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焦兴涛

作品数:28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美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艺术
  • 6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5篇雕塑
  • 11篇艺术
  • 4篇美术
  • 3篇乡村
  • 3篇教育
  • 3篇公共艺术
  • 2篇当代雕塑
  • 2篇雕塑创作
  • 2篇雕塑家
  • 2篇雕塑教育
  • 2篇雕塑作品
  • 2篇学科
  • 2篇中国式
  • 2篇社会
  • 2篇实验艺术
  • 2篇图像
  • 2篇青春
  • 2篇青年
  • 2篇文化
  • 2篇面孔

机构

  • 28篇四川美术学院
  • 3篇中国美术家协...
  • 2篇中国人民政治...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建筑学会

作者

  • 28篇焦兴涛
  • 2篇王比
  • 2篇陆云霞
  • 2篇张增增
  • 2篇张翔
  • 1篇唐勇
  • 1篇周飞舟
  • 1篇刘磊
  • 1篇姚树荣
  • 1篇渠敬东
  • 1篇王林
  • 1篇王玖
  • 1篇渠岩
  • 1篇张朤
  • 1篇曾令香
  • 1篇左靖

传媒

  • 8篇雕塑
  • 2篇美术
  • 2篇美术研究
  • 2篇公共艺术
  • 1篇东方艺术
  • 1篇美术观察
  • 1篇中国高等教育
  • 1篇装饰
  • 1篇艺术界
  • 1篇美术学报
  • 1篇现代艺术
  • 1篇中国政协
  • 1篇长江文艺评论
  • 1篇当代美术家
  • 1篇艺术评论
  • 1篇湖北美术学院...
  • 1篇艺术工作
  • 1篇新文科教育研...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0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式公共艺术与羊磴“土而奇”乡村艺术博览会
2024年
本文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的社会公共关系的辨析和认知,讨论了公共艺术的政治性底色,以及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提出了“中国式公共艺术”的三个面向,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美育”、公共“参与”和自发“出演”三个特征,指出中国式公共艺术是三种形态博弈、交织、融合和妥协的结果,并重点讨论了作为第三种形态的“羊磴艺术协会”的运行机制和“土而奇”乡村艺博会项目。
焦兴涛
遭遇真实——《烈焰青春》创作志
2019年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主办,是国家级的权威性、综合性美术大展,是国内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种类最多、影响最强的美术盛会,每五年举办一次,从中评选产生的"中国美术奖"创作奖是中国美术界的国家级最高奖。11月14日,"中国美术奖"评审委员会在"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奖提名作品中评出"中国美术奖"作品39件,其中金奖作品10件、银奖作品13件、铜奖作品16件。焦兴涛《烈焰青春》雕塑作品,继第六届雕塑金奖--杨冬白《饮水的熊》潘鹤(潘思伟)《开荒牛-一献给深圳特区》和第七届雕塑金奖--曾成钢《鉴湖三杰》时隔六届30年之后,第三次获得全国美展雕塑金奖的殊荣,这是业界的骄傲,可喜可贺!为此,本刊特约作者就获奖作品创作的来龙去脉与读者进行分享。
焦兴涛
关键词:美术作品展览美术大展雕塑作品全国美展中国文联
艺术的实验性与实验艺术教学研究——2020中国美协实验艺术委员会年会暨实验艺术教学专题论坛被引量:1
2021年
2020年12月5日,“2020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年会暨四川美术学院生态艺术季专题论坛”在四川美术学院召开。论坛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承办。由于疫情的特殊原因,此次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在论坛的“实验艺术与艺术的实验性”版块中,与会专家就实验艺术的学科建设和创作教学展开了讨论。
王林谭平魏东邱志杰朱青生焦兴涛
关键词:实验艺术生态艺术学科建设
图像改造与雕塑选择
2018年
在艺术走向融合、交叉、综合的背景下,图像对雕塑的影响体现在对雕塑本体语言的弱化、对色彩的重视、主题的改变以及对图像经验的立体"转述"。图像经验是对当代雕塑创作的重要补充,但并不能替代雕塑语言表达的独特性。今天的中国雕塑创作呈现出的多方面变化,是从雕塑本体语言出发,面对图像的改造和影响进行的主动改变和选择,包括以"重新写实"为特征的具象雕塑创作、回到社区探讨介入与参与的公共雕塑创作、以及融合当代科技和材料的"跨媒介"雕塑创作等。
焦兴涛
《未易闻所语》
2020年
朱相熹张翔陆云霞张增增尹代波(指导)焦兴涛
雕塑,不仅仅是视觉的
2013年
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正处于一个图像复制和泛滥的时代,世界被转译成图像并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认识世界的首选方式。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视觉符号,我们的眼睛经受着各种形状、图案和色彩持续不断的轮番刺激。如同正处于亢奋状态下的情绪和对烈酒持续递增的渴望,感官对视觉强度的要求也变得愈加欲壑难填。
焦兴涛
关键词:视觉符号雕塑获取信息图像
焦兴涛
2017年
在焦兴涛看来,对艺术与现实问题的思考主要体现在对“场”的强调之中。在这里,“场”具有双重的维度。一个是“现场”,一个是“剧场化”。“现场”的意象来源于作品原本就是由一些日常的物品与场景构成的,所以,它们本身也就是现实的,可以负载着许多社会学的信息。但是,这个现实,或者说“现场”也是不纯粹的,它也只是一种表象,因为有艺术品“藏”于其中。
焦兴涛
关键词:艺术品社会学
传统·符号
2000年
一个人的体验有时是很奇怪的,就如同昏睡之后的清晨,那种试图捕捉什么但又难以描述的恍惚。我其实极少看京剧,对各种传统戏剧也并无多大兴趣。记忆中,似乎在儿时那种什么都能看并且什么都能看得很投入的年龄,才完整地看过一出川剧《春草闯堂》。随着年龄的增长。
焦兴涛
关键词:川剧中国艺术文化记忆雕塑作品体育美
平凡中的伟岸
2022年
我很喜欢去回顾揣摩中国雕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们的作品,在刘开渠先生的“川军抗日”纪念碑雕塑中,剪影般弓腰前行的轮廓,真实、内敛而坚定,造型朴质端方,充满内在的力量,远比夸张的姿态昂扬的动作更加打动人。在曾竹韶先生的《轰炸》中,在《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中,一种质朴、单纯而强烈的气息扑面而来,从中都感受到对真实生活和经验的直接把握和呈现,形体处理没有太多的风格的矫饰,构图单纯简洁,人物形象可信,情绪内敛、日常,拒绝“戏剧化”。
焦兴涛
关键词:刘开渠戏剧化曾竹韶内敛
新中国的纪念碑雕塑创作与叶毓山的贡献--从“遵义红军纪念碑”出发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从具体的个案"遵义红军纪念碑"出发,从作品的时间线索、创作手法、美学特征等多角度呈现了叶毓山创作当中较为重要但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作品,通过深入研究,揭示了艺术家具有鲜明特征的纪念碑雕塑语言形成的内在逻辑,折射出新中国纪念碑雕塑的发函历程,呈现了前辈雕塑家寻求中西方结合的风格/样式的探索和实践过程。
焦兴涛
关键词:因势象形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