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金兰

作品数:292 被引量:692H指数:1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135”工程重点医学人才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电子电信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0篇期刊文章
  • 8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5篇医药卫生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74篇细胞
  • 162篇白血
  • 162篇白血病
  • 111篇急性
  • 71篇原位
  • 71篇原位杂交
  • 69篇染色
  • 68篇染色体
  • 66篇遗传学
  • 66篇荧光
  • 65篇基因
  • 63篇骨髓
  • 60篇荧光原位杂交
  • 53篇细胞遗传
  • 53篇细胞遗传学
  • 49篇淋巴
  • 44篇淋巴细胞
  • 40篇慢性
  • 37篇髓系
  • 37篇核型

机构

  • 291篇苏州大学
  • 36篇江苏省人民医...
  • 22篇南京医科大学
  • 9篇新疆医科大学...
  • 5篇无锡市第一人...
  • 4篇东南大学
  • 4篇苏州大学附属...
  • 3篇大连市友谊医...
  • 3篇青岛大学医学...
  • 3篇卫生部
  • 2篇安徽省立医院
  • 2篇河南省肿瘤医...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苏州卫生职业...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292篇潘金兰
  • 200篇薛永权
  • 166篇吴亚芳
  • 128篇陈苏宁
  • 76篇仇惠英
  • 68篇张俊
  • 66篇岑建农
  • 50篇李建勇
  • 48篇吴德沛
  • 47篇王勇
  • 42篇沈娟
  • 30篇白淑潇
  • 28篇孙爱宁
  • 27篇吴春晓
  • 25篇仇海荣
  • 23篇陈子兴
  • 22篇刘丹丹
  • 17篇梁建英
  • 16篇姚利
  • 13篇何军

