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滕星

作品数:42 被引量:240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科委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外固定
  • 15篇骨折
  • 12篇外固定器
  • 12篇固定器
  • 10篇胫骨
  • 10篇畸形
  • 10篇关节
  • 9篇外固定架
  • 9篇固定架
  • 8篇愈合
  • 8篇缺损
  • 8篇骨缺损
  • 7篇不愈
  • 7篇不愈合
  • 6篇伊利扎罗夫技...
  • 6篇股骨
  • 6篇创伤
  • 5篇延长术
  • 5篇骨延长
  • 5篇骨延长术

机构

  • 42篇北京积水潭医...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武警北京总队...
  • 2篇北京丰台右安...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天津医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市房山区...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保定市第一中...
  • 1篇河北省沧州中...
  • 1篇泰和县人民医...

作者

  • 42篇滕星
  • 28篇杨胜松
  • 23篇王满宜
  • 14篇王陶
  • 13篇赵刚
  • 9篇吴新宝
  • 6篇蒋协远
  • 6篇公茂琪
  • 4篇李庭
  • 3篇王京
  • 3篇汤文杰
  • 3篇刘兴华
  • 3篇张力丹
  • 3篇李绍良
  • 2篇张健
  • 2篇曹奇勇
  • 2篇苏永刚
  • 2篇夏志林
  • 2篇杨帆
  • 2篇胡骁骅

