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牟中海

作品数:94 被引量:730H指数:16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3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4篇盆地
  • 22篇油气
  • 22篇油田
  • 19篇柴达木盆地
  • 19篇储层
  • 13篇地层
  • 11篇准噶尔盆地
  • 11篇勘探
  • 10篇油藏
  • 10篇沉积相
  • 9篇下段
  • 9篇下干柴沟组
  • 9篇成藏
  • 8篇地质
  • 8篇库勒
  • 8篇北缘
  • 7篇断层
  • 7篇非均质
  • 7篇非均质性
  • 7篇测井

机构

  • 72篇西南石油大学
  • 31篇中国石油天然...
  • 26篇中国石油
  • 19篇西南石油学院
  • 9篇青海油田
  • 4篇中山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青海...
  • 3篇青海石油管理...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湘潭工学院
  • 1篇西北地质研究...
  • 1篇西南石油局
  • 1篇青海油田公司
  • 1篇中国石化
  • 1篇华北油田
  • 1篇新疆石油管理...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94篇牟中海
  • 9篇苏秋
  • 7篇谭开俊
  • 6篇唐勇
  • 6篇浦世照
  • 6篇陆廷清
  • 5篇何琰
  • 4篇曹运江
  • 4篇崔炳富
  • 4篇胡受权
  • 4篇朱伶俐
  • 4篇黄继祥
  • 4篇徐乐
  • 4篇陈袁
  • 3篇吴青鹏
  • 3篇马力宁
  • 3篇辛艳朋
  • 3篇赵卫军
  • 3篇马达德
  • 3篇李文龙