传媒

  • 53篇中华血液学杂...
  • 38篇中华医学遗传...
  • 2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3篇江苏医药
  • 1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2篇江苏省第十七...
  • 9篇白血病.淋巴...
  • 7篇中华内科杂志
  • 6篇中国血液流变...
  • 6篇2005年华...
  • 6篇第10届全国...
  • 5篇临床检验杂志
  • 5篇临床血液学杂...
  • 5篇第11次中国...
  • 4篇中国实用内科...
  • 3篇中华儿科杂志
  • 3篇中华器官移植...
  • 3篇肿瘤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3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8篇2017
  • 8篇2016
  • 16篇2015
  • 7篇2014
  • 21篇2013
  • 21篇2012
  • 9篇2011
  • 6篇2010
  • 14篇2009
  • 11篇2008
  • 30篇2007
  • 27篇2006
  • 40篇2005
  • 21篇2004
  • 12篇2003
2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附加染色体异常对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患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疗效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附加染色体异常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Graphpad 6. 0软件,采用Kaplan-Meier法、Long-rank检验和x^2检验等方法,比较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5月至2014年10月589例(根据核型异常分为5组) CML-CP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患者服用伊马替尼3、6、12个月时BCR-ABL1^(IS)达标的水平、累积主要分子学缓解(MMR)、累积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无进展生存(PFS)、无事件生存(EFS)、总体生存(OS)的差异。结果:与单纯t(9; 22)组相比,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组3个月和6个月BCR-ABL1^(IS)达标的比例均偏低,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12/24) vs73. 94%(261/353),P <0. 05; 50%(10/20) vs 72. 05%(232/322)(P <0. 05)];与单纯t(9; 22)组相比,变异型易位组仅6个月BCR-ABL1^(IS)达标的比例偏低,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 3%(16/30) vs 72. 05%(232/322)(P <0. 05)]。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组与其他4组比较,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组4年的累积CCyR率和EFS率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 <0. 01)。两两比较仅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组与单纯t(9; 22)组在累积CCyR和EFS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 25%vs 84. 01%,P <0. 05; 75. 03%vs 90. 01%)(P <0. 01)。结论:附加染色体异常影响CML-CP患者TKI治疗的效果,该类患者治疗效果欠佳,预后较差。
岳延华何雪峰潘金兰张俊徐超姚利陈艳陈苏宁岑建农
关键词:伊马替尼
人骨髓和动员外周血中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增殖潜能和多向分化能力的贴壁细胞。它能分化成许多构成骨髓基质的细胞,组成造血微环境。吸引造血干/祖细胞归巢,从而支持和教化造血系统的建立和发挥功能。有报道在临床上应用CD34造血...
岑建农陈子兴钱军王玮傅建新潘金兰
文献传递
人单核细胞系SHI-1的高致瘤性及其体内机制的研究
目的:本实验室近来建立了一个伴有特异性染色体易位t(6;11)(q27;q23)的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SHI-1,我们对该细胞系在裸小鼠体内的致瘤性及其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收集对数生长期SHI-1细胞,取NC裸小...
陈苏宁薛永权岑建农吴亚芳潘金兰王勇吴德沛
文献传递
I28.恶性血液病中ETV6基因突变的研究
董莎莎陈苏宁仇惠英王谦吴春晓潘金兰吴亚芳张俊薛永权
文献传递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常见白血病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3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多种常见白血病基因突变是否协同参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发病机制,探讨这些突变与APL患者的临床表现、细胞遗传学及分子危险度分层的关系。收集了2005年2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84例初治APL患者标本,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分析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各个基因的突变情况及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表明,84例APL患者中合并突变的患者51例(60.7%),其中FLT3-ITD突变发生率最高,达到27.4%(23/84);其次,WT1突变12例,FLT3-TKD突变9例,TET2突变7例,N-RAS突变5例,ASXL1突变4例,EZH2突变2例,MLL-PTD、IDH1及CBL各突变1例;而JAK1、DNMT3、c-Kit、NPM1、IDH2、RUNX1、JAK2(V617F)等常见白血病相关基因未发现突变。结合临床资料,FLT3-ITD突变阳性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较高,N-RAS突变阳性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较低,与野生型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FLT3-ITD突变或N-RAS突变的患者总体生存期较无相关突变组患者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t(15;17)易位(69/84)患者与附加其他染色体异常(13/84)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别。结论:FLT3-ITD突变是APL患者常见的分子突变类型,其与N-RAS突变均为APL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APL中合并其他染色体异常不影响患者的总体生存期。
尹佳孙爱宁田孝鹏田竑王蓉娴杨贞王秀丽吴德沛仇惠英潘金兰岑建农梁建英陈苏宁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DNA突变分析
FCM和细胞遗传学检查在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评价流式细胞术联合细胞遗传学检查在恶性淋巴瘤确诊中意义.方法 笔者医院2009~ 2012年29例门诊及住院疑似淋巴瘤患者淋巴组织标本,制备单个核悬浮细胞,分别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和R-显带检测细胞遗传学细胞核型.结果 29例患者中8例病理诊断为反应性增生或慢性炎,通过流式细胞仪和细胞遗传学诊断恶性淋巴瘤,12例患者发现核型异常,流式细胞术细胞表面抗原的检测可区分B淋系还是T淋系,区分不同亚型有指导意义,12例患者检测到异常核型,其中4例淋巴结病理提示淋巴结炎或者增生但核型发现异常染色体改变,肯定了为恶性改变,并发现有与亚型相关的特异性核型改变t(11;14),t(14;18),9例患者为复杂核型,提示预后不良.结论 淋巴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恶性淋巴瘤的基础,结合流式细胞术以及染色体检查可以提高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率,并对淋巴瘤亚型分型以及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性意义.
钱卫清陈梅玉仇惠英郑积富魏计锋朱明清岑建农潘金兰孙爱宁吴德沛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细胞遗传学检测
EVI1和BRE基因在MLL重排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EVI1和BRE基因在MLL重排急性白血病(AL)各亚型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病情进展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探讨EVI1和BRE基因在MLL重排急性白血病(AL)各亚型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病情进展的关系和临床意义....
张静人仇惠英潘金兰陈苏宁
关键词:BRE急性白血病
伴不典型t(15;17)易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伴不典型t(15;17)易位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预后特征。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5月至9月收治2例的伴不典型t(15;17)易位APL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常规方法制备患者染色体,经R显带进行核型分析,实时定量PCR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伦理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订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2例APL患者伴不典型t(15;17)易位核型,分别是46,XY,t(8;17;15)(q22;q21;q22)和45,X,-Y,t(11;17)(q23;q21)。前者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T0)诱导治疗4周后,骨髓形态学达到完全缓解(CR);后者PLZF-RARα融合基因,采用ATRA4-ATO+柔红霉素(DNR)治疗6周后复查骨髓象,异常早幼粒细胞仍占80%,于1个月后死于全身性出血,从开始接受治疗计算,总生存期仅为72d。结论伴不典型t(15;17)易位,但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APL患者对ATRA治疗敏感,预后良好,而伴t(11;17)(q23;q21)/PLZF-RARα融合基因阳性APL患者对ATRA不敏感,预后不良。
汤华刘泽法潘金兰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预后
以单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为表现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一例
2004年
林江张永宁薛永权潘金兰吴亚芳钱军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首发症状体征病理特点
119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核型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为了探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变期(CML-BC)核型变化规律及意义,应用R显带技术对119例CML-BC患者的核型资料进行分析,并在其中随机选出28例以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衍生9号染色体[der(9)]是否缺失。结果表明124例核型检查中Ph阴性11例(8.9%),Ph阳性113例(91.1%),其中典型易位104例(83.9%),单纯变异易位4例(3.2%),复杂变异易位5例(4.0%);Ph阴性CML-BC中72.6%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主要类型是i(17q)、+14,Ph阳性者72.3%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主要类型是+Ph、+8、i(17q);Ph阴性CML-BC急变时间为2-66月,平均29.0月,Ph阳性者急变时间为1-127月,平均34.2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FISH检测发现5例(5/28,17.9%)der(9)缺失。结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变期附加染色体异常多见,FISH技术可有效检测der(9)缺失。
朱雨李建勇潘金兰吴炜仇海荣吴亚芳杨慧张建富陈丽娟薛永权
关键词: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核型分析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