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有强

作品数:35 被引量:114H指数:7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甘蔗
  • 10篇基因
  • 5篇节间
  • 4篇叶片
  • 4篇蔗糖
  • 4篇转基因
  • 4篇转基因甘蔗
  • 4篇酶活性
  • 3篇乙烯利
  • 3篇蔗糖代谢
  • 3篇生理生化
  • 3篇节间生长
  • 3篇甘蔗品种
  • 2篇性状
  • 2篇育种
  • 2篇蔗糖含量
  • 2篇蔗叶
  • 2篇植物
  • 2篇上清
  • 2篇上清液

机构

  • 19篇广西农业科学...
  • 16篇广西作物遗传...
  • 8篇广西大学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悉尼大学

作者

  • 35篇潘有强
  • 21篇李杨瑞
  • 14篇魏源文
  • 13篇邓智年
  • 10篇黄诚梅
  • 8篇秦翠鲜
  • 7篇汪淼
  • 7篇廖芬
  • 7篇黄东亮
  • 7篇陈忠良
  • 7篇吕维莉
  • 4篇罗海玲
  • 4篇杨丽涛
  • 4篇曹辉庆
  • 3篇林炎坤
  • 3篇陈如凯
  • 3篇何海波
  • 2篇郭文锋
  • 2篇杨翠芳
  • 2篇郭元元

传媒

  • 7篇广西农业科学
  • 5篇南方农业学报
  • 2篇中国糖料
  • 2篇广西农业生物...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广西农业大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3
  • 1篇1997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甘蔗品种的含糖特性及成熟期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为进一步了解甘蔗不同品种成熟过程中糖分积累变化过程和工艺成熟过程的特点,以6个不同甘蔗品种为材料,在工艺成熟期对蔗茎蔗糖分、蔗汁还原糖分、蔗汁重力纯度和节间的蔗糖、还原糖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OC 20属特早熟特高糖品种,ROC 16、ROC 22为早熟高糖品种,GT 18属早中熟高糖品种,GT 17为中熟高糖品种,RB 72-454属含糖一般的早中熟品种。
罗海玲潘有强李杨瑞
关键词:甘蔗
一种用于甘蔗螟虫防治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病虫害消杀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甘蔗螟虫防治装置,包括箱体和诱导机构,所述箱体的上端面开设有开口,所述诱导机构通过所述开口插设在所述箱体内并通过螺栓与所述箱体的上端面固定,所述箱体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均...
李傲梅黄东亮廖芬陈忠良秦翠鲜汪淼何为中谭宏伟潘有强
甘蔗节间蔗糖含量与和蔗糖代谢相关的4种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剖析被引量:20
2007年
测定和分析2个品种甘蔗节间蔗糖含量与和蔗糖代谢相关的4种酶活性之间关系的结果表明:节间蔗糖含量与酸性转化酶活性成极显著负相关,与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从通径分析结果可知,4种关键酶中可溶性酸性转化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是对蔗糖含量贡献程度最大的2个酶.
潘有强罗海玲李杨瑞
关键词:甘蔗蔗糖含量酶活性
一种检测甘蔗乙烯响应转录因子的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基因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检测甘蔗乙烯响应转录因子的方法及其应用,S1:甘蔗总RNA提取及cDNA第一链合成;S2:ScERF3基因全长克隆及测序验证;S3:测序获得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本发明从甘蔗品种中...
陈忠良黄东亮汪淼秦翠鲜廖芬李傲梅潘有强周丽黄甜梅
甘蔗寒冻害等级指标及灾损指标的初步研究
为明晰甘蔗遭受不同寒冻害类型影响的症状变化及其产量、糖分含量损失情况,进而完善甘蔗寒冻害等级指标体系.综合2007/2008-2010/2011年冬季广西南、中、北甘蔗主产区不同甘蔗品种遭受寒冻害影响调查分析与典型寒冻害...
谭宗琨黄城华孟翠丽潘有强
关键词:甘蔗
较高浓度乙烯利对甘蔗叶片生长和若干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6
2003年
在甘蔗分蘖期用200mg/L乙烯利对桂糖15号和新台糖1号进行叶面喷施,在处理后不同时期取样测定叶片的叶长、叶宽及若干生理生化指标,以探讨乙烯利对甘蔗叶片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烯利处理后的一定时间内,叶片的生长先受抑制随后逐渐恢复到对照水平;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淀粉酶、Ca2+-ATP酶、Mg2+-ATP酶等酶活性表现出先下降后提高,而中性转化酶的活性则先提高后下降。
潘有强李杨瑞林炎坤
关键词:乙烯利甘蔗叶片生理生化特性
甘蔗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ScP5CS)基因分离及其分析(英文)被引量:7
2009年
以甘蔗品种ROC22为材料,待甘蔗生长至4~5叶期直接以25%PEG6000淋灌根部模拟水分胁迫。采用同源克隆与RT-PCR法从甘蔗叶片中得到甘蔗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Saccharum officinarum L.Δ1-pyrroline-5-carboxy-late synthetase,ScP5CS)基因的编码区cDNA序列,其长度为2151 bp,为一个完整的ORF,编码716个氨基酸,GenBank注册号为EU005373。核苷酸序列与前人已注册的甘蔗P5CS(EF155655)相比,同源率达到98%,但推断编码的氨基酸同源率仅为92%。该基因具有P5CS共有的结构域与结合位点:Putative ATP-binding site;Putative leucine domains;Glu-5-kinase domain;Putative NADPH-binding domain;Conserved GSA-DH domain保守区,脯氨酸反馈抑制作用位点。与前人已注册的甘蔗P5CS基因氨基酸序列(ABM30223)比较,在γ-GK保守域(Glu-5-kinase domain)内氨基酸变化较大,而与水稻、小麦的相比,其变化较小。因此,推断为甘蔗P5CS基因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
黄诚梅杨丽涛李杨瑞邓智年魏源文潘有强
关键词:甘蔗P5CS基因脯氨酸
DNA分子进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分子进化和重组技术在蛋白质体外进化工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对单一基因、质粒、代谢途径、部分甚至整个基因组进行改造,从而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漫长自然进化过程无法得到的具有特定性质的基因、蛋白质甚至物种。文章通过综合概括各种DNA分子进化技术的原理、特点,并介绍这些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以及最新研究方向,促进其在提高酶活性、蛋白质产量和改善蛋白质(酶)的性能等方面广泛应用。
邓智年魏源文潘有强李杨瑞
关键词:分子进化
甘蔗应用乙烯利增产增糖的生理机理研究
李杨瑞杨丽涛叶燕萍姚瑞亮王爱勤林炎坤梁和罗瑞鸿潘有强邢永秀
该项目阐述了乙烯利处理对甘蔗的效应,首先是诱导了编码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基因表达,使甘蔗组织内出现一个乙稀释放高峰,它改变了蔗株体内五大内源激素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影响到许多功能基因的表达,影响到多种重要代谢过程的...
关键词:
关键词:甘蔗乙稀利生理机理
一种以甘露糖为筛选剂提高甘蔗遗传转化效率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植物转基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以甘露糖为筛选剂提高甘蔗遗传转化效率的方法。该方法是以甘蔗幼嫩心叶诱导出的淡黄色、颗粒状II型胚性愈伤组织为转基因受体材料,采用负压辅助和改进的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6-磷酸甘露糖异...
魏源文邓智年胡春锦李楠秦翠鲜何海波黄诚梅潘有强吕维莉郭文锋曹辉庆李杨瑞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