传媒

  • 9篇西南石油大学...
  • 8篇西南石油学院...
  • 6篇石油地球物理...
  • 5篇地质科技情报
  • 5篇石油地质与工...
  • 5篇岩性油气藏
  • 4篇新疆石油地质
  • 4篇西部探矿工程
  • 3篇天然气工业
  • 3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石油学报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新疆地质
  • 2篇河南石油
  • 2篇特种油气藏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化工设计通讯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0
  • 4篇2019
  • 9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7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昆北油田切六区路乐河组储层连通性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以测井、储层物性、三维地质模型的渗透率属性资料以及实际注采资料为基础,分别从储层的测井曲线特征、储层构型特征、注采信息3个方面对昆北油田切六区路乐河组的储层连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井测井曲线呈箱型,井间储层连通性较好;测井曲线呈指状,连通性变化较大;测井曲线呈钟型,下部连通性较好,上部较差;测井曲线呈漏斗型,上部连通性较好,下部较差;测井曲线呈齿型,连通性较差;两口井曲线特征差异较大,储层连通性较差;自然电位明显负异常及自然伽马值较低时,曲线越光滑则连通性越好。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单一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好,席状砂构型单元连通性有好有差,其他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差;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与席状砂复合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好,其他复合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差;加积型叠置的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好,其他叠置类型的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差。产液井的产液量增长比例越大,表明其与注水井井间储层的连通性越好。
郭建洪牟中海魏成章李晓茹李鹏真丁扬陈袁苏秋徐乐赵文凯贾风娟
关键词:储层连通性测井曲线特征储层构型注采关系
陆东地区构造几何学和构造运动学分析被引量:6
2004年
陆东地区构造几何学分析认为 :多期次、多类型、同生、早期右行、晚期左行是该区断裂的主要特征 ;构造运动学分析认为 :中海西期以来的各期构造运动直接控制了该区的沉积与构造演化特征 ,各期构造运动各具特色。通过研究还发现 。
吴青鹏谭开俊牟中海王洪峰浦世照
关键词:构造几何学构造运动学
南八仙构造主要断层封闭性研究
2009年
南八仙构造整体为一被断层复杂化的背斜构造,在该构造带内形成的南八仙油气田其油气聚集、运移、成藏都受断层控制。通过断层封闭性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利用南八仙构造解释成果以及钻井砂、泥岩厚度资料,采用断移地层的砂地比、泥岩涂抹系数和断层的活动性等三种方法对南八仙构造中的仙北断裂和与其同期形成的(8)、(14)、(21)、(25)、(26)、(27)、(28)、(41)号断层的封闭性进行了评价。
徐洁牟中海李清
关键词:断层封闭性断层活动性
薄互层型沉积体储层构型建模被引量:2
2020年
以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六区辫状河三角洲为例,探讨了薄互层型储集砂体构型的建模方法。采用基于半幅点小层划分原则进行小层划分,克服了传统的基于自然伽马相对极大值和(或)自然电位正异常来确定小层界线而无法获得真正的储层、隔层厚度与深度的缺陷。分析了研究区夹层类型与分布,认为研究区以泥岩夹层为主,夹层的分布以局部为主,在此基础上,用低渗层厚度和渗透率回返程度两个参数来识别夹层,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建模精度。依据辫状河三角洲受河流、湖浪双重水动力控制,地层具低倾角砂泥岩薄互层的特点,提出了"硬"数据控制、分层建模、储层与夹层钳套的薄互层型沉积体构型建模研究思路,建立了昆北地区切六区辫状河三角洲构型模型。通过对构型模型进行构型单元间关系的研究认为,目的层存在侧向拼接、侧向分隔、进积型、加积型4种构型模式,但以各种砂体的横向拼接与纵向加积模式最为发育。与传统建模方法比较,在薄互层沉积的情况下,新建模方法更具优势和合理性。
牟中海刘雪常琳苏秋吴千然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构型
南八仙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2009年
在综合分析钻井、地震、测井等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南八仙构造模式,落实了整体构造形态。指出南八仙构造整体上为一个近东西向的被断层复杂化的背斜构造,在纵向上,深层是以仙南断层为代表的基底卷入式背冲断垒与断展褶皱相结合的构造样式,构造形态相对简单;浅层是以仙北断层为代表的盖层滑脱型构造样式,构造形态相对复杂。在横向上,构造西段为挤压冲断模式、构造中段为右旋走滑模式、构造东段为扭动拉张模式。分析研究表明,在燕山晚期至喜山早期形成的仙南断层与南八仙深层构造,与烃源岩生、排烃期配置良好,形成了E3^1原生油气藏。喜山晚期形成的仙北断层,对原生油气藏起破坏作用,从而形成浅层次生油气藏。
朱伶俐牟中海李清夏近杰
关键词:断层背斜油气藏
昆北油田切6井区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通过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对昆北油田切6井区E1+2和E31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演化阶段、演化序列及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1+2和E31砂岩处于中成岩阶段A亚期的末期,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破裂作用;较强的压实作用、石英次生加大、方解石及硬石膏等矿物的胶结作用是使储层物性变差的重要因素;长石、岩屑和方解石胶结物的溶蚀作用以及砂岩破裂作用使储层物性得到改善。
李文龙牟中海屈信忠滕贤清黄婧
关键词:成岩作用成岩演化储层物性柴达木盆地
辫状河储层中隔夹层对岩性油藏的控制作用
2011年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湖湾区克拉玛依组以辫状河沉积为主,辫状河储集体中隔夹层发育。不同沉积微相的夹层含量不同,决口扇中的夹层含量最多,其次为河道微相,含量最少的是河口砂坝。隔层对油气垂向上封盖,夹层对油气侧向上封堵,形成了本区广布的断层岩性油藏,本区克下组成藏模式为克百断裂垂向运移风城组原油,油气在上倾方向断层遮挡或岩性遮挡、侧向岩性遮挡、油气藏的分布范围受到岩性变化的控制。在泥质夹层增多的油藏边部,夹层对油气形成侧向遮挡,因此分析不同微相夹层的分布特征是研究油藏含油面积的重要方面。
汪莉彬牟中海祁利祺杨雯雯朱伶俐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隔层夹层油藏
准噶尔盆地不整合与油气运聚成藏关系研究
唐勇陈永军浦世照周文泉杨海波徐常胜蓝文芳牟中海陈世加
立题背景该课题由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下达,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不整合的结构和不整合对油气运移聚集成藏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为指导下步勘探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准噶尔盆地是一个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改造的大型复合、叠...
关键词: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油气聚集
碳酸盐岩地层的岩性比率预测方法被引量:2
2002年
实际工作中 ,井间或无井区目的层岩性比率的预测需借助于地震速度资料来实现 ,这对碳酸盐岩地层来讲更是如此。通过对速度谱资料进行倾角和地震—声波速度系统差校正 ,从而得到了可靠的地震原始层序层速度资料。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岩性预测的地震层序层速度模型及高、低速层压实模型、地质模型、等效模型、数学模型 ,通过这些模型对研究层中高速层的岩性比率进行了定量预测。最后在对研究层进行细分层的基础上 ,根据钻井统计的不同岩类的多少 ,将地层岩性简化为二元结构进行计算并校正 ,从而得到对应于高速层的碳酸盐岩的岩性比率。在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石炭系地层中 ,预测效果良好。
牟中海崔炳富浦世照陆廷清
关键词:碳酸盐岩地层层速度油气地质
尕斯库勒砂西区块N_1—N_2~1油藏沉积相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通过对尕斯库勒砂西区块N1—N21油藏Ⅺ、Ⅹ—Ⅸ、Ⅷ—Ⅵ、Ⅴ—Ⅰ油层组段沉积相特征、沉积体系展布及演化规律的综合分析,认为砂西区块N1—N21油藏从下向上发育滨浅湖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滨浅湖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前缘亚相,整体为一套反旋回沉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砂西区块N1—N21油藏沉积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布于Ⅷ—Ⅵ油层组的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及构造高部位的河口坝、远砂坝微相砂体为该地区的主要储集体,Ⅴ—Ⅰ油层组发育的泛滥平原微相泥岩为该区的区域性盖层.
袁霞牟中海马力宁罗文军冉丽君
关键词:油气分布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