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例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分析颈动脉海绵窦瘘(CCF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12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确诊的23例CCF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眼部特征、神经系统体征及影像学表现,比较直接型与间接型CCFs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结果眼部症状为主要的就诊原因(78.3%)。结膜充血、水肿(78.3%)、眼球突出(69.6%)、眼球运动障碍(56.5%)是最常见的体征。直接型CCFs 13例(56.5%),间接型CCFs 10例(43.5%),前者多有头颅外伤史(61.5%比10.0%)、更易引起颅内血管杂音(69.2%比20.0%)。9例患者曾被误诊,眼压升高、眼红、复视等非特异性表现是常见误诊原因。结论 CCFs的临床表现多样,易导致误诊或漏诊。对于慢性红眼、结膜水肿、突眼及眼球运动障碍的患者,眼科医生应高度警惕CCFs的可能,应详细询问病史、行专科检查并借助影像学技术以明确诊断。
- 王一玮钟勇马瑾杨宁王客非姜洋
- 关键词:颈动脉海绵窦瘘误诊
- 大鼠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RGC及视神经损伤的特点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rNAION)模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死亡及视神经轴突损伤的特点。方法实验研究。应用孟加拉玫瑰红联合激光光动力方法建立大鼠rNAION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1只SD大鼠分为模型1周组(14只)、模型2周组(14只)、模型4周组(15只)、模型8周组(16只)、正常对照组(12只)。取右眼为实验眼。借助视网膜切片HE染色、经上丘荧光金逆行标记及荧光显微镜照相、视神经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及透射电镜检查,观察rNAION模型建立后1周、2周、4周、8周时大鼠RGC死亡及视神经轴突损伤的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5组大鼠RGC密度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其存活率。结果视网膜切片HE染色示rNAION大鼠RGC丢失,视网膜外层结构无明显变化。正常对照组、模型1周组、2周组、4周组及8周组大鼠实验眼RGC密度[(2 273±219)、(2 075±120)、(1 783±143)、(1 330±169)及(869±301)个/mm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98,P〈0.01)。RGC死亡以上方象限较明显。RGC存活率分别为99.9%±3.4%、91.8%±2.9%、72.6%±5.7%、54.4%±7.0%、37.5%±13.0%。模型1周组与2周组、2周组与4周组、4周组与8周组RGC存活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8,P〈0.01;Z=-3.89,P〈0.01;Z=-3.23,P〈0.01)。甲苯胺蓝染色显示缺血损伤1周后,大鼠视神经即有明显轴突丢失,并逐渐进展;轴突损害以视神经中央部为重。电镜下可见1周内即开始出现视神经轴突水肿、部分髓鞘解体;4周后见大量轴突丢失伴明显胶质瘢痕。结论大鼠rNAION模型建立早期RGC死亡相对缓慢并呈区域性,其后进行性加重。rNAION大鼠的RGC死亡相对视神经损伤滞后、持续周期长。
- 王一玮陈婷马瑾钟勇
- 关键词:视神经病变视神经损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疾病模型
- 20例首诊于眼科的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的临床分析
- 目的:了解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20例首诊于眼科的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其临床症状、眼底检查、视野、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ⅡH患者以女性居多(85.0%),中位数...
