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莉丽

作品数:21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0篇生物学
  • 6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MICROR...
  • 3篇突变体
  • 3篇肿瘤
  • 3篇克隆
  • 3篇基因
  • 3篇肝癌
  • 3篇靶基因
  • 2篇药用
  • 2篇药用植物
  • 2篇抑制剂
  • 2篇预后
  • 2篇预后判断
  • 2篇植物
  • 2篇制剂
  • 2篇治疗肿瘤
  • 2篇生物信息
  • 2篇噬菌体
  • 2篇噬菌体肽库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机构

  • 20篇西南交通大学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20篇熊莉丽
  • 11篇茆灿泉
  • 8篇郭志云
  • 3篇李迪强
  • 2篇王万军
  • 1篇黄敬双
  • 1篇谭睿
  • 1篇张于光
  • 1篇胡久梅
  • 1篇辛洪波
  • 1篇崔健
  • 1篇王利丽
  • 1篇谭博文
  • 1篇魏大木
  • 1篇王薇
  • 1篇丁若凡
  • 1篇梁志娟
  • 1篇曾丽
  • 1篇郝静
  • 1篇李婧

传媒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现代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EST和GSS序列的玉米未知微RNA的数据挖掘被引量:7
2011年
miRNAs通过与靶基因互补位点配对结合,在转录后水平负性调控靶基因的表达。根据miRNA进化上的保守性,以拟南芥、水稻等已知的植物miRNAs为探针,与相关数据库中玉米表达序列标签(EST)和基因组序列(GSS)中的非编码序列比对,采用一系列的标准进行筛选,最后预测得到24个玉米miRNA前体,通过靶基因的预测共得到61个靶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大大提高了人们发现miRNAs及其靶基因的效率,补充了玉米miRNA数据库的不足。
李婧熊莉丽胡久梅郭志云
关键词:MICRORNA玉米ESTGSS靶基因
长链非编码RNA RP11-224O19.2抑制剂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长链非编码RNA RP11‑224O19.2抑制剂在制备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肿瘤的药物和一种肝癌筛查和/或肝癌预后诊断的试剂盒。本发明表明,RP11‑22O19.2抑制剂对肿瘤治疗效...
郭志云熊莉丽刘文荣
文献传递
MicroRNA与转录因子调控网络综述被引量:2
2014年
MicroRNA是一类长度约为18-24nt的非编码小RNA,它在转录后水平通过调控靶基因来行使多种生物学功能,例如:细胞周期、分化、细胞增殖和凋亡等。在转录水平,转录因子作为一种重要的调控因子参与调控多种基因的表达。近些年研究表明转录因子可以直接调控miRNA的表达,并且参与了包括肿瘤疾病发生等多种生物学进程。转录因子与miRNA形成的调控网络已被广泛地研究,文中就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转录因子与miRNA调控通路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熊莉丽张宝郭志云
关键词:MICRORNA转录因子调控网络肿瘤
MicroRNA参与下的p53调控网络被引量:1
2010年
p53作为肿瘤致病的关键因子人们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microRNA参与肿瘤的发生也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但目前关于p53与miRNA的调控关系还不是很清楚。就p53与miRNA存在的可能调控模式及p53对miRNA功能与合成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结合已有的研究绘制了可能的p53与miRNA调控模式图。
郭志云茆灿泉熊莉丽
关键词:P53MIRNA信号通路
靶向膜型1基质金属蛋白酶反义肽的虚拟筛选与分子模拟被引量:3
2015年
膜型1基质金属蛋白酶(Membrane type-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T1-MMP,MMP14)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肿瘤潜在理想的药物靶标。为了获得MT1-MMP结合肽,我们首先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MPs序列,获得MT1-MMP差异大且特异的序列。以此为正义肽靶标,设计反义肽库,然后通过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以及体外细胞实验等多种方法,进行靶向MT1-MMP反义肽的筛选与活性研究。多序列比对确定了位于MT1-MMP环区的特异序列AYIREGHE(简称MT1-loop),并构建1 536条反义肽。经两轮虚拟筛选,选取打分位于前五的反义肽用于后续研究。该五条反义肽与MT1-MMP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且能很好地对接于正义肽区域。进一步分析其与MMPs其他家族成员(MMP1-3,MMP7-13,MMP14HPX,MMP16)的亲和力,发现反义肽FVTFPYIR对MT1-MMP具有更强的特异性。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反义肽FVTFPYIR可能是通过影响受体MT1-MMP的构象稳定性,进而影响其功能活性。体外细胞实验初步确定反义肽FVTFPYIR可选择性地抑制表达MT1-MMP的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和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本研究为抗肿瘤反义肽先导药物的研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途径。