传媒

  • 8篇中华骨科杂志
  • 7篇中华创伤骨科...
  • 6篇骨科临床与研...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山东医药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医正骨
  • 1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 1篇第二届中华骨...
  • 1篇第四届中华骨...
  • 1篇第一届《中华...
  • 1篇第八届全国创...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急诊骨折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及治疗策略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揭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急诊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并探讨相应的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急诊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统计患者数量、致伤因素、骨折类型、年龄、性别以及手术和保守治疗比例,并以桡骨远端骨折为例介绍相应的治疗策略。结果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创伤骨科急诊骨折患者总数变化不明显;低能量损伤比例为96.9%,四肢简单骨折比例为70.3%,高龄患者占38%,均较上年同期增高;手术治疗患者比例由上年同期的9%下降至6%。骨折患者的治疗策略较以往有所变化。结论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创伤骨科急诊骨折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发生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是必要的。
王振中吴宏华王京孙志坚尹晨滕星杨帆苏永刚肖鸿鹄吴新宝
关键词:骨折流行病学传染病控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创伤骨科急诊运行现状和应对措施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并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创伤骨科急诊的工作现状和应对措施。方法记录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急诊的工作环境和就诊流程;统计患者构成并与上年同期进行比较;通过将医疗纠纷投诉例数与上年同期进行比较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医护人员的情绪进行评价,并与病房医护人员进行比较。结果创伤骨科急诊的诊疗环境得到重新规化,就诊流程较以往相对繁琐;患者总量无显著变化,高能量损伤患者比例下降,低能量损伤和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比例升高,65岁以上患者比例升高,手术治疗患者比例下降;患者较以往存在更多焦虑、恐惧和不满等情绪;医护人员较以往存在更多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医院采取相应措施使创伤骨科急诊工作得以正常运行。结论COVID-19疫情对创伤骨科急诊工作产生较大影响,医院必须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
吴宏华王振中王京孙志坚尹晨滕星杨帆苏永刚肖鸿鹄吴新宝
关键词:传染病控制医院管理
牵拉成骨技术结合胫距或胫跟融合术治疗踝关节周围感染性骨折不愈合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总结应用混合外固定架进行胫骨运输术和延长术结合胫骨距骨融合术或胫骨跟骨融合术治疗踝关节周围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的结果.方法 2003年4月至2013年3月对26例胫骨远端合并距骨和跟骨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的患者实施混合式外固定架固定术、清创术.清创术后胫骨远段及踝关节前内侧创面2 cm×4 cm~4 cm×8 cm.二期行胫骨近段截骨运输术,待胫骨与距骨或跟骨对接后行胫距或胫跟融合术.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 ~ 38个月,平均32个月.胫骨近段截骨区新生骨长度为4~15 cm,平均8 cm.18例在对接端实施清创术,其中14例附加自体骨植骨术,3例合并腓骨缺损者直接短缩肢体,使胫骨与距骨加压,术后延长肢体至双下肢等长.待对接端骨折愈合、胫骨近段截骨运输处新生骨成熟后去除外固定架.平均带外固定架时间15个月.所有融合术均成功,感染无复发.2例在融合区出现6°内翻畸形.结论 胫骨牵拉成骨术结合胫距融合术或胫跟融合是治疗踝关节周围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特别是大段骨缺损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黄雷王慎东滕星杨胜松夏志林赵刚王陶王满宜
关键词:骨髓炎关节融合术外固定器
跨关节接骨板联合环形外固定架矫正陈旧屈膝畸形
2012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8岁,主因"车祸后右膝关节屈曲畸形1年"就诊。患者伤后经颅脑外伤抢救,之后发现右股骨内髁骨折畸形愈合合并屈膝畸形。既往体健。查体见右膝屈膝50°畸形,
滕星黄雷杨胜松王陶赵刚朱仕文王满宜
关键词:外固定架畸形
骨段滑移术治疗胫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探讨骨段滑移术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小腿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自2001年7月至2006年7月,共收治胫骨骨缺损合并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患者57例。男42例,女15例;年龄15-52岁,平均34岁。57例胫骨缺损长度为5-20cm(平均11cm),小腿前内侧皮肤缺损5cm×4cm-20cm×8cm。对12例行一期胫骨截骨术,其余45例行二期截骨术。截骨术后10-14d开始延长,每目延长1mm。在胫骨远、近缺损骨端相遇后,对对合良好者加压以促进愈合,对缺损骨端之间对合不好、皮肤内陷、骨不愈合和(或)感染者行复位、清创或自体骨植骨术。结果从开始治疗到去除外固定架,平均治疗用时21(11-32)个月。56例胫骨缺损得以重建,患肢肢体长度与健侧相差〈4mm。1例新生骨部分成骨不良,行自体骨植骨术。创面均得到覆盖,仅2例要求接受瘢痕皮肤修整术。15例(26%)患者骨缺损接触端自行愈合,1例长期存在一个窦道,清创术后随访半年感染无复发,窦道愈合。骨段滑移过程中4例患者主诉膝部疼痛,11例主诉小腿疼痛。6例患者出现马蹄内翻足。5例出现轻度屈膝畸形,经功能锻炼4例恢复,1例屈膝10°。结论骨段滑移术是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其疗效满意。
黄雷魏武李兵滕星杨胜松赵刚张军王满宜
关键词:胫骨外固定器
肘关节“可怕三联征”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45
2009年
