的比较都没有差异。动物对坚果的取食速度则是林中的最慢(10 .0 % ) ,林窗和林缘的相同(分别为6 1.1%和6 6 .5 % ) ,都比较快(p<0 .0 1)。(3)林中的幼苗在小于10 0 cm的各高度内都有大量分布,说明在林中树冠下幼苗是可以长期存在的,在幼苗和种子阶段的锐齿槲栎可能是耐荫的。(4)在林中缺失幼树,在林缘则有包括幼树在内的完整的更新大小系列,表明林缘也可以成为更新的关键地点。(5 )在栎林的每一个大小级别上,萌生个体和实生个体都按各种比例伴生,说明导致萌生的干扰一直在发生,并可能在森林的更新中扮演重要角色;也说明该地区的锐齿槲栎林由萌生和实生起源的个体混合组成。
王中磊高贤明
关键词:锐齿槲栎啮齿动物坚果生境
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在江苏省的自然分布及其特点被引量:78
2000年
讨论了 17种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在江苏省的自然分布及其特点 ,它们分别为小叶银缕梅 (Par rotiasubaequalis)、宝华玉兰 (Magnoliazenii)、天目木兰 (Magnoliaameona)、秤锤树 (Sinojackiaxylo carpa)、明党参 (Changiumsmyrnioides)、珊瑚菜 (Glehnialittoralis)、独花兰 (Changnieniaamoena)、香果树 (Emmenopteryshenryi)、中华水韭 (Isotessinensis)、水蕨 (Ceratopteristhalictroides)、金钱松 (Pseudolar ixamabilis)、短穗竹 (Brachystachyumdensiflorum)、野大豆 (Glycinesoja)、琅琊榆 (Ulmuschenmoui)、青檀 (Pteroceltistatarinowii)、榉树 (Zelkovaschneideriana)、香樟 (Cinnamomumcamphora)。上述 17种植物隶属 13科 16属 ,所包含的分类群多样性程度高 ,且小叶银缕梅、香果树、秤锤树、金钱松等为系统位置孤立的单种属或寡种属。这些物种大多分布在苏南 ,人类生产活动引起的生境片断化、地处分布区北缘具有的边缘效应 ,加上人类的砍伐 ,使原生境遭到严重破坏 ,种群个体数量稀少 ,物种处于严重濒危状态。
郝日明黄致远刘兴剑王中磊徐惠强姚志刚
关键词:珍稀濒危植物植物保护自然分布
紫金山含明党参早春草本层的群落学分析被引量:12
2000年
在 1~ 7月对紫金山紫薇 山胡椒群落 (Form .Lagerstroemisindica Linderaglauca)的早春草本层进行了定位连续的群落学调查统计。结果表明 ,生于落叶林下的含明党参 (ChangiumsmyrnioidesWolff.)早春草本层植物通常 2月萌芽 ,在早春落叶乔木尚未展叶林内透光好的条件下旺盛生长 ,在 6月初落叶乔木展叶郁闭度增高后完成生活史。早春植物明党参的物候变化与其所依存植物群落的乔木层郁闭度变化具有良好的互补性。明党参所在的早春草本层的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与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 1.42 9、0 .6 99(样地 1)及 2 .0 5 9、0 .85 2(样地 2 ) ,明党参种群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
王中磊刘兴剑郝日明
关键词:草本层明党参紫金山植物群落
北京东灵山区两种生境条件下辽东栎幼苗补充与建立的比较被引量:60
2003年