曾丽谭博文杨亚蓝邱槿怡熊莉丽茆灿泉
关键词: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
人a-synuclein及其突变体的克隆、细菌表面展示与筛选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最为广泛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对此疾病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a-synuclein是synuclein蛋白家族成员之一,由140个氨基酸编码组成,主要...
熊莉丽
关键词:突变体噬菌体肽库
文献传递
阿霉素诱导下的肝癌细胞HepG2中微小RNA差异表达分析
2016年
旨在研究阿霉素诱导引起的DNA损伤压力下,肝癌细胞Hep G2中参与DNA损伤应答的mi RNA,并分析这些mi RNA靶基因参与肝癌DNA损伤应答相关的生物学进程与通路。通过小RNA测序检测阿霉素处理肝癌细胞Hep G2前后mi RNA的差异表达情况,使用GO与KEGG通路富集方法对差异表达mi RNA靶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共检测出显著表达差异mi RNA 68个,其中上调13个,下调55个。mi RNA靶基因的功能分析结果显示,53条mi RNAs靶基因显著富集于调控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迁移和细胞周期等与DNA损伤应答以及肿瘤相关的生物进程和信号通路,包括p53信号通路、癌症通路、Wnt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等。研究表明,在阿霉素诱导下,Hep G2中的差异表达mi RNAs与DNA损伤相关的肿瘤生物学进程以及信号通路显著相关,预示这些mi RNAs在阿霉素引发的肝细胞癌DNA损伤应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杨亚蓝郭志云丁若凡茆灿泉郭建秀熊莉丽
关键词:阿霉素DNA损伤RNAS
人α-synuclein及其突变体的克隆、细菌表面展示与筛选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最为广泛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对此疾病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α-synuclein是synuclein蛋白家族成员之一,由140个氨基酸编码组成,主要在...
熊莉丽
关键词:帕金森病突变体噬菌体肽库菌株筛选
文献传递
人α-synuclein突变体的克隆及细菌表面展示
2010年
目的在细菌表面构建及展示人α-synuclein突变体A30P、E46K和A53T。方法采用叠套PCR介导的点突变方法,以野生型α-sy-nuclein为模板。结果成功克隆了α-synucleinA30P、E46K和A53T3个突变型基因,并利用细菌亲密素展示系统将野生型α-synuclein及突变体A30P、E46K和A53T成功展示在大肠杆菌表面。结论α-synuclein及其突变体的细菌表面展示对于α-synuclein空间结构的良好保持和基于α-synu-clein神经退行性疾病靶分子药物、分子诊断试剂的研发和α-synuclein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熊莉丽赵鹏郭志云张建华茆灿泉
关键词:Α-SYNUCLEIN突变体生物信息
黄连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为研究四川省峨眉地区黄连内生真菌多样性及菌株抑菌活性和机制,发掘黄连内生真菌资源,本研究从川黄连植株分离鉴定14株黄连内生真菌,分属于2纲,5目,7科,11属。根状茎、茎、叶和须根中的内生真菌定殖率分别是27.8%、56.7%、52.5%和39.6%。14株黄连内生真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菌效果,Cop S01、Cop L01、Cop FR01的抑菌圈直径超过35 mm,纸片扩散法测得3株内生真菌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效,Cop L01抑菌圈直径大于20 mm,抑菌效果最好,其发酵产物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0 mg/m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11 mg/mL。初步探究Cop L01抑菌机制发现该菌株发酵产物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引起胞内核酸及蛋白外泄,造成金黄色葡萄球菌死亡。本研究表明川黄连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部分菌株及其发酵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预示着黄连内生真菌Cop L01具有产生新型抗菌活性物质的潜力,为后续深入开发这一资源宝库提供了新的菌种和思路。
杨慧李钢淮瑞平杨丹妮雷利杰欧阳艳熊莉丽
关键词:黄连内生真菌抑菌活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