目的探讨肘关节“可怕三联征”的诊断要点、手术治疗原则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3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27例肘关节“可怕三联征”患者的病历资料及随访结果,男19例,女8例;平均年龄38(14-72)岁。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23例采用单纯外侧入路,3例采用外侧加内侧入路,1例采用肘后正中入路。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7.5(6-33)个月,随访内容包括:病情主诉、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腕关节活动度、双侧握力以及X线片情况。用MEPS(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和Broberg&Morrey评分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用Money等提出的“5%”校正值对主力侧和非主力侧的握力标准化后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在末次随访时患侧肘关节均没有明显疼痛及不稳定。患侧肘关节伸屈活动范围平均为107°(30°-150°)。患侧前臂旋前一旋后活动范围平均为147°(0°-220°)。患肢握力较健侧平均减少13.7%。MEPS评分平均为93.4(72-100)分,优良率92.6%。Broberg&Morrey评分平均为91.2(68-100)分,优良率88.9%。结论对肘关节“可怕三联征”的诊断要紧扣其定义,且须与肘关节其它损伤相鉴别。对肘关节“可怕三联征”应采用手术治疗,大多采用单纯外侧入路即可完成,必要时可加用内侧入路。治疗原则为重建肘关节同心圆性中心复位及可靠的稳定性、对桡骨头、冠状突骨折尽量进行复位内固定并重视对软组织的处理。
李庭王满宜蒋协远张力丹刘兴华公茂琪滕星
关键词:肘关节脱位尺骨骨折桡骨骨折
成人尺骨近端向后孟氏损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探讨成人尺骨近端向后孟氏损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2004年4月至2007年12月共手术治疗16例成人尺骨近端向后孟氏损伤患者,其中对1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8个月,平均28个月。手术均采用肘关节后正中人路。术中尽量对桡骨头骨折和冠状突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对尺骨近端的固定,7例采用单纯钢板,2例钢板加克氏针,3例钢板加克氏针张力带,1例克氏针张力带加螺钉。结果末次随访时均无明显疼痛及肘关节不稳定。患肢肘关节伸屈活动范围平均为100°(0°-145°),前臂旋转活动范围平均为119°(0°~170°)。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分)平均为93.1分(67~100分),优良率92.3%。Broberg—Morrey评分平均为88.8分(53~100分),优良率76.9%。结论对尺骨近端向后孟氏损伤要注意正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治疗的关键要重建尺骨近端长度和对线,尽量对其进行解剖复位并牢固固定。
李庭蒋协远张健曹奇勇张力丹刘兴华公茂琪滕星王满宜
关键词:肘关节骨折肘关节脱位
外固定架辅助髓内钉技术治疗股骨畸形和股骨干骨折不愈合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辅助髓内钉(fixator assist nailing,FAN)技术治疗股骨畸形、股骨十骨折不愈合伴畸形和畸形愈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FAN技术治疗8例股骨干骨折不愈合伴畸形、3例维牛素D抵抗性佝偻病性股骨畸形、2例股骨干骨折畸形愈合..男11例,女2例;年龄16-50岁,平均33岁。10例采用一期手术,3例采用二期手术。12例采用单边外固定架,l例采用环形外固定架。8例采用顺行髓内钉,5例采用逆行髓内钉。2例患者采用自体髂骨植骨,l例骨痂剪碎后植骨。结果12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1个月。7例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患者骨折在术后3-6个月愈合,平均3.8个月。5例股骨畸形行截骨术的患者截骨端在术后3-5个月(平均3.5个月)愈合。根据Paley评分标准,9例为优,2例为良,1例为可。术前下肢不等长(48.2±23.0)mm,术后为(27.3±24.6)mm,肢体长度增加4.6-41.0mm(平均23.3mm)。术前机械轴偏向(27.5±24.4)mm,术后(6.3±8.3)mm。末发生感染和神经、血管损伤。结论FAN技术结合了外固定架安全、微创、便于调节,可准确矫正畸形优点和髓内钉固定患者依从性高特点,可有效地治疗代谢性骨病引起的股骨畸形、股骨干骨折不愈合伴畸形和畸形愈合。
杨胜松黄雷滕星赵刚王陶王满宜
关键词:股骨骨折不愈合外固定器髓内
应用混合式外固定支架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干骺端骨缺损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探讨应用混合式外固定支架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干骺端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3年2月收治并获完整随访的9例男性胫骨干骺端骨缺损患者资料,年龄25~66岁,平均45.0岁;骨缺损部位:胫骨近端4例,远端5例;感染性骨缺损5例,非感染性骨缺损4例。双侧胫骨长度差异平均为13.0mm(-2-30mm),胫骨缺损长度平均为8.3cm(4-13cm)。对于非感染性骨缺损患者,一期行外固定支架固定、缺损端修整术,一期或二期于胫骨正常干骺端行截骨延长术。对感染性骨缺损患者先行扩创、混合式外固定支架固定、抗生素骨水泥或抗生素人工骨植入术,二期于正常干骺端行截骨延长术。结果9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2.4个月(16-35个月)随访。所有患者的延长端和对合端均达骨性愈合,延长长度平均为8.9cm(5-13cm)。除1例合并短缩、马蹄足畸形的患者拒绝矫正外,其余8例患者术后胫骨短缩平均为4mm(1-14mm)。外固定指数平均为1.8个月/cm(1.2-2.6个月/cm),无感染复发。末次随访时,根据Paley等提出的评分标准评定疗效:骨性结果:优7例,良2例;功能结果:优4例,良5例。并发症发生情况为1.4种/例。结论应用混合式外固定支架骨搬运技术可成功治疗胫骨干骺端骨缺损,保留邻近关节的功能,可靠地固定胫骨两端的小段松质骨。但需谨慎应用对合端加压的方法促进愈合,建议积极进行自体骨植骨。
滕星黄雷杨胜松王陶赵刚王满宜滕星
关键词:胫骨伊利扎罗夫技术骨延长术
Ilizarov技术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6例创伤后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男性患者的资料,年龄9-43岁,平均24.5岁;术前膝关节屈曲畸形35°-85°,平均47.6°;膝关节活动度0°-70°,平均15.8°。其中5例为膝关节陈旧性骨折伴马蹄足畸形,畸形角度为25°-37°,平均31.8°;1例为股骨髁上骨折。采用环型外固定架逐渐矫正屈膝和马蹄足畸形,其中4例因膝关节骨性结构严重破坏且软组织条件差,在膝关节恢复伸直位后行膝关节融合术;另2例膝关节恢复伸直位后,白天松开螺母活动膝关节,睡觉时将膝关节固定在伸直位,1个月后去除外固定架改长腿支具保护3个月。结果术后随访12-22个月,平均18个月。6例患者膝关节屈曲角度由术前47.67°±18.63°恢复到屈曲9.33°±3.50°。5例伴马蹄足畸形患者踝关节跖屈角度由术前31.80°±4.65°恢复到术后3.00°±4.47°。4例患者术后膝关节成功融合,2例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30°和75°。术后6例患者均可拄手杖行走。术后2-4个月,4例患者出现针道感染,经口服抗生素及使用双氧水清洁针道后约2周感染控制。结论采用Ilizarov技术可有效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屈曲畸形。对膝关节骨性结构损伤且软组织条件较差的患者可行膝关节融合术。
杨胜松黄雷滕星赵刚王满宜
关键词:伊利扎罗夫技术膝关节外固定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