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尚涛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篇渗流
  • 2篇渗流场
  • 1篇岩体
  • 1篇灾害
  • 1篇灾害成因
  • 1篇三峡库区
  • 1篇渗流分析
  • 1篇水位
  • 1篇坡体
  • 1篇危岩
  • 1篇危岩体
  • 1篇尾矿
  • 1篇尾矿坝
  • 1篇林海
  • 1篇库区
  • 1篇库水
  • 1篇库水位
  • 1篇滑坡
  • 1篇滑坡体
  • 1篇公路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天津华北工程...

作者

  • 4篇潘尚涛
  • 2篇孙莹洁
  • 1篇薛星桥
  • 1篇高幼龙
  • 1篇金枭豪
  • 1篇张俊义
  • 1篇乐琪浪
  • 1篇王洪德
  • 1篇王凡俊
  • 1篇郭宁

传媒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公路
  • 1篇人民长江
  • 1篇山西建筑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滑坡体渗流场与库水位波动响应关系研究——以三峡库区李家坡滑坡为例被引量:3
2014年
以三峡库区李家坡滑坡为研究对象,在滑坡体下部建立了集孔隙水压力、水分含量于一体的实时监测系统,依托采集的长期连续观测数据,开展库水位升降过程中滑坡体地下水渗流场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库水位上升过程中,滑坡体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趋势与库水位保持一致但相对滞后,滞后时间最长达19 h;库水位下降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趋势与库水位上升时近似,但由于地下水回流影响滞后时间相对较长,最长达到32 h。库水位升降过程中水分含量实时监测数据及变化曲线能较好反映滑坡体含水量的响应规律,此规律若与孔隙水压力相结合,可较好地分析滑坡体地下水渗流场的变化过程,为后续滑坡的模型建设及稳定性评价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同时为同类型滑坡的研究提供借鉴。
孙莹洁郭宁潘尚涛
关键词:滑坡体渗流场三峡库区
林海~宏图公路崩塌灾害成因及其防治措施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对大兴安岭新林区林海~宏图公路沿线的实地调查,详细介绍了沿线区域的地质环境条件,同时归纳总结了沿线崩塌灾害的分布特征、规模及形成原因。根据崩塌体的不同破坏形式,选取典型危岩体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在全面考虑稳定性分析结果及公路边坡地形地质条件下提出了沿线崩塌的具体防治措施。
孙莹洁潘尚涛田静成
关键词:崩塌
某铁矿尾矿坝渗流分析
2010年
根据物质的渗透性能对坝内各层物质进行概化后,应用GMS的SEEP2D模块对尾矿坝坝体渗流进行了分析,在合理假定渗入量的基础上得到了目前高程干滩长度为100 m,200 m,300 m的渗流场分布,为尾矿坝的稳定性计算奠定了基础。
汤荣贵潘尚涛王凡俊
关键词:尾矿坝渗流场
巫山县望霞危岩体变形监测及破坏机制分析被引量:16
2011年
2010年8月三峡库区望霞危岩变形加剧,对航道安全及坡体上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在对新生裂缝详细调查和对变形历史、地表位移、全站仪监测及裂缝位移监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望霞危岩变形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危岩体变形区总体向SW方向位移,并具有明显的沉陷变形特征。T10缝为控制性裂缝,是整个变形区的后边界,主要表现为裂缝张开和沉降变形。T11和T12缝间的块体整体向SW方向位移,并伴随下沉,其下沉量大于水平位移量。由于T11和T12缝间的块体挤压作用,造成T13缝一带岩体的变形明显加剧。危岩体各岩层中节理面相互贯通,形成1组延伸较远,平直,贯通性较好的结构面,与危岩破坏面相互平行,其对危岩的破坏起着控制性作用。危岩体与基座构成了典型的硬-软-硬岩性组合形式,为危岩的层间滑动作用提供了地质结构组合条件。此次裂缝的扩张及塌陷坑的形成是在前一次变形的基础上发展的,其与底部采矿活动关系极为密切。持续降雨后危岩发生向临空面旋转滑移,并形成坐落挤出式崩塌。
乐琪浪王洪德薛星桥高幼龙金枭豪张俊义潘尚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