北京东灵山区的人工油松 (Pinustabulaeformis)林中常常混生有萌生的辽东栎 (Quercuswutaishanica)种群。局部地带辽东栎与油松形成混交林 ,在山脊及山坡上部一些特殊生境辽东栎甚至取代油松林成为优势种。为了探讨北京东灵山区辽东栎林的天然更新机制及辽东栎幼苗在人工油松林中的天然更新 ,在油松人工林的林下和林缘两种生境条件下将辽东栎种子播种于 2cm深的土中 ,对辽东栎幼苗的补充和建立进行了对照试验。结果显示 ,在辽东栎结实丰年 ,两种生境条件下播种后辽东栎种子丢失差异并不显著 ,而辽东栎幼苗补充和建立方面的差异极显著。由于森林动物特别是啮齿类动物的活动对辽东栎幼苗建立的影响具有二重性 :消耗种子与促进萌发 ,本试验特别关注辽东栎幼苗子叶丢失现象及其丢失后果。由于辽东栎种子萌根较早 ,在幼苗出土前其粗大的主根长达1 0~ 2 0cm ,并已初步形成根系 ,表明已有相当比例的营养物质从子叶转移到根部。因此当幼苗出土后如果仅仅只是子叶的丢失对辽东栎幼苗的成活和生长均无明显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辽东栎幼苗期子叶丢失有 3种形式 :1 )仅丢失子叶 ,幼苗其它部位未受伤害 ,多发生在林缘生境中 ,占发芽坚果的 2 9.69% ;2 )整个幼苗连根被拖出地面 ,多发生在林下生境 ,占 62 .43 % ;3)
高贤明杜晓军王中磊
关键词:生境辽东栎幼苗坚果
啮齿动物对锐齿槲栎坚果的取食模式及坚果命运被引量:8
2006年
啮齿动物对栎属坚果的捕食和传播是栎林能否进行实生苗成功进行更新的关键因子。2002-2003年,通过对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坚果进行烧焦炭化、2种胶带包裹、系绳、染色、埋藏、放置背景颜色的4种改变、切半和对照12种处理,观测坚果的留存与啮齿动物就地捕食和搬运等作用下的变化动态及其最终数量或比例,以研究啮齿动物对坚果的捕食、搬运、丢弃、埋藏等作用以及最终留存的数量与特点,测定完好坚果的比例在啮齿动物捕食前和捕食后的变化,结果发现:(1)丢弃坚果中非完好的比例较捕食前有显著的增加(P〉0.05),表明啮齿动物咬开坚果后才能识别坚果是否完好并进一步确定是否继续捕食。(2)与对照比较,坚果的命运可分为4类:①简单埋藏、放置黑色纸上的坚果命运没有显著改变,说明啮齿动物对坚果周围环境简单变化的敏感性低,且更加适应黑色背景。②系绳、染色、切半、以白、绿、红纸为背景放置坚果的处理。就地捕食的速率显著降低,持续时间不变;与对照相比,搬运的速率早期相同,后来略有升高,搬运持续时间也相应增加,最终被搬运的比例增加而就地捕食的比例降低,留存的坚果为0。说明坚果的附着物、颜色、完整程度、放置背景等改变后,有助于提高啮齿动物对捕食风险的估计,并相应采取减少就地捕食的策略。③烧焦坚果就地捕食和搬运的开始速率接近0,至第4-5天。速率提高至最大值,然后再降低至0,结果就地捕食和搬运的比例都明显的下降,留存的坚果比例为49.6%,其中就地捕食的比例相对于搬运的比例明显减低,说明啮齿动物对坚果气味的变化同样采取减少就地捕食的策略,从而增加了留存;而搬运速率由开始时极低逐渐升高的现象,表明啮齿动物对于食物气
王中磊高贤明
关键词:锐齿槲栎啮齿动物坚果感知
岷江中上游植被生态恢复中的几个问题的研究
1.对四川省岷江上游地区(茂县)的锐齿槲栎(Quercusaalienavar.acuteserrata)天然次生林进行研究,发现:(1)坚果完好比例约在14%~26%之间,完好坚果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都比较高,但在天然状况...
王中磊
关键词:生态恢复锐齿槲栎天然次生林落叶松连香树
文献传递
21世纪江苏森林生态学发展趋势
2000年
通过对国内外生态学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进行分析 ,提出在 2 1世纪江苏森林生态学发展中应优先发展试验生态学及生态经济学 ,并就此两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最后结合未来社会对森林生态学的要求 ,提出了江苏森林生态学在 2 1世纪发展所面临的几个任务。
王中磊郝日明
关键词:森林生态学实验生态学生态经济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