- 王一玮汪宇涵马瑾钟勇杨宁
- 孟加拉玫瑰红在氩激光诱导下SD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的建立
- 马瑾王一玮陈婷李东辉钟勇
- 神经梅毒致单侧视皮质损害引起同向偏盲一例
- 2010年
- 患者女,30岁。因“头痛、发作性肢体抽搐伴意识障碍5d”于2008年11月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就诊。患者入院前5d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疼,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持续数分钟后自动缓解;患者对发作不能回忆,并出现部分运动性失语,构音障碍,反应较前稍迟钝,左侧口角流涎,左侧肢体力弱,颈强直;
- 王一玮马瑾钟勇冯逢
- 关键词:神经梅毒运动性失语
- Octopus 101自动视野计GKP模块在眼科的应用
- 2012年
- 目的评价Octopus101视野计动态视野GKP(Goldmann Kinetic Perimetry)模块在眼科的应用。方法对已确诊明确有视野缺损患者67例(107只眼)行动态视野GKP模块检查;其中青光眼24例(38只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8例(21只眼)、偏盲25例(48只眼),并对同一患者动、静态视野配对图进行一致性分析;同时检测GKP模块的重复性。结果67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50.7±12.7)岁(18~82岁);视力范围在0.3~1.2之间;青光眼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组、偏盲组平均动态视野GKP检查时间分别为(8.43±2.21)min、(8.52±1.49)min、(6.89±2.06)min;各组Ⅲ4e和Ⅰ4e两种视标参数等视线面积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同一患者动、静态视野图形匹配在青光眼组76.32%(29/38);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组83.33%(15/18);偏盲组100%(48/48):Ⅲ4e和Ⅰ4e两种视标参数在两次重复检查(GKP1,GKP2)等视线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68,P=0.59),两次重复检查结果相关性好(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均P〈0.001)。结论Octopus101GKP模块可应用于青光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偏盲患者的诊断和定量随访,并重复性好。
- 马瑾钟勇赖宗白王一玮
- 关键词:视野缺损
- 大鼠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的建立及视神经血流量的测定
- 目的: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50岁以上人群中最常见的急性视神经病变,随着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凋亡,可出现永久性视力下降.本研究拟构建大鼠NAION模型,并了解视神经微循环血流量的变化.方法...
- 马瑾王一玮陈婷李东辉钟勇
- 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的建立及视神经损伤的动态观察
- 目的 1、建立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模型。 2、探讨AION模型大鼠视神经损伤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趋势。 3、初步了解外源性神经生长因...
- 王一玮
- 关键词: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神经保护神经生长因子
- 文献传递
-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高度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OFs)的表达及其在TAO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取确诊为TAO并行眶减压术的患者及外伤眼球摘除术且无其他免疫疾病的正常人眼眶球后结缔组织,培养OFs。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IGF-1R的表达,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该受体在TAO患者与正常人之间表达的差异。结果 TAO患者OFs表达IGF-1R为(72.6±10.4)%,正常组为(27.8±10.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及定量分析发现,TAO患者OFs的IGF-1R较正常对照组明显表达增多(P<0.05),且IGF-1R主要位于OFs的细胞核周围以及细胞质内。结论与正常人相比,体外培养的TAO患者OFs高度表达IGF-1R。
- 宋德禄王一玮王韧琰钟勇董方田
- 关键词:GRAVES眼病成纤维细胞眼眶
- 大鼠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视神经与视网膜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 研究SD大鼠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rNAION)模型的视神经与视网膜形态学变化.方法 实验研究.采用孟加拉玫瑰红(RB)联合激光光动力法制作大鼠rNAION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6只,单纯激光组3只,单纯RB注射组3只,rNAION模型组24只.每组随机编号,所有SD大鼠均取右眼为实验眼.不同时间点HE染色(造模后1、3、21、90 d)、甲苯胺蓝染色及透射电镜(造模后1、6、11、90 d)观察视网膜、视神经组织形态变化.结果 HE染色发现正常对照组、单纯激光组和单纯RB注射组视网膜和视神经结构无明显变化;rNAION组中,激光后出现视神经水肿,炎性细胞聚集,视神经进行性损伤,视网膜切片HE染色中视网膜外层结构在整个病程进展中均没有明显变化;视神经甲苯胺蓝染色发现主要是中央的视神经轴突受累,周围的视神经轴突相对保留.透射电镜中可见rNAION模型中,激光后6d视神经开始出现轴突变性,纤维膜明显增厚,激光后11d,视神经轴突出现脱髓鞘、变性水平增多,激光后90 d,大多数轴突已发生脱髓鞘改变.结论 采用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透射电镜方法观察rNAION视网膜及视神经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具有较为一致的结果.随着时间延长,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进行性丢失.
- 陈婷马瑾王一玮李东辉钟勇
- 关键词:视神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